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曾经有一次看到一位学生深夜还在埋头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勤奋的学生本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卢瑟福居然大为光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
美国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曾经说过自己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勤奋。一年之中,他只有三天时间是例外的,不写作。这三天是:生日,圣诞节,美国独立日(国庆节)。勤奋给他带来的好处是,永不枯竭的灵感。
以上两个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1)审题立意:本题的关键词是“勤奋”“思考”,对材料分析后可得出结论:不能仅仅是勤奋,更要善于思考。所以本文的审题立意应更偏重于“思考”。 因此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可以谈思考的重要作用,如思考可以领悟人生、洞察社会,获得心灵的自由;多思能使人摆脱浅薄,走向睿智;多思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多思是事业成功、是发明创造的前提等等。可以谈思考的方式方法。如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定向思维、顺向思维、逆向思维等等。还可以谈思考的条件。如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对事物的客观把握等等。也可以记叙有关思考的故事、实事。但要注意的是在谈“善思”的同时,一定不能抛开“勤奋”。
(2)写作素材
◎爱因斯坦: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没有思考就没有新的发现,就不能突破前人,就没有理性的升华,根本谈不上会有什么发明创造。没有思考,永远也别想走向成功。脑筋越动越活,越动越有灵气。不善于动脑筋,不经常性地思考,头脑就会生锈,不善于质疑,就不可能推翻前人错误的认识。
◎古人云:“凡有疑,则精思之,思精而后讲论,乃能自益。”所以,我们在求知之路上,学会思考的方法,养成思考的习惯,是走向成功必备的条件。“学而不思则罔”,孔子的话精辟地论述了思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凡是有发明创造的科学家,都是以善于思考,大胆怀疑著称于世。法国科学巨匠笛卡儿,就是其中之一,他还在少年时代,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学习中,他从不墨守成规,信奉书中的教条,而是大胆怀疑一切。在他看来,怀疑无处不在。正因他的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才在科学的领域里取得一系列的成就。
◎由于前期的决策失误,阿里巴巴陷入了高危机的状态,按照当时的情况,阿里巴巴顶多只能支撑半年,作为阿里巴巴的领军人物,马云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创新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不变的话题,没有创新就没有一个企业的未来。马云之所以能够卷土重来,就在于他的创新性思考,独创了“诚信通”的网上交易平台,及时做好调整,面对巨大的压力迎难而上。
◎“竹林七贤”中的王戎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一次他同小伙伴外出,看到大路边的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其他儿童都去攀摘,只有王戎站立不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说如果路边树上的果子很甜。早被人摘光了。孩子们一尝,的确如此。这是小事。毛泽东善于思考中国的国情,活学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独创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毛泽东思想。不思考有什么害处呢?“学而不思则罔”,这是孔子的话。不思考就会盲从,就会人云亦云,就会没有主见,就会把事情办砸。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的空前鼎盛,“百家争鸣”极大地丰富了当时的文化,然而,当时的“百家”又是如何建立自己独到的学说呢?难道不都是因为他们那超出凡人的思考能力吗?
点评:本作文题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不是“诚信”“感恩”之类空洞的话题,学生应该有话可说。“勤奋”“思考”二者辨证的关系有利训练学生的思辨性。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寒冷的西伯利亚生活着一种腹部布满美丽花纹的花腹驼鹿,动物学家发现每年秋天母鹿都会带领小鹿跳过荆棘寻找食物,因为小鹿个矮,腹部常常会被划出一道道伤痕。因为受伤,小鹿不能躺下休息,就是吃饱了,还会站着继续吃草,在寒冷的西伯利亚,这样的好处是小鹿因为不停地吃草,就储蓄了足够抵御寒冷的能量,不会像其他动物一样在冬季冻死大半。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考生可从驼鹿生活的状态入手进行分析:
(1)从小驼鹿的角度分析,驼鹿之所以会被叫做花腹驼鹿,是因为每年秋天母鹿带着小驼鹿跳过荆棘寻找食物时,小鹿往往会被荆棘划伤腹部,时间长了,驼鹿的腹部就有了花纹;小驼鹿被荆棘划伤后,因不能躺下休息而站着不停地吃草,所以储蓄了足够的能量。
(2)从驼鹿母亲的角度分析,驼鹿母亲应该知道小驼鹿从荆棘上跳过去会被划伤,但还是领着小驼鹿跳过去,她想得更多的是让小驼鹿多吃些草,多经历磨难。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立意:伤痛成就美丽,困境成就人生,人可以从自身的磨难中寻求成长的力量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以“变”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一位青年去拜访画家门采儿:“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要一天功夫,可卖掉它却化了整整一年?”“请你倒过来试试,要是你化一年功夫做一幅画,兴许一天就能卖掉。”门采儿说。后来事实果然如此。
请以此材料意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要从“一天”与“一年”的关系中发现问题,进行立意。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材料用排比句的形式告诉我们不同的声音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影响。有这样一种声音,在诉说着爱、责任、良知……而你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会丰富你的情感,净化你的心灵,提升你的境界……
看题目,注意标题中每一个词语,“有”表示客观存在的;“这样”是强调,是特指;“一种”强调了数量;声音是文章描写、叙述、议论的主体,既可指自然界声音,如风声、水声、鸟鸣声;也可指生活中的声音,如车声、音乐声、人的话语声;也可指没有声响的心声。
“文体自选”,不是不要求文体,而是在表达形式上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如果写散文(包括记叙文),可以叙述自己聆听某种声音的经历,细致地描写这种声音,然后写出聆听之后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边叙述描写边抒情,感情要真实。如果写议论文,首先要确立你的论证思路如何展开,能够鲜明的亮出你的观点,正文部分围绕这种声音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论证,切忌空发议论。
点评:好的作文题对学生来说应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要求具有普遍性,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让学生“言之有物”,来自生活又立意新颖。高考作文命题讲究“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言下之意是力求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论。本题在这一点上应该还是做得很好。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