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八)
2017-11-10 23:57: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盛(fù)
B.背(jí)
C.朱(tà)?
D.生(jiàn)?

杆(wéi)?
(xuān)
烙(páo)
造(shè)?


(xuē)
(léng)
然(qiǎo)
序(xiáng)?
历井(shēn)
子弟(liáng)
而不舍(qì)
冷嘲热(fěng)?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提早开始复习备考而拼命抢进度,这种寅吃卯粮的做法必须制止。
B.这次期考试的成绩不理想,于是,他决定本着师心自用的态度,虚心向老师和周围的同学请教。
C.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D.去年,我们的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都有所增加,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伐功矜能,止步不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寅吃卯粮”乃因人不付出而为;本句所言是“急于事功”,欲速则不达。B.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C.断线风筝:比喻一去不返或不知去向的人或东西。D.伐功矜能:指吹嘘自己的功绩和才能,形容恃才傲物。伐、矜,夸耀。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但此类题一般为设置一些常见但被习惯误用的成语。所以做题时不但要明确成语的意义,并且一遇到类似成语就要提高警惕。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切磋磨洋工悬梁刺骨忧柔寡断
B.气概保证金风雨如晦落慌而逃
C.招募定心丸了了无几高朋满座
D.怅惘无明火俯拾即是矫枉过正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A.“骨”应为“股”,“忧”应为“优”;B.“慌”应为“荒”;C.“了”应为“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大张伐(dà)
尝鼎一(luán )
纵横阖(bǎi )
风尘仆(pǔ)
B .汗流背(jiá)
私舞弊(xùn)
之泰然(chǔ)
度德力(liàng)
C .声息气(bǐng )
风沐雨(zhì)
之谈(jī)
间不容(fà)
D .切中肯(qìng)
枪实弹(hè)
以沫(rǔ)
自出机(shū)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著名党史专家应邀为大会作了学术报告,省内党史工作者也进行了学术交流。报告和主要论文有《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陈独秀评价的一些问题》以及关于李大钊同志的论文十几篇。
B.如果细看历史,其实人们并不讨厌老鼠,在罗马帝国时期,人们认为白鼠走过你走的路,会给你带来好运。可见人们有时还是喜欢老鼠的。
C.记者的正当采访权、报道权,在相当程度上是公众知情权的延伸,因此,保护记者的合法采访权和媒体的合法报道权,就是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D.连续几个昼夜,在大桥及其两侧,站满了数千名胸前挂着“靶心”标志的人群……用不着再举例,你已经可以知道南斯拉夫人民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是怎样一种精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杂糅。应分两句说:“报告和主要论文有……《陈独秀评价的一些问题》,此外,还有关于李大钊同志的论文十几篇。”B前后矛盾,应在“并不”后加上“一直”二字,与后面的“有时”照应。D“人群”是集合概念,前面不能用数量词修饰。说“南斯拉夫人民是怎样一种人”也不对。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