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杜审言的《渡湘江》,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1.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官流放途中,诗中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是怎样的?2分
2. 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愁意。”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表达了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忧郁。
(2)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乐景写哀情”,更显哀
愁之深、之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念奴娇?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②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为六朝古都,历来登临者多有咏叹。②安石:即谢安,早年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后遭谗被疏。
小题1:请对“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两句进行赏析。(5分)
小题2: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两句运用了设问手法。(1分)作者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从建康的险要形势入手,对比六朝兴亡的历史遗迹,隐含着对南宋朝廷软弱的谴责。(2分)勾画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义愤填膺的词人形象。(2分)
小题2:①对国家前途的忧虑。②对成就伟业的渴望:③对报国无门的苦闷。④对议和派排斥爱国志士的激愤。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综合赏析的题目,综合赏析应该从内容、形式两个方面进行,首先从内容上看“虎踞龙蟠”说明地势之险要,可结果如何呢?,暗含对统治者的谴责、质问。形式主要是手法,明显是设问,效果是强调情感,结合诗歌分析强调何种情感即可。
小题2:这是一道情感的探究的题目,探究情感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文中的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进行,通过注释可以看出暗含一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词中的关键词语“赢得闲愁千斛”“东山岁晚”
“长日惟消棋局”可以看出报国无门的苦闷。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鹛。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用得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快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①
三衢道中
曾纡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①灯花:没灯的灯芯久燃成炭,结成花形,叫做灯花。
小题1:《约》诗一、二两句从哪两个角度写景?在全诗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两首诗同为梅雨时节所作,表达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写景角度:视觉听觉;(2分)作用:反衬(2分)细雨应身边飘,蛙声就身边响。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小题2:《约》诗表达了诗人约客未至的怅惘心情(或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三》诗流露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对平淡生活的热爱。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题干要求明确是两个写景角度,因此答题时就可想到动静结合,远近、视听、色彩、上下等写景角度,然后根据诗句内容对号入座。
小题2:理解诗歌的情感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景色特点及人物的处境。如果有直抒胸臆的句子,一定抓住这些语句,进一步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首的情感可抓住“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来揣摩,体会第二首的情感可抓住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句景中带情的句子来揣摩。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小题1:上片第一句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小题2:下片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上片第一句总领全词,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片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构成了一幅美好的春光图。(3分)
小题1: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2分)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拂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2分)诗人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表现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境。(2分)(仅答比喻最多给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第一句总领全词,接下来三句分别写美好的春光,有逶迤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处处的隐隐笙歌。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一、二句写“静”, 三、四句写“动”, 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表现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