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六)
2017-11-10 23:29:4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
1、烽火城西百尺楼,?,更吹羌笛关山月,?。(王昌龄《从军行》)
2、??。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么??
(白居易《问刘十九》)
3、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参考答案:
1 黄昏独上海风秋?无那金闺万里愁
2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3分)
A.学而大遗
B.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C.吾未见其
D.是故益圣,愚益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B项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每日;而其余三项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A项,小的方面;C项,聪明之处;D项,聪明的人。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春节期间,在北京工作的小张收到了二叔的儿子(在北京读大学)带来的土特产,他很高兴,给二叔写了一封信,但其中有5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的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至于您想让我为令郎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鼎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 ,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惊喜的!
①________     ②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


参考答案:①“笑纳”改为“收到”。②“爱戴”改为“爱护”。③“您的令郎”改为“弟弟”。④“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⑤“惠赠”改为“送”。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此类题可结合着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其敬词、贬义词等词的误用。“笑纳”用于请人收下礼物的客套话,不能用于自身。“爱戴”,只能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令郎”,用于称对方的儿子,这里用了“您的”,重复,同时对二叔的儿子称令郎不如称“弟弟”更亲切得体。“鼎力相助”, 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惠赠”是敬辞,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物品,不能用于自身。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年轻人生活观的转变,“蹭生活”这个新鲜的名词也闯入了我们的视线,新一代“蹭一族”悄然升起。
B.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教育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C.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不仅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还要考虑自身经济、金融的稳步发展。
D.据苏州市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一、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荣森调研统计,剧装制作总成本的60%来自刺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升起”与“新一代“蹭一族””不搭配。C.不仅,还要后的内容交换位置。D.“第一批”有歧义。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一些常见的意象,它们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含义。试采用“梧桐雨”“黄花”“雁”等意象叙写一段故事。要求:(1)有场景,有人物;(2)有心理描写;(3)至少要采用衬托和比喻两种表现手法(4)不少于200字。(15分)


参考答案:评分方法:(1)无场景和人物,扣10分;(2)无心理描写扣5分;(3)无衬托和比喻等表现手法扣5分;(4)每少10个字扣1分,一处语病或一个错别字扣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