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三)
2017-11-10 23:26: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小题1:诗人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清”这一环境特点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
?
小题2: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6分)
?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燕子矶①
施闰章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
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
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
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注]①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濒临长江,形似燕子展翅欲飞。
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钓者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李商隐,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将晚唐诗歌推向一个高峰,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B.鲁迅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等。《祝福》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C.白居易在文学上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浅易明畅。
D.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俊友》《麦琪的礼物》等。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眼儿媚
(南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
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小题1: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典诗歌,完成: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对下面诗歌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东皋”,泛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附近的水边高地,暗指诗人隐居的地方。
B.徙倚:迁徙依靠。
C.落晖:落日的余光。
D.薄暮:日将落之时。
2.对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东皋”、“薄暮”、“望”点明诗人野望的地点和时间,野外一片荒凉,时值苍茫暮色。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C.从全诗看,诗人在暮色时分看见的野外景色,是一幅山家秋晚图,美丽的景色让诗人像田园诗人般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因此他十分乐于隐居的生活,整首诗歌弥漫着愉悦的基调。
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3.对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B.这首诗前三联写景,通过写景来间接抒发诗人喜欢田园生活的情感,尾联进行议论,表达自己彷徨苦闷之情。
C.中间四句的景色描写手法多样,不但有光与色的展现,而且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都搭配得恰到好处。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是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B.晋军函陵(驻扎)?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使者)?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D.秦伯说(言,道)?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夜缒而出,见秦伯?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6.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以乱易整,不武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B.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C.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D.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7.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且焉置土石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