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11-10 22:54:4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②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⑤,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 ?
【注】①谒者:官名。②告:休假。③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⑤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延烧,不足忧也/比:并排 ?
B.臣请归节,伏制之罪/矫:假托 ?
C.责大而已/指:意旨 ?
D.亦不能之矣/夺:强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有关“以”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必得约契报太子也
②不敢兴兵拒大王
③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④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
A.古之学者有必师
B.吾从而师之
C.小学而大遗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适少落魄,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①科中第,调封丘尉,不得志。去。客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天子西幸,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监军诸将不恤军务,以倡优相娱乐,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俄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俄而永王叛。肃宗雅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淮西来王真率师会安陆,方济师而王败。
  未几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始,上皇东还,分剑南为两节度,百姓敝于调度。适上疏曰:“剑南虽名东、西川,其实一道。……濒边诸城,皆仰给剑南。可税赋者,独成都、彭、蜀、汉四州而已,以四州耗残当十州之役,其弊可见。又关中比饥,士人流入蜀者道路相系,地入有讫。而科敛无涯,为蜀计者,不亦难哉!又平戎以西数城,皆穷山之颠,蹊隧险绝,运粮束马之路,坐甲②无人之乡。为戎狄言,不足利戎狄;为国家言,不足广土宇。奈何以弹丸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若谓已戍之城不可废,已屯之兵不可收,愿罢东川,以一剑南并力从事。不尔,非陛下洗荡关东清逆乱之意也。蜀人又扰,则贻朝廷忧。”帝不纳。
  梓屯将段子璋反,适从崔光远讨斩之。而光远兵不戢③,遂大掠,天子怒,罢光运,以适代为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取陇右,适率兵出南鄙,欲牵制其力,既无力,遂亡松、维二州及云山城。召还,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缙绅所推。然政宽简,所莅,人便之。(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八》有删改)
  [注释]①有道:古代选举科目之一,始于汉代。②坐甲:战士披甲不卧,坐以待敌。③而光远兵不戢:戢,约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为左骁卫兵曹参军——表:上表奏请
B.监察御史——转:转任,平级调动
C.所莅,人便之——便:认为……便利
D.帝之——颔:下巴
2.以下分别说明高适“负气敢言”、有奇才的一项是(? )
A.①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②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
B.①语王霸衮衮不厌②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
C.①上皇分剑南为两节度,百姓敝于调度。适上疏②然政宽简,所莅,人便之
D.①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②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禄山叛乱,皇帝让哥舒翰率兵讨伐,高适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哥舒翰兵败。高适向皇帝进言,要求拿出宫中的珍宝招募敢死之士抗击敌人,皇帝却未采纳。
B.高适率性敢言,那些权贵近臣都很看不起他。再加上他经常夸夸其谈论国事,言过其实,所以那些官员们更看不起他。
C.玄宗要分剑南为两节度,高适上疏,从国家利益出发,围绕税赋、地理环境、军事等方面进言,极言不可。皇帝未采纳他的建议。
D.高适的诗歌创作大器晚成。他的诗歌贵在以气质取胜,每有所作,即被传诵。


参考答案:1.D
2.A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属:连缀
B.连辟公府不就。辟:召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素常
D.施关发机。发:发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B.十年乃成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乃使其从者衣褐
C.验之以事
D.出为河间相
少以父任?为武置酒设乐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
B.文中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详尽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并附述了生动有趣的事件验证其功效,使文章于平实中透出情致。
C.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其卓然政绩,“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政治智慧。这样,笔墨寥寥却写出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
D.作者写作时绝少用形容词,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无一句赘言,但平实精谨中有精彩之处,繁简得体,伸缩自如。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文:?
②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① 张衡善于机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阴阳历算方面最用心。
② 曾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但感觉不到地面动,京师的学者都怪它没有应验。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