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①玩索义理,至忘寝食?②道传甓之,筑两石坝以护并江居民 ③释狱之滥系者二百余人?④弛负钱一十余万缗 ⑤于诗文未尝苟作 A.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1)道传上疏,竭力辩驳,魏岘获罪免职。正值胡榘任礼部侍郎,举荐道传代替自己的职务。(注意:“力辩”“坐”,“自代”宾语前置各1分,整体通顺2分。)
(2)虽然未能到朱熹门下拜谒,但他访求到了曾经跟朱熹学习过的人,与他们一同谈道学习,得到了朱熹的全部遗著,并且阅读了一遍。(注意:“虽”“从学者”“遗书”各1分,整体通顺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折:说服。】
小题1:【①是勤奋读书。⑤是说他作诗文的严谨态度。】
小题1:【应该是做了三件事后,人心才开始稳定下来,还有前边的修城墙等。】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李道传字贯之,隆州井研人。父亲李舜臣,曾经任宗正寺主簿。道传小时候端庄稳重,年龄稍大后读河南程氏的书,推究探析义理,以致废寝忘食,即使在暗室之中,他也正襟危坐,一派严肃的样子。庆元二年考中进士,调任利州司户参军,又改为蓬州教授。
开禧年间北伐时,金兵急切地想攻取散关,道传因各司发檄文之事,路上听说吴曦^造**,他内心的痛苦和悲愤在动作和脸色上表现出来。于是派遣门客走小路给安抚使杨辅去送信,论说吴曦必然失败,信中说:“吴曦本来就不是个雄才,作逆兴乱,(他的部下)人心分离报怨,(凭借着老百姓的)人心所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他拿下。如果决定了这一措施,不仅内乱可以平定,而且也使金人知道中原有人,稍微止息入侵。纵然不胜,也无愧于千古了。”吴曦的同党拿吴曦的旨意来胁迫道传,道传以道义将他们说服,他们最终弃官而归。吴曦叛乱被平定后,皇帝因为道传坚贞不屈,下诏将他进官二等。
这时薛拯、胡榘等人都以新入仕途而得势,他们贿赂成风,道传上奏:“现在有名望的优秀儒臣,沦为能吏,而那些刻薄残忍、傲慢奸诈的人却得以进用。”于是请求外出任职,出知真州。城墙毁坏,道传命人用砖砌起,筑起两道石坝来护卫沿江两岸的居民,加深两条护城河,又在陈公塘四周设堤,有警报就决开堤坝作为屏障,人心开始稳定。又任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监公事。刚到任,他就弹劾所属的十几个贪官,被施以墨刑驱逐出境的小吏有一百多人,释放了二百多个被滥捕入狱的犯人,放免了十万多缗的债钱。夏天大旱,道传应诏陈说纸币的改换令官民恨之入骨,钞法施行造成商贾疑怨,赋敛增加军将盘剥的情况,都切中时弊。于是逐条呈上治荒策,朝廷大都听从。与漕臣真德秀赈济灾荒,道传分管池州、宣州和徽州,严冬时节,穿行在风雪之中,即使是偏远的山乡村野也一定要到达,很多人依赖他得以保全性命。摄宣州太守,推行朱熹的社仓法,上饶、新安、南康等郡都纷纷响应,百姓因此而受益。
广德太守魏岘弹劾教官林庠放弃堂试而任救济之职,挟持漕臣欺凌太守;而且说真德秀轻视朝廷,独断专行且夺取别人的功绩、美名,请求远置他。道传上疏,竭力辩驳,魏岘获罪免职。正值胡榘任礼部侍郎,举荐道传代替自己的职务。道传称病离朝,未被允许。皇帝召他奏事,再推辞,又未被允许。于是他入廷奏对,上自宫中,次及朝廷,一直到侍从、台谏,其中的缺失,他和盘托出,无所顾忌,皇帝也不以为忤逆。授兵部郎官,辞谢没有就任。监察御史李楠窥视当权者的意旨,请求授道传节度使镇蜀,于是道传出任果州。到达九江时,患病去世,卒年四十八岁,皇帝下诏特赐转一官退休,谥号为文节。
道传从蜀来到东南,虽然未能到朱熹门下拜谒,但他访求到了曾经跟朱熹学习过的人,与他们一同谈道学习,得到了朱熹的全部遗著,并且阅读了一遍。他笃于实践,气节高超。没有经史方面的论著,他说:“学问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不敢写。”对待诗文也未尝随意创作,他说:“学问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没有时间创作。”有一天李道传因病请假在家,真德秀来造访,见他在屏间设一卧榻,屏上写“唤起截断”四个大字,知道他用功慎独到了这样的地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1分)
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旦幼沉默,好学有文,父佑器之曰:“此儿当至公相。”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表请天下建常平仓,以塞兼并之路。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帝素贤旦,尝奏事退,目送之曰:“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逾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
契丹犯边,从幸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遇暴疾。命旦驰还,权留守事。旦曰:“愿宣寇准,臣有所陈。”准至, 旦奏曰:“十日之间未有捷报时,当如何?”帝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旦既至京,直入禁中,下令甚严,使人不得传播。及驾还,旦子弟及家人皆迎于郊,忽闻后有驺呵声,惊视之,乃旦也。三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宫禁火灾,旦驰入。帝曰:“两朝所积,朕不妄费。一朝殆尽,诚可惜也。”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继上表待罪,帝乃降诏罪己,许中外封事言得失。后有言荣王宫火所延,非天灾,请置狱劾,当坐死者百余人。旦独请曰:“始火时,陛下已罪己诏天下,臣等皆上章待罪,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且火虽有迹,宁知非天谴耶?”当坐者皆免。
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缺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
(节选自《宋史·王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旦幼沉默,好学有文沉默:沉稳文静
B.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致:达到,实现
C.一朝殆尽,诚可惜也殆:必将,一定
D.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短:揭短,说……坏话
小题2:下列句子,与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3分)
例:旦子弟及家人皆迎于郊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今反归咎于人
C.良曰“长于臣”
D.燕王拜送于庭
小题3: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
B.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
C.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
D.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
小题4: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旦小时候聪明好学,他的父亲认为他将来可以官至宰相。
B.真宗认为王旦贤达,可以帮助他实现创建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
C.宫内放生火灾,王旦认为自己是宰相,天降如此灾殃,有责任,应当罢免。
D.皇帝班师回朝,王旦的子弟、亲属都赶到郊外去迎接王旦,他们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大声赶马,吃惊地回头一看,竟然是王旦,这样把王旦接回了家。
小题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
(2)帝以是愈贤旦。?
