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3-15 14:16:13 【

1、阅读题  阅读杜审言的《渡湘江》,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1.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官流放途中,诗中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是怎样的?2分
2. 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愁意。”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表达了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忧郁。
(2)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乐景写哀情”,更显哀
愁之深、之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念奴娇?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②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为六朝古都,历来登临者多有咏叹。②安石:即谢安,早年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后遭谗被疏。
小题1:请对“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两句进行赏析。(5分)
小题2: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两句运用了设问手法。(1分)作者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从建康的险要形势入手,对比六朝兴亡的历史遗迹,隐含着对南宋朝廷软弱的谴责。(2分)勾画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义愤填膺的词人形象。(2分)
小题2:①对国家前途的忧虑。②对成就伟业的渴望:③对报国无门的苦闷。④对议和派排斥爱国志士的激愤。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综合赏析的题目,综合赏析应该从内容、形式两个方面进行,首先从内容上看“虎踞龙蟠”说明地势之险要,可结果如何呢?,暗含对统治者的谴责、质问。形式主要是手法,明显是设问,效果是强调情感,结合诗歌分析强调何种情感即可。
小题2:这是一道情感的探究的题目,探究情感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文中的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进行,通过注释可以看出暗含一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词中的关键词语“赢得闲愁千斛”“东山岁晚”
“长日惟消棋局”可以看出报国无门的苦闷。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鹛。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用得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快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①
三衢道中
曾纡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①灯花:没灯的灯芯久燃成炭,结成花形,叫做灯花。
小题1:《约》诗一、二两句从哪两个角度写景?在全诗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两首诗同为梅雨时节所作,表达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写景角度:视觉听觉;(2分)作用:反衬(2分)细雨应身边飘,蛙声就身边响。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小题2:《约》诗表达了诗人约客未至的怅惘心情(或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三》诗流露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对平淡生活的热爱。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题干要求明确是两个写景角度,因此答题时就可想到动静结合,远近、视听、色彩、上下等写景角度,然后根据诗句内容对号入座。
小题2:理解诗歌的情感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景色特点及人物的处境。如果有直抒胸臆的句子,一定抓住这些语句,进一步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首的情感可抓住“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来揣摩,体会第二首的情感可抓住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句景中带情的句子来揣摩。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小题1:上片第一句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小题2:下片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上片第一句总领全词,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片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构成了一幅美好的春光图。(3分)
小题1: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2分)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拂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2分)诗人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表现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境。(2分)(仅答比喻最多给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第一句总领全词,接下来三句分别写美好的春光,有逶迤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处处的隐隐笙歌。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一、二句写“静”, 三、四句写“动”, 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表现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境。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