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五)
A.论述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的观点。 B.论述了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观点。 C.前者论述了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观点。后者论述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的观点。 D.分别论述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有密切联系,以及诗歌的创作所需要的饱满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观点。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实用文段,完成问题。
百余学者申请科普法删除“伪科学”
日前,一场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宋正海发起的要求废除“伪科学”一词学者签名活动刚刚结束。这场活动在学术界引起了激烈争论,它被何祚庥等院士认为“非常荒唐”。
宋正海称,“伪科学”一词原来是指“伪造科技成果或剽窃他人成果”,但现在却被人滥用,“打击的却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扎根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上的挑战性的科技原创性成果和传统民间科学。”宋正海向有关部门提出三大“恳请”,“恳请学术界彻底搞清‘科学’的定义,恳请谨慎使用‘伪科学’一词,恳请将‘伪科学’一词剔除出科普法。”
截至昨天,已有150名学者响应宋正海的建议“签名上书”。“我们将尽快把这些签名的文件送到科技部有关领导。”在宋正海给记者提供的签名名单中,记者看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研究员孙振远、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刘易成等知名学者的名字。
今年10月,一场法院审判让半个多世纪前的“八卦宇宙论”之争浮出水面。已故文学博士刘子华1939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推测出太阳系存在第十大行星。刘子华的这一学说与当代天文学的普遍常识不相符,被方舟子等人斥为“伪科学”和“中国十大科技骗局”。刘子华的遗嘱以刘子华受到了个人诽谤和侮辱为由起诉方舟子。这也引起了民间科学家们与主流科学家们的“斗争”,而目前有人说“中医是最大的伪科学”并发起“彻底废除中医”万人签名活动引得斗争更为激化。民间科学家们认为,主流科学家动辄就用“伪科学”一词来评判他们的“新成果”,这使他们的原创行为受阻,精神上受到打击。
宋正海告诉记者,从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删除“伪科学”确有必要,因为当下“伪科学”一词有滥用的危险,这样下去,将不利于东方科学体系的传统科技的发展,比如中医。也有可能对人们的科技创新精神造成压制。他说:“这样用西方科学体系的标准,打击一切其他非西方化的科学体系的成果,只能是让扎根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上的科技创新无立足之地。”
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李志超参与了“废伪”签名。李志超认为,现在学术界使用“伪科学”这一名称过滥。“你不能什么都说是伪科学。伪科学是指造假的学说。但现在很多人针对自己认为‘不对’的东西,就扣以‘伪科学’的大帽子,这非常不利于科学的发展。科学是研究未知事物的,就是要有不同说法,就是要百家争鸣。”李志超还称,有些学者反对“伪科学”,实际上是学术界中“学霸”的一种表现。“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就是要反对不同于自己的异端”。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对于宋正海等学者的做法表示强烈反对,他说:“签名的这些学者我们都比较了解,他们大多数都是支持伪科学的。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是为假冒的科学找借口。”他认为,“科学”这一概念是从西方传入的,有一整套国际上公认的、传统的规范。而现在有一些人利用“科学”的名词,而不认同“科学”的理念,不遵守国际规范。有些人把他们那套东西假冒成“科学”。这是我们学术界不允许的,因此要反对。“你提出的理论当然可以,但是你不能以科学的名义在社会上传播”。
中国科普所原所长郭正谊也认为“废伪”是在为“伪科学”辩护。他说,“伪科学”一词是写入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通过的科普法中的。“我认为‘伪科学’是指这样一些学说,它不是科学,但却打着科学的旗号招摇撞骗。比如之前闹过的‘水变’、‘永动机’等,都打着最新科技成果的旗号,坑骗老百姓。对于这些,我们肯定要反对。并不是什么都给你扣上‘伪科学’的帽子。但是,伪科学现在存在,科学家们必须要带头反对。”(2006年12月4日《北京晨报》)
1.引发宋正海等学者申请科普法删除“伪科学”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正海等人与何祚庥等人对“科学”的理解有怎样的分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正海等人与何祚庥等人在对对方的评论中都有偏颇的地方?你认为何祚庥等人的偏颇之处在哪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争论的双方,你支持哪一方?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项调查显示,25岁以下的女性,在配带手机时大都喜欢把漂亮的手机,以及五颜六色的装饰物挂在胸前。专家指出,手机挂于胸口,位置靠近心脏,对心脏会有一定影响,并可能会影响人的内分泌功能。尤其对孕妇不利,较强的辐射对胎儿可以构成伤害。
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跟踪这一问题的国家或国际机构声称手机辐射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遵守国际安全标准的移动技术会对人的健康构成任何影响。
随着手机用户的不断增加,手机的辐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移动通讯设备产生的辐射对人体究竟有没有危害呢?人们能不能做到既享受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又确保身体的健康呢?
