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11-10 22:56: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小题1】诗的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6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秋雨霏霏,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小题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本题解析:
【小题1】“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早晨的路上,细雨潇潇,空气中有着几丝清冷,正是江南水乡黄叶翻飞的季节。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孤舟是承载着作者的所见所闻,是整首诗的线索。今夜要在哪里投宿呢?最佳地点当然是张继曾经投宿过的、并留下著名诗篇的枫桥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有人说:“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的奇妙的混合,显示出丰富的人物性格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请你分别说说这三组对分别可能指什么?(5分)


参考答案:
崇高:哈姆莱特、霍拉旭、奥菲莉娅等;卑下:斯克劳狄斯、乔特鲁德、波洛涅斯等;可怕:斯克劳狄斯;可笑:雷欧提斯;英雄:哈姆莱特;丑角:斯克劳狄斯、乔特鲁德、波洛涅斯等。


本题解析:考查对作品的艺术特色的理解能力,要根据典型的语段理解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小题1:杜诗特讲究“炼字”。请你从“炼字”的角度对本诗第七句“终”字作一些分析品味。(4分)
小题2:本诗意蕴丰富。从开头两句,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遭际与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句中的“终”是“最终”“终归”之意。(2分)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人物,最终不也都掩埋于一抔黄土之中吗?无论贤愚,最终都不免一死。这是诗人面对家国苦难却无能为力的自我宽解。(2分)
小题1:“岁暮阴阳催短景”表现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一个“催”字,极写时光逼人。(2分)“天涯霜雪霁寒宵”写出诗人飘泊天涯的凄寒。(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炼字就是说明此字的本意是什么,然后写出其引申意,即此意使得诗句的语意更生动或更含蕴。终是最终,无论谁都是最终成为黄土,一个最终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白帝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末尾一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清代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诗别裁》)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有死亡,作者眼前这点寂寥孤独,根本算不了什么。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
小题1:天涯霜雪是遭遇,岁暮阴阳是感受。催字给人以急迫之感。所以答题时可从诗句中找出与之有关的诗句。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答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又名兔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周围300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等,官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枚乘曾做《梁王兔园赋》赞之。
(1)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树不知人去尽”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古今兴亡、盛衰无常的情感。
(2)这样写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树的无知反衬有感觉之人观园后的沉痛,用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依旧的乐景反衬了梁园颓败、人事已非的悲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1)据词意,说说词人游春时在感情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诗词讲究炼字,力求一字乃至数字传神。试分析“萦”“唤”二字在词中的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由喜悦到日暮须归的无奈、惆怅。(意对即可)
(2)“萦”“唤”二字采用拟人手法,将垂柳、啼鸟人格化,垂柳依依、小鸟啼啭,似乎在热情的挽留游客,传达出词人极度陶醉的喜悦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