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3-15 14:09:08 【

1、语言运用题  请拟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 (5分)


参考答案:(1)与人玫瑰,手有余香;义务献血,爱心永驻。(2)平时献出一点血,乱时拥有爱的海洋。(3)献血你我他,方便千万家。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广告词要注意修辞的使用,观点鲜明、句式整齐。本题要抓住献血与爱心来写。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试题。

“毒舌”
新华社发
近期,我公安部组织开展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谣言专项行动,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查处了一批网络造谣典型案件,一批在网上恶意造谣的人受到了法律制裁。
1991年,美国某家网络服务机构在网上散布影响他人声誉的不实之词,法院判决原告胜诉。时隔4年,另一家网络服务商由于类似原因被告上法庭,同样输掉官司。
根据印度《信息技术法》规定,任何人在明知信息失真的情况下,以制造仇恨、破坏、侮辱等为目的,通过网络或其他通信手段予以散布,最高可判处3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任何人通过网络或其他通信手段发布攻击性信息或威胁性信息,最高可判处3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997年,德国出台了《信息与通信服务法》。进入21世纪,德国逐步完善了涵盖10余类法律内容的互联网管理体系,这些法律明确规定,互联网言论可以成为犯罪事实。
今年8月,韩国京畿道一地方警察局决定立案调查两名在网络传播战争谣言的男子。这两人涉嫌在今年4月造谣称,水原市某女大学生在涟川发现了朝鲜发射来的导弹。由于当时韩朝关系紧张,这一谣言引起了极大的恐慌,成为当天韩国门户网站的搜索关键词。警方相关人士表示,即使没有故意犯罪,无端造谣伤人的网民也会受到刑事处罚。
(本报洛杉矶、新德里、柏林、首尔8月27日电?记者陈一鸣、吕鹏飞、黄发红、万宇)
(选自《人民日报》 2013年8月28日 第21 版,有删节)
小题1: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并说说漫画《毒舌》的内容及寓意。(6分)
小题2:请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要求不少于150个字。(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标题: 世界多国严厉打击网络谣言(2分)
内容及寓意:网络里有人在散布谣言,谣言就象毒蛇正要吃人;(2分)反映了网上谣言肆虐的现状;讽刺了谣言给人们的心灵及社会带来的恶劣影响。(2分)
小题2:①打击网络谣言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②打击网络谣言要有法可依(打击网络谣言的立法工作势在必行)。 ③惩处网络谣言执法必严。④要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行为。


本题解析:
小题1: 首先要弄懂“毒舌”的比喻义,即网络谣言。然后,结合整个消息的主要内容即可概括。漫画的寓意要分析漫画的内容,一条毒蛇张开大口去咬人,后面有一个张开大口的人,这二者一是本体,一是喻体。另外后面的电脑是借代,代指各种媒体工具。
小题2: 由材料中各国网络谣言盛行,各国人民都深受其害,各国政府都在努力打击网络谣言的内容可找到评论的方向。写作时要按议论文的结构行文,要有观点、有分析论证,既要结合材料也要结合实际。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B.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C.滨海新区几大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大部分竞争力不够强,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
D.中国的股市大起大落,极不稳定,根据中央电视台最新的一次调查显示,股市中亏损的人高达69.7%,赚钱的人只有21.45%。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 语序不当。“不仅”应在“电子商务”之后;不合逻辑,“不仅”“而且”内容交换。 B 缺主语。删去“关于”。D 句式杂糅。去掉“根据”。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乃”的意义、用法一致的一项是(2分)    
①良乃入,具告沛公         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⑦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      
⑧家祭无忘告乃翁
A.①②⑦
B.③④⑤
C.②③⑦
D.①⑥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①②③⑦中,“乃”为副词,表顺承,译为“才,于是就”;④中,“乃”字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正是”等;⑤中,“乃”为副词,表转折,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⑥⑧中,“乃”字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
  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你在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时间应放在创作上,而不应放在卖画上。(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