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留别吴白楼①  
(明)边贡
亭外潮生人欲去。为怕秋声,不近芭蕉树。芳草碧云凝望处,何时重话巴山雨?
三板轻船频唤渡。秋水疏杨,欲折丝千缕。白雁横天江馆暮,醉中愁见吴山路。
  注:①是作者的友人吴一鹏,字南夫,号白楼。
⑴简析“三板轻船频唤渡”中“频”字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何时重话巴山雨”一句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一)
2017-11-11 00:08: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完成①②题。(7分)
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①,树木何修修②。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③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注】①飚(biāo)风:暴风。②修修:形容树木干枯的样子。③思:悲。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这三句写秋风萧瑟,诗人愁情满怀,出入难安,无计摆脱。
B.“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何人”“谁不”,以两个反问表明,除了诗人以外,座中其他人都不忧愁。
C.“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两句,描写了北方边地的树木被狂风吹得枝叶干枯,给人以萧疏之感。
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两句,表明诗人离家越来越远,乡愁越来越重,因而日见消瘦,衣带渐宽。

②这首诗中“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两句堪称写愁妙笔,请简要赏析。(4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古风(其十五)
李白
燕昭延郭隗①,遂筑黄金台。
剧辛②方赵至,邹衍③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注】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小题1: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诗歌结尾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①,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②。
【注】①长安:这里借指被金人占据的北宋故都汴京。②鹧鸪:传说鹧鸪飞必往南,而不北往。
小题1:这首词写了哪些“愁余”的景象?(3分)
小题2:“青山遮不住”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3分)
小题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晋书·张翰传》:,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
?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