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一)
2017-11-10 23:44:2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写作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08山东卷) 【小题1】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治长》) 古来圣贤皆寂寞, 。 (李白《将进酒》) 【小题2】江畔何人初见月?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小题3】知我者,谓我心忧; , 。 (《诗经·黍离》)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 (苏洵《六国论》) 【小题4】君子生非异也, 。 (《荀子·劝学》) 弦弦掩抑声声思, 。 (白居易《琵琶行》)
2、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亦足以畅叙幽情? ?幽:幽深内藏的。 ?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期许。 B.①纵一苇之所如? 如:相似。 ? ②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 C.①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简直。 ?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命名。 D.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尚:尚且。 ? ②而又不随以怠? ?怠:停止。
3、单选题 下列对加粗字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 A.当乘间图之(图谋,谋取) 虽死不恨(怨恨) B.此吾所以哭也(表结果的连词) 今日老夫贱降(古人对自己生日的谦称) C.此贼合死(应当) 直至后院中审究(审问,审讯) D.被罪之人(蒙受,遭遇) 安肯干休(怎么)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看面题目题。(12分,每小题3分) 李龙眠画罗汉记 [明]黄淳耀 李龙眠①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一角漫灭,存十五人有半,及童子三人。 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坏纸,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无望,开口自语。一人跽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置足旁,回顾微哂。一人坐岸上,以手踞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为渡者九人:一人以手揭衣,一人左手策杖,目皆下视,口呿②不合。一人脱衣,双手捧之而承以首。一人前其杖,回首视捧衣者。两童子首发鬅鬙③,共舁一人以渡。所舁者长眉覆颊,面怪伟如秋潭老蛟。一人仰面视长眉者。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一人附童子背,童子瞪目闭口,以手反负之,若重不能胜者。一人貌老过于伛偻者,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而已渡者一人,捉其右臂,作势起之;老者努其喙,缬纹皆见。又一人已渡者,双足尚跣,出其履将纳之,而仰视石壁,以一指探鼻孔,轩渠④自得。 ? 按罗汉于佛氏为得道之称,后世所传高僧,犹云“锡飞杯渡”⑤。而为渡江,艰辛乃尔,殊可怪也。推画者之意,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故为此图以警发之欤?昔人谓太清楼所藏吕真人画像俨若孔、老,与他画师作轻扬状者不同,当即此意。 注:①李公麟,宋代著名画家,号龙眠居士,擅长画山水佛像。②呍:指口张开。③鬅鬙:头发散乱的样子。④轩渠:愉快而笑的样子。⑤锡飞杯渡:锡飞,跨着锡杖飞行;渡,乘着木杯渡河。相传得道高僧可以凭法力锡飞杯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顾微哂顾:回头看 B.若重不能胜者胜:能承受 C.出其履将纳之纳:交付 D.故为此图以警发之与发:提醒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一人貌老过于伛偻者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B.①双手捧之而承以首②剑阁峥嵘而崔嵬 C.①共舁一人以渡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D.①后世所传高僧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画中罗汉渡江艰辛的一组是
①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②目皆下视,口呿②不合
③一人脱衣,双手捧之而承以首
④所舁者长眉覆颊,面怪伟如秋潭老蛟
⑤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
⑥以一指探鼻孔,轩渠④自得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小题4: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对著名画家李公麟所绘罗汉渡江图的记述,李公麟在图上共画了十八人,
包括十五个罗汉和三个童子。
B.文章按照未渡者、正渡者、已渡者的先后顺序,生动地再现了李画中的情景,罗汉们神态各异,无一类同。
C.画中也有悠闲的罗汉,其中一个让童子抬着,一个让童子背着,他们的轻松与三位童子的辛苦形成鲜明对比。
D.作者认为,传说中的罗汉能够“锡飞杯渡”,而李画虽然手法高超,但表现罗汉渡江艰辛不符合佛教的本意。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坏纸,仅见腰足。(3分)
(2)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4分)
(3)而为渡江,艰辛乃尔,殊可怪也。(3分)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醉白堂记?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日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特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
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已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释:放弃。
B.而文采表于后世表:显露。
C.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推:推许。
D.方其寓形于一醉也寓:寄托。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韩忠献公“无愧于伊、周”的一组是
①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②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③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④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⑤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⑥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忠献公建“醉白堂”取名自白乐天的《池上》诗,并将此诗作为醉白堂的歌赋。
B.韩忠献公是北宋名臣,辅佐了三位帝王,能文能武,功勋卓著,受到世人的赞誉。
C.韩忠献公羡慕白乐天,以白乐天自况,表达向往白乐天享受山水园池之乐的情怀。
D.真正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韩忠献公就是这样一位难得的君子。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
译文:?
(2)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