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女,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①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粲二子,为魏讽②所引,诛。后绝。?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①西伯:周文王原来的封号。②魏讽:魏相国钟繇的属官,曾图谋反,被人告发,牵连被杀的有几千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 (容貌)丑陋
B.自以为西伯可规?效法
C.下车即缮其甲卒?修补,整治
D.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流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以疾免,卒于家?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B. 乃之荆州依刘表?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C. 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国危而无辅
D. 收其豪杰而用之?其强记默识如此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王粲“有异才”的一项是(3分)
A.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B.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
C.博物多识,问无不对?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
D.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用相比校,不误一道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粲是王公之胄,被才学显著而且不以貌取人的蔡邕所赏识。蔡邕认为他家的书籍文章都应当送给王粲。
B.王粲借向太祖敬酒的机会,向太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袁绍喜爱贤才却不懂得任用;刘表拥有贤才却不能任用。只有太祖能招引贤才并任用贤才。
C.王粲对读过的道边碑文能背诵下来,而且不差一字。他观赏别人下围棋,棋局坏了,他能把坏了的棋局恢复原样。从中可见他的“强记”和“默识”(暗中认识)能力。
D.王粲天性擅长算术。但他在作算术的时候,只能大略的弄清算术的道理。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女,使择焉。(3)
②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4)
参考答案:5.D
6.C.
7.C
8.A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2处1分)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3分)
何进因为王谦是名公的后代,想要(让自己的女儿)与王谦结成婚姻关系,叫两个女儿出来拜见王谦,让他从二人中选择一个。
②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4分)
(王粲)擅长写文章,提笔就能写成,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当时的人常常认为他是事先写好的,然而即使(让他)正式再去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提笔写成的文章。
本题解析:
5.将近。
6.却,转折连词)(A.因为,介词;因为,连词? B.到,动词;无义,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D.那里的,冀州的,指示代词;他,王粲,人称代词
7.表现王粲“多识”和有政治见识,表现的是“识”。
8.B.袁绍“不能用”,刘表“不懂用”? C.“默识”是暗中记忆能力,“识”通“志”,记,记忆力? D.没有转折关系,这里是肯定王粲“大致通晓道理”。
《王粲传》参考译文: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高平人。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都位列汉代的三公。父亲王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何进因为王谦是名公的后代,想要(让自己的女儿)与王谦结成婚姻关系,叫两个女儿出来拜见王谦,让他从二人中选择一个。王谦没有答应。因病免了官职,最后在家中死去。
汉献帝向西迁都,王粲也迁居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看到了他感到很吃惊。当时蔡邕的才学都很出色,在朝中位尊权重,受到重视,常常车马充塞了住宅前的巷子,宾客满坐。蔡邕听说王粲在门外来访,倒穿着鞋就跑去迎接他。王粲到了之后,看到他年纪轻,体貌短小,所有座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畅的孙子,有奇异的才能,我比不上。我家的文章书籍应当全部送给他。”十七岁时,司徒召用,皇帝命令授予黄门侍郎的官职,因为西京扰乱,都没有去接受官职。于是到荆州投靠刘表。刘表因为王粲身材短小、相貌不扬并且随随便便、不拘小节,不太重视他。刘表死了后,王粲劝刘表的儿子刘琮,让他归附了曹操。曹操召用王粲为丞相掾,并且赏给关内侯的爵位。曹操在汉水之滨设酒宴,王粲双手捧杯敬贺说:“当今袁绍在黄河以北起兵,仗着人多,立志吞并全国,然而他爱贤才却不能使用贤才,所以有特殊才能的人都离开了他。刘表在荆州一带从容不迫,安闲自在,暂时不动,观察等待时机,自认为自己可以效法周文王(慢慢压倒商朝)。在荆州躲避战乱的人,都是天下才能出众的人,刘表不知重用他们,所以国家危急却没有辅佐的人。您打下冀州的时候,刚到那里就整顿武器装备,招揽豪杰而重用他们,而纵横驰骋天下;等到平定了长江、汉水,招纳有才能的人而安置他们的职位,让天下人归心,远远看到(您的善政)而希望天下太平,文臣武将都被任用,英雄竭尽全力,这是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的措施啊。”后来王粲被调动官职任军谋祭酒。魏国建立以后,曹操授予他侍中的官职。他广泛认识事物,知识丰富,有问必能对答。当时昔日的法度荒废、松弛,需要创立新的规章制度,王粲经常主持这件事。
当初,王粲和别人一起走路,读路边的碑文,那人问:“你能背诵吗?”王粲说:“能。”那人就让他背诵碑文,一个字也不错。曾经观看人下围棋,摆在棋盘上的棋子被搅乱了,王粲替他们照原样恢复,把棋子再摆上。下棋的不相信,用头巾把棋局盖上,让他再用其他的棋盘把棋子照原样摆上。摆好后用来互相核对比较,棋子的位置一个也不错。他的很强的记忆力就像这样好。他还擅长计算,作算术,能大致通晓道理。他擅长写文章,提笔就能写成,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当时的人常常认为他是事先写好的;然而即使正式再去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提笔写成的文章。他写下的诗、赋、论、议将近六十篇。
建安二十一年,王粲随曹操军队伐征东吴。二十二年春天,在行军路上病死,当时四十一岁。王粲有两个儿子,受魏讽的牵连,都被杀了。后代断绝。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陆文学自传?
