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四)
2017-11-10 23:22:1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所给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B.不拘于时
C.蚓无爪牙之利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与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为宾语前置? A.为状语后置B.为被动句? C.为定语后置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⑴?,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屈原列传》)
,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
⑵鹤汀凫渚,?;?,即冈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
引壶觞以自酌,?。倚南窗以寄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熊咆龙吟殷岩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无
⑴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群山万壑赴荆门?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渺沧海之一粟
⑵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眄庭柯以怡颜?审容膝之宜安?栗深林兮惊层巅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簇拥(cù)      阜盛(pù)       丫鬟(huán)    竹箸(zhù)
B鬓髻(jì)      翠幄(wò)       吞咽(yàn)     拂尘(fú)
C漱盂(sòu)     懵懂(měng)     杜撰(zhuàn)   揣度(duó)
D暖阁(nuǎn)    缎褥(rù)       皮囊(náng)    喘气(chuǎi)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阜盛(fù)漱盂(shù)喘气(chuǎn)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的言传身教,同学们的耳提面命,使弥金冬的画风日渐成熟,在弥派的苍郁凝重里笔锋变得爽利、有劲,光大了弥派画风。
B.觉山寺四周山势龙飞凤舞,把整座寺院托在当中。东侧的山峰相对高大,体现了阳刚之美;西侧的山峰相对矮小,显示了阴柔之美。
C.同学们为了理想宵衣旰食,我也为了梦想在棋盘上拼命厮杀,当击败一个个对手时,我才猛然发觉离高校的大门越来越远了。
D.几年前,公募基金首次推出专户一对多业务之时,一度成为市场中炙手可热的投资品种,一日售罄是当年常出现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中,B项的“龙飞凤舞”意思是形容山势蜿蜒雄壮,也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符合此句语境。A项的“耳提面命”意思是形容恳切地教导,用在上下级或师生关系中,此处使用对象不对。C项的“宵衣旰食”意思是形容勤于政务。用于此处不合语境。D项的“炙手可热”意思是形容气焰嚣张、权势很大。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对。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国古代授予官职叫“拜”,调动官职叫“迁”,降职贬官叫“谪”或“左迁”,罢免官职叫“黜”,年老请求辞职叫“乞骸骨”,一般辞职叫“除”。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这句中的“壬戌”是干支纪年,“既望”是农历十六日。
C.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来纪年,成语“寅吃卯粮”是说寅年吃了卯年的粮,表明粮食储备很充足。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中的“路”是当时的行政区域名,相当于现在的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