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六)
2017-11-10 23:43: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苍然暮色,自而至/山之高而止
B.侣鲁虾而麋鹿/吾从而
C.顺流而也/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攀援而登,踞而遨/食埃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中分别是形容词做名词和形容词作动词的用法。B中都是意动用法,分别是以……为伴侣,以……为朋友和以……为老师。C中都是名词作动词,分别是向东进军和打渔砍柴D是名词作状语,分别是像簸箕那样蹲着和向上
点评:这种题型相对容易一些,考查的重点在于词性的改变、使动被动意用法,考生做题时要结合语境分析,尤其像B中的意动用法的辨别更应注意,这样的题型一般课本知识课外知识结合着考。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非能也/渔于江渚之上
B.食埃土,下饮黄泉/与其徒上高山
C.踞而遨/乌鹊
D.而学于师/孤舟之嫠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词类活用的判断主要是看它在句子中的位置,还可借住句中的关键词来理解。A项中,“水”从位置上来看,其处在谓语动词的位置上,就要充当谓语动词:水,名作动,游泳;“渔樵”后有介宾短语,所以应用作动词,“樵”,名作动,砍柴。B项“上”与“日”都用于谓语动词前,不作主语,因而都是名词作状语:上,名作状,向上;日,名作状,每天。C项的词类活用情况与B项相同:箕,名作状,像簸箕一样;南,名作状,朝南。D耻,意动用法,以……为耻;泣,使动用法,使……哭泣。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洿池(细、密)骄其妻妾(很骄傲)
B.小人之过也必文(掩饰)不可久处约(节约)
C.贤贤易色(贤能的人)树之以桑(栽植)
D.仰之弥高(更加、越发)当仁不让(遇到,面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A罟:渔网?B约:朴素的本质? C贤:动词,尊敬)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夫五人之死,去今之而葬焉
A.因为长句,以赠之
B.三江而带五湖
C.若不秦,将焉取之
D.庠序之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为名词用作动词。A.名作动,作歌,B.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C.动词的使动用法.侵损, D.形作动,认真从事。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教养和国家发达程度呈正比关系。它是文明的旗帜,并据此展示民族的精神高度。只有教养指数高涨的民族,才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并承担_________国际秩序的使命。而对于无教养的国度,任何华丽的“盛世叙事”,都只能是自我陶醉的幻梦而已。在GDP指数保持高位、奢侈品被大肆_________的今天,全民教养指数却在继续_________,并有归零的危险,而我们_________对此毫无警觉。
A.维持哄抬回落依然
B.维系哄抬跌落竟然
C.维系吹抬回落竟然
D.维持吹抬跌落依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维持:维护支持;维系:维持联系;哄抬:纷纷抬高;吹抬:生造词语,吹捧抬高;跌落:往下落;回落:上涨后往下落;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与但是构成转折;依然:依旧如此。根据语境,可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