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笃信,褊躁多自用意,朋友规谏,豁然不惑。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生多瞋。及与人为信,虽水雪千里,虎狼当道而不愆也。
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滨,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常扁舟往来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子盖今之接舆也。
始三岁露,育乎竟陵大师积公之禅院。自幼学属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子答曰:“终鲜兄弟,无复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儒者闻之,得称为孝乎?羽将授孔圣之文可乎?”公曰:“善哉子为孝,殊不知西方染削之道,其名大矣。”公执释典不屈,子执儒典不屈,公因矫怜无爱,历试贱务:扫寺地,洁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竟陵西湖无纸,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
他日问字于学者,得张衡《南都赋》,不识其字,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儿,危坐展卷,口动而已。公知之,恐渐渍外典,去道日旷,又束于寺中,令其翦榛莽,以门人之伯主焉。或时心记文字,懵然若有所遗,灰心木立,过日不作,主者以为慵惰鞭之。因叹岁月往矣,恐不知其书,呜咽不自胜。主者以为蓄怒,又鞭其背,折其楚乃释。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卷衣诣伶党,著《谑谈》三篇。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公追之曰:“念尔道丧,惜哉!吾本师有言,我弟子十二时中,许一时外学,令降伏外道也。以我门人众多,今从尔所欲。”
洎至德初,秦人过江,子亦过江,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少好属文,多所讽谕。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苦言逆耳,无所回避,由是俗人多忌之。上元辛丑岁,子阳秋二十有九。(节选自《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虎狼当道而不愆也——愆:失期
B.自幼学属文——属:写
C.践泥污墙,负瓦施屋——负:背
D.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适:满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懵然若有所遗——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而为人才辩笃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C.今从尔所欲——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育乎竟陵大师积公之禅院——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陆羽“特立独行”个性的一项是( )
①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
②少好属文,多所讽谕
③不知其书,呜咽不自胜?
④意有所适,不言而去
⑤舍主者而去,卷衣诣伶党
⑥竟陵西湖无纸,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羽说“不知何许人也”,“姓名也未知孰是”,难下定论的名字与陆羽多重互相矛盾的性格互相照应,这样写完全是为了表现人物更具有传奇色彩。
B.?陆羽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貌陋”、“口吃”,都是缺憾,作者却比之王粲、张载等人,坦然自负,而不动声色。
C.?陆羽性格倔强,面对恩重如山的积公,敢辩善辩,决不屈从。受罚期间,繁重艰苦的劳动和不堪承受的鞭打,丝毫没有改变他坚持己见的决心和对“孔圣之文”的向往。
D.?陆羽闭门苦读,结交僧士,志向高洁,不同流俗。独行山野,诵佛吟诗,流连徘徊,号泣而归,放浪形骸的表现,近似魏晋名士的逍遥世外,而内心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忧闷。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终鲜兄弟,无复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儒者闻之,得称为孝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识其字,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儿,危坐展卷,口动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D
3.D
4.A
5.(1)我既无兄弟,又无后代。穿僧衣,剃头发,号称为和尚,让儒家之徒听到这种情况,能称为孝吗?
(2)不认识赋里的字,只得在放牧的地方模仿小学生,端正坐着展开书卷,嘴巴动动罢了。
(3)见到别人做好事,就好像自己也做了这样的事;见到别人做不好的事,像自己也做了不好的事而感到羞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危乎高哉——危:高
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徒,空
B.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画图省识春风面——省:察看
C.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痛苦愤恨
却坐促弦弦转急——却坐:退回(原处)坐下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为:创作
此情可待成追忆——可:可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B.然后践华为城。
C.有国有家者
D.请假设草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十分。B、连词,表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C、古义:诸侯的封地叫“国”,卿大夫的封地叫“家”。?今义:国,指国家;家,指家庭。D、古义:假,借用;设,置、安排。今义:假如。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龙渊义塾记
(明)宋濂
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一亩有奇来为之助。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后敞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劈其修途,以达于东西。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郁然云。
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日用有籍,月考盈亏,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此其大凡也。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已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选自《文宪集》,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卜地官山之阴——卜地:选择地点
B.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受业:传授学业
C.俾无有所与——俾:使
D.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植:培植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章君办学之义举的一组是(? )
①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
②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
③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
④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
⑤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
⑥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君秉承先辈遗志,设法筹资,在陈京兄弟的帮助下创办了龙渊义塾。
B.章君订立了义塾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并有专人负责财务,一年结算两次。
C.章君担心来义塾读书的人不能坚持到底,因此派使者请宋濂作这篇记。
D.章君的办学举动得到了官府的支持,本文作者也希望义塾能一直办下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C
4.(1)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甚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
(2)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
(3)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