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一)
2017-11-11 00:17: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子。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游春苑断肠天(悲伤到极点)
B.若为化得身千亿(怎么能够)
C.手持敕牒榜乡村(张贴)
D.庭前芍药妖无格(艳丽、妩媚)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请以战喻?②以五十步笑百步?③斧斤以时入山林?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图书市场上部分作品从内容、写作手法到包装、宣传都极其媚俗,为文学界乃至许多读者所__。?
(2)产品销售额一落千丈,形势的__迫使他必须当机立断,停止生产。?
(3)如果人类历史的行程也遵循一条自然而又必然的规律,那么这个问题是可以解答的,是可以__的。
A.不耻?剧变?预示?
B. 不耻?巨变?预见
C. 不齿?巨变?预示?
D 不齿?剧变?预见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之”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②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③ 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⑥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⑦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⑧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⑨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⑩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A.①②③⑤
B.②④⑥⑩
C.⑥⑦⑧⑨
D.③④⑧⑩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