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A.权贵有嫌其出位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乃放纵诗酒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D.与刘宾客齐名 秦伯说,与郑人盟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①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②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刺史。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实词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多个知识点。判断实词的含义要根据上下文和该词在文言文中的常见用法去判断。尤其是古今异义,切不可望文生义,如此题“致仕”就不能理解为出仕做官。A.致仕,官员退休或辞职。
小题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也大多是多义多用法的,由于虚词有时候没有实义,只有语法作用,辨析它就得靠它们不同的语法作用。A.其:他,代词/助词,无实义;B.乃:于是,连词/竟然,副词;C.于:给,介词/在,对,介词;D.与:和,跟,介词。
小题3:不同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应是晚年。
小题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文言翻译主要是读通句意,准确解释关键词句,正确处理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翻译语言尽可能做到信和达。本题关键词:恃:仗恃;推可:推荐认可;朔:北方;见:被,介词;外:朝廷外;除:授予(职务)。不见听:被动句式。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刺史。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课内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令仆伏法受诛?伏法:受到法律制裁。
B.卒就死耳?就:走向
C.其次不辱身?身:自己
D.被箠楚受辱?被: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令
假令仆伏法受辱? 便言多令才
B.固
固主上所戏弄? 人固有一死
C.与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D.用
用之所趋异也?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3、翻译句子
(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B
3、(1)平素自己立身于世的职业使人们有这样的看法。
(2)刑罚不能用于士大夫。这是说作为士人不可不磨砺他的气节。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请将下面两则史料译成现代汉语,与课文加以比较。
1 、诸葛亮出祁山。加郃(魏加封张郃居于特进的官位。特进,本为荣誉称号),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于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晋陈寿《三国志·?张郃传〉)
2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关中,戮谡以谢众。(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参考答案:
翻译:1、诸葛亮兵出祁山,(魏国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加封张合为特进(官位),并派遣他去督军作战。张合与诸葛亮的将领马谡在街亭那个地方对峙。马谡依南山安营扎寨,而不下山占据城池,张合就断了他取水的渠道,然后攻击他,将他击败。(晋陈寿《三国志·?张郃传〉)
2、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进攻祁山,队伍整齐,赏罚严格,号令严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背叛魏国,响应诸葛亮,整个关中像声音发出回音那样震动了。魏明帝移驾长安,命令张郃领兵抵抗诸葛亮的进攻,诸葛亮派马谡带领军队作为前锋,与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约束,指挥失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让陇西各县一千多户人家迁居,带兵退回汉中,杀了马谡向军士谢罪。?
比较:把这两则史料与课文比较一下,可以看出:史料所记只是一个梗概,而小说则进行了虚构的细节,使情节更丰富,使人物更生动。如:增加了蜀方守街亭的人员,虚构了马谡拒谏的一段的文字;添进了许多符合人物性格的对话;为了揭示孔明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其执法严明等多方面的性格,有声有色地写了“挥泪斩马谡”这一段。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通过课内外资料的对比,引导学生明白史料与小说在内容、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1.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这段话蕴含了什么哲理?他用什么手法阐述这个哲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孔子登上了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便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别的水就难以吸引他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别的言论就很难吸引他了。?
(2)日月都有光辉,细小的缝隙都一定会照到。(意对即可)
2.这段话用极富哲理的比喻,启示我们登高才能望远,厚积才能薄发。打好基础,高屋建瓴,循序渐进,必有所成。(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王急治任旋里。会傅入都,遇诸途,问王归意,以疾告,曰:“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某叹曰:“仆之归,从其命也。”乃具告所言。傅骇曰:“果尔,奈何?试为汝诊之。”按脉良久,叹曰:“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王泫然泣曰:“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①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傅又沉思久之,谓曰:“汝疾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任功,不愈亦不任过,试之何如?”王大喜,求方。傅命归家,遍觅健少所用旧毡笠十余枚,煎浓汤,漉成膏,旦夕履之。王归家,如法治之,疾果愈。寻至都见傅,喜慰异常。更谒某,某见王至,瞿然曰:“君犹无恙耶?”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某叹曰:“傅君神医,吾不及也。吾初诊汝疾,乃脑髓亏耗,按古方,惟生人脑可治,顾万不能致。今傅君以健少旧毡笠多枚代之,真神手,吾不及也。若非傅君,汝白骨寒矣,谓非为鄙人所误耶!医虽小道,攻之不精,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吾尚敢业此哉!”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傅善医而不耐俗,病家多不能致。然素喜看花,置病者于有花木之寺观中,令与之善者诱致之。傅既至,一闻病人呻吟,僧即言为羁旅贫人,无力延医,傅即为治剂,辄应手愈。
某妇忽患腹痛,辗转地上。其夫求之傅,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捣千杵,服之,立止。一老人痰涌喉间,气不得出入,其家具棺待殓。傅诊之,曰:“不死。”令捣蒜汁灌之,吐痰数升而苏。凡患泻者,遇傅无不瘳。用药不依方书,每以一二味取验。有苦痨瘵者,教之胎息②,不三月而愈。
(选自《清稗类钞·傅青主善医》,有删改)
【注】①和、缓:春秋时期秦国两位名医的名字。②胎息:像婴儿在母胎中一样不用口鼻而用脐呼吸,是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急治任旋里行李
B.医虽小道,攻之不精研究
C.病家多不能致达到
D.令与之善者诱致之交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就诊于太医院某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
B.乃具告所言乃脑髓亏耗
C.试为汝诊之谓非为鄙人所误耶
D.问王归意,以疾告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
小题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傅青主善医的一组是(3分)
①果尔,奈何??②王大喜,求方。?③傅诊之,曰:“不死。”
④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⑤服之,立止。?⑥每以一二味取验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尧患头痛病,被京城的太医判为不治之症,一个月后必死。傅青主叫他试着用青年人戴过的毡笠熬成药膏,早晚服食,竟然把病治好了。
B.太医见到病愈的王尧,大为吃惊,深有感慨。既佩服傅青主医术高超,又自愧学艺不精,几乎误人性命,此后,这个太医干脆不再从医了。
C.傅青主平素喜欢看花,因而他让人想方设法先把病人安置在有花木的寺院之中,傅青主来了之后,了解情况,给病人诊治下药,手到病除。
D.傅青主善于医治各种疑难杂症,因病施治,不拘一格,用药不多,妙手回春,很有特色。他还教病人运用“胎息”法调治痨症,效果很好。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3分)
(2)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4分)
(3)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1)答案:太医院里某先生,是全国第一流的医生,为什么不请他治病?(关键词“盍”1分,判断句式1分,句意1分)
(2)答案:如果确实像您说的那样,我真的没有活着的希望了。不过您久负名医的美名,竟不能起死回生吗?
