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11-10 22:58:4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小题1: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自居易《琵琶行》)
小题2:__________,__________,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小题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小题4:??。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韩愈《师说》)


参考答案:
小题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小题1:雁过也 , 正伤心,
小题1: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小题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韩愈《师说》)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见复关,____________。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诗云:“____________,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国策·秦策》)
(4)奇文共欣赏,____________。(陶渊明《移居》)
(5)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参考答案:(1)泣涕涟涟
(2)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行百里者
(4)疑义相与析
(5)剑阁峥嵘而崔嵬
(6)不知天上宫阙 又恐琼楼玉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0分。
日前,烟台大学7位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照片蹿红网络。这些老人自愿食用学生的剩菜剩饭,只是为了向莘莘学子传递“节俭是一种习惯”的理念。
其实,我们一直是一个崇俭抑奢的民族。《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李商隐《咏史》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奢靡之风逐渐抬头,浪费现象悄然流行。一些人认为宁剩毋缺、宁多毋少才够档次,以为一掷千金、挥霍无度才算有面子,于是个人消费竞相攀比、追逐奢华。太史公高呼:“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司马光告诫后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厉行节约,13亿人积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相反,浪费起来,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的是(4分)
A.蹿(cuàn)红莘(shēn)莘学子奢靡(mí)宁(nín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2)________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鞣使之然也。(《劝学》)


参考答案:(1)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2)布衾多年冷似铁 雨脚如麻未断绝
(3)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劝学》的“劝”是“鼓励”的意思。
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常见题型》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