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11-11 00:45:4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
小题2: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王勃《腾王阁序》)
小题3:既替余以蕙纕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参考答案:
小题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小题1: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小题1: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易错字(1)陟罚臧否,(3)茝
点评:诗文默写试题重在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和默写诗文的能力。整体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两次葬花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第一次是因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第二次是因为误会宝玉,借葬花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重要情节的熟悉程度和概括能力。答到一项给2分,答到二项给3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小题1: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            。(《孟子·尽心下》)
小题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小题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小题1: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小题2: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小题3: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本题解析:
小题1:注意“使人昭昭”的“昭”的书写。
小题2:“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材”易误写为“才”。
小题3:“哀吾生之须臾”注意“哀”的书写。
默写部分只能从平时抓起,背诵过后一定要练习默写,否则一字之差将前功尽弃。
点评:本题设置的几个句子都是常见的篇目,本题就是白送分的题。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在下面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2)凭谁问,廉颇老矣,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摇有此寄》)
(4)登高而招,____________,而见者远;____________,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参考答案:(1)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
(2)尚能饭否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臂非加长也 顺风而呼
(5)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多选题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女神》中的长诗《凤凰涅磐》中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传说,隐喻了“五四”青年敢于毁弃旧我、自我革新的创造精神。
B.《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认为“人生就是一场交易”,这一人生信条将人情视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他的丑恶灵魂。
C.《边城》中天保、傩送兄弟都爱上了美丽淳朴的翠翠,天保通过走马路表达心意,傩送通过走车路表明心迹。天保自知唱歌不敌傩送,于是离开了茶峒,淹死在茨滩。
D.宝玉挨打后,黛玉、宝钗二人态度各异。黛玉送来药丸,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说了半句又忙咽住;宝钗抽抽噎噎地说,“你可都改了吧”。 E.《家》常常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描写人物,人物之间也构成对照,如觉新与觉慧是一个比较,几位女性——梅、鸣凤、瑞珏、琴之间也是一个比较,在比较中突显了人物的性格和全书的主题。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