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2019-03-15 14:12:20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唐多令   邓 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小题1】请简要分析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的丰富含义。(3分)
【小题2】结尾句“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临江仙
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济源,今河南济源。作者写此诗前三年曾与李辅之两次畅游济南大明湖。
小题1:上片是如何表现“江山如画”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从上下片的关系角度,简要分析词人的情感?(6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白马篇
曹 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宿昔秉良弓,楛(shù)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náo),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
piāo)若豹螭(chī)。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第一段突出了游侠儿装束和行动上哪些特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弦破左的……勇剽若豹螭”六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游侠儿怎样的气概和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是从哪几个方面塑造游侠儿这个艺术形象的?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⑥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 ①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翠鸟。⑤别业: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绷:布幅。
【小题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小题2】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6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春日
陈子龙
雨外黄昏花外晓,催得流年,有恨何时了?燕子又来春渐老,乱红相对愁眉扫。
午梦阑珊归梦杳,醒后思量,踏遍闲庭草。几度东风人意恼,深深院落芳心小。
【注】陈子龙,明崇祯十年进士;明亡,曾追随南明福王,后辞归;后举兵抗清被俘殉难。
小题1:作者在上阕说“有恨何时了”,请简要说明“恨”的内涵。(4分)
小题2:全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正确使用词..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