(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D?
小题5:(1)现在回过头来又要把罪过归在别人身上,拿什么来显示诚信?(2)皇帝因此更加认为王旦贤能。(3)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又对楚国怀有贰心。
本题解析:
小题1:C殆:接近,差不多。理解实词含义应依据具体语境。“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中“殆”意思是“危险”。
小题2:例句“于”是“介词,在。”A引出对象;B引出对象;C介词,比;D介词,在。
小题3: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断句技巧:1.读全文:拿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弄清文段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内容,力求对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内容将能断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地方,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2.寻找比较明显的文言标志断:⑴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 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3)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3.注意文言特点,固定句式和和修辞:比如古文中固定格式,对比、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可以给学生一些固定格式如:者......也,以......为...... ,因......故,无乃......乎,得无.....乎,为.....所...... ,见.....于......等等。
小题4:“这样把王旦接回了家”错。王旦早已回了京师。
小题5: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单音节字变成双音节字,注意词语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归咎”“ 何以,宾语前置句”“示”“以是”“贤”“以”“贰”。
附【参考译文】
王旦,字子明,大名府莘地人。王旦幼年时沉稳文静,爱好学问,言语有文采。他的父亲王佑非常器重他,说:“这孩子将来会当卿相。”太平兴国五年,考中进士。担任大理评事、平江县知县。后来晋升殿中丞,任郑州通判。上表请求在全国兴建常平仓,以杜塞兼并的途径。真宗即位,王旦被授予中书舍人的职务。皇帝一向认为王旦贤能,王旦有一次有事向皇帝上奏,退下来的时候,皇帝目送着他说:“帮助我实现太平的,一定是这个人啊。”过了一年,王旦以工部侍郎的职衔参知政事。
契丹入侵,王旦跟随皇帝出征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忽然得了急病。真宗命令王旦急速返回东京,代理留守事务。临行前王旦对皇帝说:“请求您召见寇准,臣有话要说。”寇准到来后,王旦启奏皇帝说:“假如十天之后我还没有接到前线的捷报,应当怎么办?”真宗沉默了很久,说:“那你就立皇太子为帝吧。”王旦返回京师后,直入宫禁,颁布严令,要求任何人不得走漏消息。等到皇帝班师回朝,王旦的子弟、亲属都赶到郊外去迎接王旦,他们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大声赶马,吃惊地回头一看,竟然是王旦(这才知道原来他早已回京了)。 景德三年,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授予同中书门下评章事之职。
有一次,宫内发生火灾,王旦闻讯后,立即奔赴现场察看。皇帝很伤感地对王旦说:“两朝的积蓄,我从来不敢任意花费,这一回被一场火灾差不多全烧光了,实在太可惜了!”王旦回答说:“陛下富有天下,损失了一些资财,不必过分忧虑;所最应忧虑的,是政令或有不明,赏罚或有不当。我凑数当了宰相,天降如此灾殃,我有责任,应当罢免。”随即上表请求治他的罪。皇帝也表示天降灾殃应由皇帝承担责任,下了罪己诏,并要求朝廷内外臣民多提意见,议论朝政。后来有人说,火灾是由荣王宫失火延烧进来的,并非天灾,请求将有关人员逮捕治罪,应定罪处死的有一百多人。王旦为此独自奏禀皇帝说:“当初火灾发生后,陛下已经下了罪己诏告知天下人,大臣们也都上了奏章承担责任。现在回过头来又把罪过归在别人身上,拿什么来显示信用?况且火灾的缘起虽然有个过程,既然蔓延到宫里来了,怎能说就不是天灾呢?”(于是)有关人员全都得到赦免。
寇准多次反映王旦的短处,王旦却总是称赞寇准。皇帝对王旦说:“你虽然称赞寇准的优点,而他总是反映你的过错。”王旦说:“道理本来就是这样。我在宰相的位置上时间久了,处理政事的过失必然会多。寇准对陛下没有任何隐瞒,更体现了他的忠心与正直,这就是我看重寇准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认为王旦贤能。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方其破荆州(当)?东望武昌(现在湖北鄂城,不是现在的武昌)
B.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举匏尊以相属(葫芦)?
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知不可乎骤得(数得,即多有所得)
D.驾一叶之扁舟(形容船小)?下江陵(向下)
2.找出本段中出现的两个宾语前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何为其然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托遗响于悲风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君欲何往
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客人从跟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消云散。
D.这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参考答案:1.D
2.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
3.C
4.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