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11-11 00:04:0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材料一:为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一学校不允许学生留长发,老师甚至校长在门口站岗,一发现不规范的,就用剪刀剪掉,一时间不少学生为飘落的头发伤心至泣;佛山一所中学要求女生不得留长发,否则不得进学校。
材料二:厦门某学校在全校集会时,校长发布新规——凡是期末各科成绩进入年段前20名的学生都允许漂染头发。全校哗然的同时,染发的学生都乖乖地“返彩归黑”。因为成绩好的学生不会漂染头发,而他们也禁不起舆论压力。因为同学看到了会说,“几日不见,学业大长,进入年段前20名,可喜可贺啊!”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小题2】你对学生染发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不同学校有不同做法。
【小题2】中小学生染发存在很多不好的问题。①因为染发剂是化学用品,对身体发育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②且有些学生因为过分追求打扮、穿着,而产生攀比心理,增加心理压力,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中学生不要染发。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实质是考查一句话新闻。根据“为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一学校不允许学生留长发,老师甚至校长在门口站岗,一发现不规范的,就用剪刀剪掉,一时间不少学生为飘落的头发伤心至泣;佛山一所中学要求女生不得留长发,否则不得进学校”可以归纳出答案。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2】要分析此题,需要结合平日对学生染发方面的知识积累,认识到:中小学生染发存在很多不好的问题。比如:染发剂是化学用品,对身体发育可能会有负面影响;且有些学生因为过分追求打扮,造成很多影响。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匪来丝贸:交换
B.悔道之不察兮相:观察
C.无与士耽:耽搁
D.便言多才令:美好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耽,沉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道德衰微的时代,屈原没被时俗所染,而是本着求真求善的人生态度,坚持理想,追求崇高,特立独行,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理想人格增添了光彩。
B.天后王菲在沉寂5年之后,携《孔子》主题曲《幽兰操》正式复出。她用空灵的吟唱与听众沟通,讲述爱、悲伤与感悟,让歌迷得到心灵的安抚与慰藉,使他们久积心头的抑郁涣然冰释。
C.以旅游业为主的海南在10月份本应迎来一年来的旅游旺季,但受极端天气影响,10月的海南,五风十雨,洪峰连连,水患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D.电视剧《美人心计》再现了宫廷夺位争宠的紧张、惨烈场面。吕后为消灭对手,派人砍去了戚夫人的四肢,又让人剜去了她那双迷人的眼睛,再用药熏聋耳朵,强迫她喝下哑药,然后将不死不活的她扔在厕所里。手段残忍,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B涣然冰释:像冰冻遇热似的一下子消融。多喻嫌隙、疑虑、误会等很快消除。C五风十雨:谓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后用以形容风调雨顺。D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语言表达
小题1: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人与人之间应具备的关系,请你仿用这种方式写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具有的联系。(5分)
示例;理解、信任是填平鸿沟的基石;怀疑、疏远是割开感情的利刃。(1)?
(2)?
小题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此题答案不涂卡,直接写在答题纸上)(3分)
年轻时不擅长把握自己,做什么事都走极端显得过度。太急切地表现,???。太过于胆怯,???。一审势,看准了再做,二适度,得体地表现。古语说:“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孤寂。惟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①不太得体
②就容易太夸张激昂
③就害怕见人
④机会来了也显不出你
⑤常滥情失控
③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
A.③①②⑤⑥④
B.②①③⑤④⑥
C.③②①⑤④⑥
D.②⑤①③⑥④

小题3:以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注意字数要求。(4分)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给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30个字以内)
中国也有一句谚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人要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追求自己人生最佳境界,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实现自己事业的辉煌。
这两句谚语的区别在于:?
(20个字以内)


参考答案:
小题1:示例(1)热爱、保护是播种绿色的种子;践踏、破坏是制造沙尘的机器。
(2)亲近、敬畏是浇灌花卉的清泉;远离、亵渎是摧残草木的风霜。
小题1:D
小题1:①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确定自己的坐标(或者“目标”),立足自身,求得发展;(2分)
②中提倡高远目标,两倾向更实在目标;(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分析:给出的例句是一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对称句。每一句内部是暗喻,两句之间构成对比,且呈对偶样式。要求写出的句子围绕“人与自然”这个话题进行。首先,要求字数上和例句的每一句保持一致,其次是两种修辞方法。“人与自然”的关系无非是两种,一是保护,一是破坏,这样基本的框架就出来了。
示例(1)热爱、保护是播种绿色的种子;践踏、破坏是制造沙尘的机器。
(2)亲近、敬畏是浇灌花卉的清泉;远离、亵渎是摧残草木的风霜。
小题1:分析,根据上下文意思,我们不难确定,两个“就”字引导的句子,应该成为两个导引句的连贯句,而最后的结果句也可以确定:一个是⑤,一个是④,这样自然选D。
小题1:分析:西方的谚语是一个形象的说法,“笨鸟”显然指的是那些条件并不好的生命个体,而“矮树枝”则表示适合这些个体的位置。整体意思是说,首先要知道自己是“笨鸟”,然后,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停靠栖息的矮树枝,这样才是正确的。而中国的谚语,则用对比的方法,指出一个人应该不断追求高远的目标,只有水才往低处流淌。因此,两者的不同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示例:
①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确定自己的坐标(或者“目标”),立足自身,求得发展;(2分)
②中国的提倡高远目标,西方的倾向更实在目标;(2分)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填写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她们的“清”和“远”。            
                       ,                                 
①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A.③⑤①④②
B.②③①⑤④
C.②④③⑤①
D.③⑤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句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空格前是“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清”和“远”,根据逻辑照应关系应先说“小池”③开头,接下来是小池中的景物,应为⑤①,接下来是②,应为陈述对象由“小池”变为“溪流”。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