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古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B.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圣人无常师常师:经常的老师
C.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D.谨庠序之教庠序:学校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固定的老师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项“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唯君图之
B.子犯请击之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邻之厚,君之薄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文言文中,“之”比较多,用法也较复杂,有作代词用的,也有作助词、动词用的;区分起来也比较费劲。若死记硬背,耗时多而效果不佳。归纳如下:1、“之”作代词用,如“执策而临之”(《马说》)。2、作动词用,如“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3、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大致有以下三种:①“之”作结构助词“的”解。如: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②“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③“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可以看出,这种“之”多用于时间副词后面,作用为调节音节,不译。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本题前三项“之”均用作代词,意思分别指代为“这件事”“秦国”“它所贪求的土地”;D项为结构助词“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依次填人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
②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收这样的礼物?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用,我们不愿意。
③凡愿加入青年诗歌爱好者协会的,一经审查批准,立即发给会员证,并免费?诗集一册。
④我掉首东顾,只见云雾弥漫,山峦隐现,绚烂的彩霞竟然已经渺无??!
A.做客实验奉赠踪影
B.做客试验奉赠踪迹
C.作客试验惠赠踪影
D.作客实验惠赠踪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作客:寄居在别处。试验:为了查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奉赠:敬辞,赠送。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等。踪影:踪迹,指寻找的对象。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反物质的作用形式与普通物质一样,但与普通物质接触之后D.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噪动不安它们将会???,并且猛然释放出能量。
⑵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⑶美日韩等国对朝鲜将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的声明作出强烈的反应,朝鲜政府却?,宣布按计划发射。
A.湮没?从而?不以为意? B.淹没?进而?不以为然
C.湮没?进而?不以为然? D.淹没?从而?不以为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湮没”指当一种基本粒子和它的反粒子相遇时,两个粒子一起消失而转化为他种基本粒子的现象。“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表因果关系;“进而”表示在前一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为,表递进关系。“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不赞同;而“不以为意”是指不放在心上。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