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11-10 22:47: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 的诗歌作品的。 ②舒婷把这深厚的感情 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 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 B.品味贯注揣测 C.品味灌注揣测 D.品位贯注揣摩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品位与品味,二者都有“品”的意思,但两者词性不同,意义也有所区别。品味,动词,仔细体会;品位,名词。 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 “贯注”与“灌注”,都是动词,都有“集中进入”的意思,但它们所涉及的对象不同,所以用法也不同。“贯注”一般用来指精神、精力的集中,也指语意、语气的连贯、贯穿。“贯注”不带宾语。“灌注”以具体事物为对象,指液体、气体集中注入某处,多指通过人力支配浇入一定体积的孔洞中。也可以引申指知识、心血、感情、生命力等注入。“灌注”带宾语。揣摩:反复思考推敲。仔细推想探求。揣测,推想;估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近义实词的辨析。对于近义实词的辨析,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认识。辨对象。有些实词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比如本题中的“灌注”与“贯注”。辨语义。对实词中的一些关键语素,必须准确理解。比如本题中的“揣摩”与“揣测”。辨色彩。同的实词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辨析时应注意在感情色彩上使用是否得当。辨词性。有些近义的实词,它们的词性完全不同,抓住此就很好辨别。比如本题中的“品位”与“品味”。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舟遥遥以轻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根据下列语段的描述,请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做到前后语意一致。 流浪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而归,以家自慰,“___________”(1)。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_____________”(2)。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____________”(3)。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___________”(4)。——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③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依次填入文中(1)-(4)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参考答案:③④②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安倍在对华关系上一贯玩弄两面手法,接连采取损害中日关系大局、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行动,此次又变本加厉地参拜靖国神社。 B.当下,很多明星都怕述而不作而被历史忘记,所以不管会不会写,都纷纷发表自己的个人作品,一时间娱乐圈仿佛人人都成了作家。 C.这一次大赛所聘请的该市师范大学的教授和专业团体的专家,都是巧言令色的高手,他们的点评制造了令观众眼前一亮的效果。 D.殊不知黄药师一生纵横天下,对当时礼教世俗之见最是憎恨,行事说话,无不离经叛道,因此在江湖中获得了一个“邪”字的名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的“变本加厉”意思是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这里用来修饰“参拜”,不恰当,可以用“丧心病狂”。B项的“述而不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在句子中,明星们的“述”并不是阐述别人的学说。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C项的“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用在这里属误用贬义词。D项的“离经叛道”指偏离或背叛正统的学说和学派,符合该句语境。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江宁的体育彩票,由于把关不严和操作上的失误,失去了彩民的信任,致使销售量由原来的800万张骤减至400万张,下降了一倍多。 B.任着这直这圆,凭着这两种飞动的线条,难道天下的什么物象不可描绘出来?但可惜,王维并没有让这线条继续飞动,而是让他蓦地凝固了,凝固为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 C.在旅游遇难的学生们当中,有天津一中学生。 D.他的身影出现在我的视野之中,恍若又见故人,顿生亲切感,真想喊着叫着扑到他的怀抱中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下降用倍数不妥。C项,有歧义,“天津一中学生”是“天津的一名学生”呢,还是“天津一中的学生”呢?D项,第二、三、四分句缺少主语“我”。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