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11-10 22:35: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暄敕造腥红歌声渺茫宫绦
B.舶来品穿山游廊寥廓溟王星浪遏飞舟
C.央浼微波辐射箫索搭膊秋蝉嘶叫
D.胡子拉碴旋涡星系 葱茏 凑泊繁茂苍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词汇量的掌握程度和识记现代汉字字形的能力。该题将合成词与成语放
在一起考查,主要考查了同音字和形似字,应注意以义辨形。本题中错字因音同而误写,正确书写为,A.“腥红”就为“猩红”;B.“溟王星”应当为“冥王星”;C.“箫索”应为“萧索”。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提取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信息,选出三个关键词语。(3分)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截至2月28日10时,我国已从利比亚共撤出近2.9万人。其中约2500人已回国,约2.3万人已安置在第三国,约3400人正在赴第三国途中。专家分析,此次撤侨是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难度最大、情况最为复杂的一次,中国特色的海外利益保护机制正经受考验。
至少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我国的海外撤侨机制已经经受住了考验。此次撤侨人数近3万,是1991年海湾战争时撤侨人数的20几倍,再加上利比亚国内的 形势非常不明朗,随时可能发生新的变化,从而导致撤离时间非常紧急。而正是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条件下,我国仅用三四天时间,就撤离出逾2万同胞,占到在利比亚全部华人的60%以上,这不能不说是高效率。
答:???。?


参考答案:我国(中国)?撤侨(撤侨机制)?经受考验(或高效率)
(每个词语1分,共3分。写利比亚不给分,答时间紧、规模大给0.5分,关键词语为文中原有词语)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是宋代豪放词的开创者,《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都是他的豪放词的代表作。
B.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辛弃疾不仅是个词人,更是一位抗金名将、爱国志士,因此他的词有很多是抒写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的,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
C.词,又称诗余、长短句;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分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
D.宋代词坛有豪放和婉约之分。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是豪放派作品。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关于李咏要离开“幸运52”栏目组的消息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
B.他们对许多问题都是摸清来龙去脉,先探索规律再作研究,做到探囊取物
C.张老师为人正派,刚直,大家都十分敬仰他的高山景行
D.中国教练执教海外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但国内对他们的评价往往是毁誉参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比喻事情的发生总有原因。B.探囊取物:指事极易办成。C.高山景行: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D.毁誉参半:指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趣舍万殊(qǔ)愆期(qiān)周公吐哺(pǔ)磐石(pán)
B.横槊赋诗(sù)可掇(duō)将子无怒(qiāng)纤细(xiān)
C.急不暇择(xiá)落蕊(ruǐ)一椽破屋(chuán)刀俎(zǔ)
D.游目骋怀(chěng) 溘死(kè)垝垣(guǐ yuán)攘垢(gòu)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解析:A哺(bǔ);B槊(shuò);D垢——诟)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