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11-11 00:06:5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网络文学和纸面文学的关系,近年来一直是一个缠夹不清,复杂微妙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不同的看法也一直难以得到充分的厘清。??????。网络文学当然已经蔚然成风,但却还是难以建立自己的独立性。
①许多人当时对于书籍的未来也抱着某种悲观的态度
②在网络生活刚刚开始的十年前,人们就已经感受到网络文学具有的巨大的可能性和前所未有的竞争力
③网络文学当然已经显示了自己的影响力,但却像是纸面文学的延伸
④当时不少人觉得新兴的网络文学很快就可以创造出新的文体和风格,迅速地对于纸面文学构成冲击
⑤但其实网络文学的发展和这些预测有相当的差距
⑥网络文学当然已经有了勃勃的生机,但却成了纸面文学的人才的储备库和发掘新的成功流行趋势的资源库
A.①②④⑤③⑥
B.②④①⑤③⑥
C.①④⑤②⑥③
D.②①④⑤⑥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时间顺序,首先应选②;④中的“当时”紧承②中的“十年前”; ①中“当时”也紧承②中的“十年前”,且①中的“也”是对④的并列;⑤是对前文预测的转折;③⑥是对⑤的解释。
点评:正确解答语句的连贯和衔接题,首先要弄清楚语段说的什么。叙事时,要搞清当事人和事情的来龙去脉。描写景物时,要抓住它的特点。论述一个观点的,要明确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还要分析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其次,要分析表达形式与方法,弄清怎么说。要舍得费精神去揣摩,比较上下文各句之间的关系和词语含义,特别是关键词语、句子所蕴涵的消息,注意语意条件,根据说话的目的、对象、场合、范围、情景等因素去选择接句,选出续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连(zhān)奋(xīng)不边际(zháo)风尘仆仆(pǔ)
B.尾(shā)恫(hè)私舞弊(xùn)目惊心(chù)
C.勇(xiāo)磕(pàn)四处走(xuè)心自问(mén)
D.克 (jiá)挛(jìng) 亲密无(jiàn)踽踽独行(y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不着边际zhuó 风尘仆仆púC磕绊bàn四处走穴xué;D夹克jiā,踽踽独行jǔ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请将下面的几句话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使前后衔接最恰当 
  “寻根文学”是80年代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学事件,如今已经赢得了文学史的承认和记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开始对民族文化的渊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
②“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
③如同文学史上的诸多命名,这个通俗名称的形成带有几分偶然
④韩少功的主张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⑤韩少功的一篇短文《文学的“根”》是这个名称产生的最初缘由
⑥他们一致认为,亦步亦趋地追随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不可能赢得领衔主演的机会
⑦一批作家——例如阿城、贾平凹、李杭育、郑万隆、王安忆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③⑤②④⑦①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对下联。 (3分)
小试卷铺开赛场,谁是语林高手? 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大功夫崭露锋芒,我为学界颖才! 或: 大人生历练功夫,我当时代强人! 


本题解析:对对联要注意抓住对联的特点。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你在对对联的时要注意上面这几点,就可以对出不错的对联来。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在横线处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①以现当代散文或散文作家为素材,或以现当代诗歌名作或诗人为素材,②字数与例句大体相同。
没有长须飘拂的冯友兰,没有妙语连珠的吴组缃,没有口衔烟斗旁若无人的王瑶,未名湖肯定会寂寞多了。
???,?
??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