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11-11 00:14: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B.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中古今异义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考查,古今异义是最常见的命题形式之一,这一考点的积累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此处A.“宣言”扬言 B “物色”搜寻D“行李”出使的人,这三者都是古今异义现象。所以答案应是C。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往今来,总有一些勇敢者在钱塘潮涌之际,与潮搏击,?出人的活力和勇气。
②“十一”黄金周期间,十多万游客来到杨柳青?这里的民俗艺术。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A.展示观赏妄自尊大
B.展现参观夜郎自大
C.展现观赏妄自尊大
D.展示参观夜郎自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展示”重在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展现”重在显现出,一般后跟上“出”“在”等词语后跟宾语。“参观”重在实地观察,“观赏”重在欣赏。语境为游客看民俗艺术,应选“观赏”。“妄自尊大”是强调盲目自大,强调由于狂妄和虚妄而自尊自大。“夜郎自大” 强调由于眼界狭隘而自尊自大。根据句意,李白不是毫无根据的自大,③句应该选择“妄自尊大”。 历年高考试题表明,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考点中,近义词的运用是常考点。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今者出,未辞也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②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
C.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D.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②武夫揭水指路,引毅以进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抚慰、安慰。A告别/托辞;B担任巡抚/抚摸;D举起/掀开、分开)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________其间,那才真有味。
②欧洲债务危机不断恶化,许多欧洲国家把化解危机的希望________德国的具体经济措施上。
③涪陵区白涛小学用抓阄的方式来分配重点中学升学名额,此举引来各方质疑,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做法________偏颇。
A.徜徉 寄于 失之
B.徘徊 寄于 有失
C.徜徉 寄予 有失
D.徘徊 寄予 失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徜徉”指安闲自在地步行。“寄于”指寄托在;“寄予”指寄托。“有失”的“失”意为失掉、失去,“有失”后面多接褒义词;“失之”是在某方面有缺陷、欠缺,后多接贬义词。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以"好运北京"为主题的第二十届北京桃花节日前在北京植物园开幕,盛开的桃花争奇斗艳,_______了欢乐祥和喜庆的气氛。
②平时没有做到未雨绸缪,事发时才采取_______措施,临时抱佛脚,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难免陷于被动,这是南方雪灾给我们的教训。
③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今年秋季起,全国|_______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A.烘托即时免除
B.衬托及时免除
C.衬托即时废除
D.烘托及时废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烘托: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衬托: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与句中"气氛"搭配的应为"烘托"。②即时:立即;及时;正赶上时候。从句中"平时"与"事发时"对照看,应用"即时"。③免除:免去,除掉;废除;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与句中"学杂费"搭配的应为"免除")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