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湖北省某中学文学社发出一封信,邀请作家碧野担任顾问,下面准确得体的一句是
A.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B.您荣幸地被邀请为我社顾问,我们感到无比高兴和自豪。
C.我们荣幸地聘请您为我社顾问,请望如约。
D.聘请您为我社顾问,将是我们一大荣幸,特呈请柬,敬请欣然赏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我国计划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实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
D.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由于灾区干部群众发扬了自力更生的精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3分)
某县城一边无钱装红绿灯,一边却大手笔扩建城市广场。这座贫困的县城居然有近三十多个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以致大小交通事故经常发生,有关部门称是财政紧张。一个对百姓安全生死都缺乏起码感同生受的地方官员,做出?的怪事也就变得“合乎情理”——县城缺钱,更缺为民谋福利的意识。
(1)这段文字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1分)?答:_____ 改为:______
(2)请补出文中横线处的成语。(1分)?答: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误,请修改。(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生 改为 身?(2)匪夷所思?(3)“近”或“多”去掉一个
本题解析:(1)成语为“感同身受”而非“感同生受”, (2) 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3)“近”和“多”前后矛盾。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50字左右)(5分)
我国1400年左右的考试史,其中,长达1300年的科举考试是作文分占100%的。从民国开始,到1949年,近40年中,作文分占100%是屡见不鲜的;知识、阅读题型间或有一些,只是某种点缀(如古典诗文的标点和翻译,古典文献名称的解释),从来就没影响作文分占压倒的局面。1952年开始统一高考以后,百分比仍然没有多大改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文分值占70%~80%(折合成今天的分值应该是105~120分)。例如1955年和1956年作文分占80%,1957 年作文分占100 %。
——摘自郑也夫《重回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
对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我认为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不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水平检测。首先,语文能力内涵丰富,写作能力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只靠一篇作文不能全面检测语文能力水平的高低。其次,一个现象存在时间的长短不能成为其正确合理的理由。最后,作文评价的主观性因素也使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在可信度上存在一定问题。示例二:我认为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水平检测。首先,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能在作文写作中得到较好的体现,因此通过作文的考查能较全面地检测学生的语文水平。其次,语文考试以作文为中心具有很悠久的历史,写作体现应试者的语文素养是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最后,脱离讲话和作文的语文知识考查意义有限。
(观点明确,阐述2点理由即可得满分)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后的出处注解,显然可以判断,材料所谈及的现象是“以往的语文考试以作文为中心”,因此,考生由材料引发的观点只有两种,一是赞同语文考试以作文为中心,二是反对以作文为中心。支撑观点的理由是本题答题的重点和难点,考生应结合材料,将“以作文为中心”具体化为“作文分占80%以上”,然后才能找准赞同或反对的角度,换句话,考生不能反对考试时对作文的偏重,只能反对作文分所占比例过高(以作文为中心)的考试形式。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翡翠绛紫苍海桑田层峦叠嶂
B.缱绻元宵风驰电掣侍才傲物
C.濒临誉写汗流浃背恪尽职守
D.葱绿蛰居浮想联翩峨冠博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中“苍海桑田 ”应为“沧海桑田”,B项中“侍才傲物”应为“恃才傲物”,C项中 “誉写”应为“誊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