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①玩索义理,至忘寝食?②道传甓之,筑两石坝以护并江居民 ③释狱之滥系者二百余人?④弛负钱一十余万缗 ⑤于诗文未尝苟作 A.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1分)
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旦幼沉默,好学有文,父佑器之曰:“此儿当至公相。”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表请天下建常平仓,以塞兼并之路。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帝素贤旦,尝奏事退,目送之曰:“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逾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
契丹犯边,从幸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遇暴疾。命旦驰还,权留守事。旦曰:“愿宣寇准,臣有所陈。”准至, 旦奏曰:“十日之间未有捷报时,当如何?”帝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旦既至京,直入禁中,下令甚严,使人不得传播。及驾还,旦子弟及家人皆迎于郊,忽闻后有驺呵声,惊视之,乃旦也。三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宫禁火灾,旦驰入。帝曰:“两朝所积,朕不妄费。一朝殆尽,诚可惜也。”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继上表待罪,帝乃降诏罪己,许中外封事言得失。后有言荣王宫火所延,非天灾,请置狱劾,当坐死者百余人。旦独请曰:“始火时,陛下已罪己诏天下,臣等皆上章待罪,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且火虽有迹,宁知非天谴耶?”当坐者皆免。
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缺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
(节选自《宋史·王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旦幼沉默,好学有文沉默:沉稳文静
B.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致:达到,实现
C.一朝殆尽,诚可惜也殆:必将,一定
D.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短:揭短,说……坏话
小题2:下列句子,与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3分)
例:旦子弟及家人皆迎于郊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今反归咎于人
C.良曰“长于臣”
D.燕王拜送于庭
小题3: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
B.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
C.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
D.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
小题4: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旦小时候聪明好学,他的父亲认为他将来可以官至宰相。
B.真宗认为王旦贤达,可以帮助他实现创建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
C.宫内放生火灾,王旦认为自己是宰相,天降如此灾殃,有责任,应当罢免。
D.皇帝班师回朝,王旦的子弟、亲属都赶到郊外去迎接王旦,他们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大声赶马,吃惊地回头一看,竟然是王旦,这样把王旦接回了家。
小题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
(2)帝以是愈贤旦。?
(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方其破荆州(当)?东望武昌(现在湖北鄂城,不是现在的武昌)
B.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举匏尊以相属(葫芦)?
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知不可乎骤得(数得,即多有所得)
D.驾一叶之扁舟(形容船小)?下江陵(向下)
2.找出本段中出现的两个宾语前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何为其然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托遗响于悲风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君欲何往
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客人从跟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消云散。
D.这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