有关专家建议:为了将手机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降至最低,不要长时间使用手机;如果不用手机,最好关机而不要将其设置在待用状态。此外,身上放置手机的地方也有讲究,最好是放在包里,或是夹克衫的口袋里,但不要放在胸前的口袋中。
据了解,为了降低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有些手机装有含铅、锰等重金属的屏蔽;另外,有不少手机用户认为在移动电话上安装射频吸收盖,或其它吸收装置就可以起到降低辐射的作用,而实际上,此类装置的有效性很多是没有得到证实的。
由于移动电话可能会对心脏起搏器和助听器等电子医疗仪产生干扰,所以在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不能使用移动电话,以免对病人造成危险。同样在飞机上也不能使用移动电话,原因是它可能干扰飞机的导航系统。此外,在开车时,驾驶者无论采用手持通话方式,还是采用免提电话方式都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因此交管部门禁止驾驶者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使用移动电话。
小题1:下列对手机辐射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辐射危害人的健康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权威证实。
B.手机辐射可能会干扰电子医疗仪,对病人造成危险。
C.手机辐射可能干扰飞机的导航系统,造成飞行事故。
D.手机辐射可能影响汽车驾驶者,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小题2: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A.手机辐射可能会对人的心脏有一定影响,并可能会影响内分泌功能。
B.设置在待用状态的手机的辐射也可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
C.把手机放置在包里或夹克衫口袋可以避免手机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D.含铅、锰等重金属的屏蔽有可能降低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1~4题。
港人的骄傲 祖国的英雄
——香港义工黄福荣玉树地震灾区舍己救人纪实
“香港英雄”、“港人之光”、“香港人的骄傲”、“伟大的志愿者”……连日来,随着青海地震的消息牵动港人,香港货车司机黄福荣舍己救人的事迹更让港人感动和自豪。
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正在当地一间“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志愿服务的黄福荣带着孩子们从摇晃的建筑物中跑出,没有受伤。但是,废墟下还掩埋着3个孩子和3个老师,阿福和其他人立即冲回废墟营救他们。大约10点多钟,刚刚救出3个孩子和1个老师,还在救援另两位老师时,6.3级的余震突然发生,阿福不幸被废墟掩埋。人们将阿福和两位老师救出来,两位老师安全获救,但阿福却身受重伤,当地医生现场急救亦回天乏术,半小时后,阿福去世了。大约下午2点,“西部爱心公益”在网上发布信息悼念阿福,将阿福遇难的消息公布开来。
黄福荣是一个普通香港人,曾与朋友合伙开过运输公司,后来转行做货车司机,4月8日刚刚抵达玉树,到当地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工作;他长期患有糖尿病,需要定时服药,却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时,为灾区运送赈灾物资来回多次,又在灾后重建时奋战汶川震区三个月,并获当地颁授志愿者荣誉证书;他曾徒步穿越中国大江南北为中华骨髓库募捐……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阿福。黄福荣参加义工活动,源自自己对人的热诚关爱。据香港货柜车主联会负责人称,黄福荣20岁前入行,为人热心公益,在1991年华东水灾期间,香港货柜业发起筹款,黄福荣知道后义不容辞,宁愿放下工作,四处向司机筹款。后来,黄福荣受一本书触动,开始亲身到内地参与义工活动。
2001年,38岁的黄福荣在书店买到一本名为《挑战死亡——白血红心走天涯》的书,作者是原解放军广州通信学院教官隋继国。这个患有白血病的军人从北京天安门骑自行车出发,走遍全国,为无偿捐献骨髓做宣传,两人通过编辑部结识后在湖南会面,成了莫逆之交,黄福荣说,正是隋继国的举动感动了他,“过去我常讲做善事,但是都只是口头上的,这次我要把它变成行动。”
2002年1月,黄福荣接过隋继国的旗帜,从香港徒步行至北京,全程2800多公里,历时3个月,继续为中华骨髓库的扩容,为挽救更多的白血病患者不辞辛苦地募款。湖北一对受助于黄福荣善行的谢氏兄弟,在致谢信中表示:“你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奉献’!”
命运弄人,隋继国病逝后,黄福荣也患上了肺结核和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但是他没有消沉。今年4月,他到青海玉树的孤儿院做义工,这家孤儿院有1名院长、1名义工,4位老师和22个孩子,他帮助孤儿院运送物资。没料到,这成了阿福最后的行善之旅,抵达玉树县不足一周便遇上地震。
黄福荣生活在香港一个幸福和睦的大家庭,父亲与癌症缠斗了半年之后去世,老母亲现已年逾八旬。父亲往日的教导和其在朋辈及邻里之间尽心助人的榜样,自小在五姐弟心中植下了根。姐姐在丝绸之路、云南及四川等地多次背囊旅行也影响到他的志趣。黄福荣有着丰富的义工经历,屡次前往西部青海、西藏、四川的偏远落后地区。他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对当地人热诚关爱。
阿福做事低调,脚踏实地。兰州义工李义是阿福的好友,在4月1日接待了远道而来的阿福,“‘他们怎么样,他们怎么样,我不要紧’是阿福常说的一句,他总是关心别人,一向少说话多做事,只会用实际行动去表达自己。”
46岁的黄福荣至今单身,有好友爆料阿福曾经“自嘲”地说:“我估计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很难找到一个愿意嫁给我的人,这样也好,我去一个地方做事情就没有牵挂了。”(选自2010年4月19日人民网,记者李海元刘韬)
1.文章第一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一下黄福荣做过哪些义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黄福荣“甘于奉献”的可贵品质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多处引用了他人对阿福的评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给你哪些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