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11-10 23:21:5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B.湖南卫视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五对父子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 C.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 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缺少动词,应在群众前加“提高”;B中途易辙,应将“自”提到句子最前;C句式杂糅,应将“选配了”改为“选配的”。所以选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B.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而且整体与部分的对待关系,或者说,是点面对待的一种特殊的并列关系。 C.国家将尝试建立国家规划监督员制度和国家级专项保护资金,以充分发挥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 D.两个学校的学生集体到科学宫参观学习,对科学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有了更深的体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我”应放在“不但”的后面;B项语序不当,“文化”与“语言”应换位,以与后文照应;C项“建立”与“保护资金”搭配不当,“发挥”后缺宾语“职能”、“作用”之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来临前夕,世界自然基金会颁给加拿大温哥华“2013地球一小时首都”,以表彰该市在建设环保城市、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努力。 B.当地政府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构建循环经济,发展轨道交通,兴建屋顶花园吸附空中粉尘,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营造重视环保的氛围。 C.这些新型的“家庭农场”,在一群农场主的带领下,正在积极寻找市场,渴求科技支持,主动规避风险,这给小户分散经营的农村和农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D.午觉睡姿不当会导致视力下降、手臂酸痛、面瘫等多种疾病,特别是趴着睡觉会压迫眼球,造成眼压过高,不仅可能诱发青光眼,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成分残缺。应在“‘2013地球一小时首都’”后加上“的奖项”。B.成分残缺,应在“构建循环经济”后加“体系”。D.语序不当,应是“不仅会影响视力,严重的还可能诱发青光眼”。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一则报道,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重庆市叫停对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跆拳道和散打等特长生的高考加分照顾。重庆市的这一做法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材料二:浙江某校因航模比赛获高考加分的学生,多来自权势家庭,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人们对高校招生加分政策的公平性问题提出质疑。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 小题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加以简要阐述。(字数不低于80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高校招生加分政策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意思对即可)(3分) 小题2:高校招生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是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有力措施(1分)。笼统叫停部分特长生加分政策,可能导致学生和家长降低对综合素质的关注度(1分)。当然,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高考加分政策在某些地方成了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的工具,所以我们呼吁教育主管部门规范程序,强化监督,严惩违规,不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使高考加分政策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意图得到更充分的彰显。(1分)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要想概括上述两则材料的内容,需要对上述两则材料进行归纳,找出它们的相通的地方,然后组织语言即可。上述两则材料都是针对高考加分现象而发表的看法。 点评:这种形式也常出现在高考试题中。这种压缩就要按部就班地对内容较为丰富、文字较多的语段进行分层、分段提取要点,然后进行整合,最后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小题2:对于同一个现象,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无论是什么观点,一般情况下,应该一分为二去看待,千万不要一刀切。 点评:在短评时,作者要抓住事物的核心,用正确的世界观进行辨析思考,通过剖析这些表面看来细小,实则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倾向性的具体现象,兴发于此,而意归于彼,大胆干预现实生活。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摘自《环球时报》2011年2月19日《汉语推广也是强国战略》中的一段文字,请给它写一个结论。(不超过50字,3分) 与中国对外投资、援助、收购等日益增强的硬实力相比,中国对汉语推广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都明显不足。相比之下,过去30年中,英国政府在其海外英语教学机构的投入为数百亿英镑,最大的年投入超过20亿英镑;法国政府在130多个国家开设近1000个法语教学基地、近100所“法兰西学院”。虽说中国政府在海外已建立200多所孔子学院,但全世界学汉语的人加在一起也只有5000万人,不到学英语人数的5%!汉语在国外的热门外语中排在阿拉伯语和韩语的后面。而国人自掏腰包学外语的人数却超过3亿人!难怪有人担心“中国将被英语塑造”。由此可见???
参考答案:国际语言文化竞争激烈,要赢得中国软实力就必须加强汉语国际化推广,这也是一项强国战略。
本题解析:这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筛选重点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意思。(注,重点词语可参照:“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如何”或“什么怎么样”的模式来寻找。)最后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写出结论。所给文段一共有五句话,对比了三种情况:中国汉语推广的现状不足和英法等国推广其国语的力度之强,中国硬实力增强和对汉语的推广不足,国人积极学英语和汉语推广力度不足。通过分析,我们找到重点句子是“中国对汉语推广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都明显不足”,这样就会得出结论,要赢得中国软实力就必须加强汉语国际化推广,答案也就明显了。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