(3)答案:太医送王尧出门,立即请求退休,关上门谢绝求医的人,闭口不再谈医术了。(补充主语1分,关键词“谢”1分,句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C(致:招来、招请)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试题分析:D(以:介词,把;A于:介词,到/在;B乃:副词,于是、就/是、原来是;C为:介词,替、给/被。)
点评:这种题型是考虚词题最常见的题型,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只要能将各个句子看懂,分辨出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
小题3:试题分析:B(①是傅青主对王尧病情的担心;④是傅青主对太医诊断的肯定。)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喜钓”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具体行为,有的却不是具体行为。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4:试题分析:C(“把病人安置在有花木的寺院之中”不是傅青主的意思。)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5: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①关键词“盍”,兼词, 相当于“何不”, 译为“为什么不”“怎么不”,或者直接写“何不”,得1分;②“国手也,”判断句,翻译“是”字,体现判断句的标志,得1分;③“国手” 译为“国家闻名的医师”“名医”“国内有名的御医”“国家级的医生”等得1分。(2)这个句子中关键词“诚”“着和、缓名”“生死人而肉白骨”各1分,句意1分)(①关键词“诚”,译为“如果确实”“果真”,得1分;②“着和、缓名”译为“有着像和、缓一样的名气”“有着和、缓两位名医的名气”“有着和、缓名医的名声”“有着和、缓两位名医一样的医术和声望”“有着和、缓那样的名望”等,得1分;③“乃”,副词,译为“竟然”“却”“反而”,得1分;④“生死人而肉白骨”,“生”“肉”,使动用法,译为“使……活过来”或“让……复活”、“使……长肉”“让……长肉”,或者意译为“起死复生”“起死回生”,得1分。(3)这个句子中①补充主语“太医”得1分;②“乞休”译为“请求退休”“请求辞退官职”,得1分;③“谢”译为“谢绝”“拒绝”,得1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参考译文】
傅青主善于治病。他的同乡人王尧寄居在京城,忽然患头痛病,经很多医生诊治都不见效,到太医院某医生就诊,那太医按脉完毕,吩咐他说:“这病只有一个月时间了,你应尽快回家料理后事,慢一点就来不及了。”王尧急忙打点行李准备回家。适逢傅青主来京城,在路上遇到王尧,就问他回家的原因,王尧把病情告诉傅青主。傅青主说:“太医院某先生,是全国第一流的医生,为什么不请他治病?”王尧叹息着说:“我回家,就是听从他的吩咐啊。”于是将太医说的都告诉他。傅青主很吃惊,说:“如果真是这样,怎么办?让我试给你诊断一下。”按脉很久,叹息着说:“太医他真是国手啊,他说的没错。”王尧流着眼泪说:“如果确实像您说的那样,我真的没有活着的希望了。不过您久负名医的美名,竟不能起死回生吗?”傅青主又沉思很久,对他说:“你的病没有救活的道理,不过我现在想到一个法子,治好了不算功劳,治不好也不承担过失,试一试怎么样?”王尧很高兴,求处方。傅青主吩咐他回家去,四处寻找健壮青年使用的旧毡笠十余枚,煮成浓汤,过滤成药膏,早晚服食。王尧回到家里,按照傅青主的方法医治,病果然好了。不久他到京城见傅青主,傅青主非常欣慰。王尧又去拜见太医,太医见他来,吃惊地看着,说:“你还活着吗?”王尧把傅青主治病的做法告诉他。太医叹息着说:“傅先生真是神医,我比不上他。我当初诊断你的病,原来是脑髓亏损,按照古药方,只有用活人脑才可以医治,但是确实不能得到。现在傅先生用健壮青年使用的多枚旧毡笠代替活人脑,真是本领高超,我比不上。如果不是傅先生,你早就死了,可以说不是被我耽误吗!行医虽说是小本领,研究不精通,这简直是把人命看作儿戏啊,我还敢从事这种职业吗!”太医送王尧出门之后,立即请求退休,关上门谢绝求医的人,闭口不再谈医术了。
傅青主善于治病而不能忍受俗气,病家多不能招请他。不过他平时喜欢看花,有人就在有花木的寺院中安置病人,让跟傅青主交好的人引诱他到来。傅青主来了之后,一听到病人的呻吟,僧人当即说是寄寓异乡的穷人,没有钱请医生,傅青主当即给病人诊治下药,随手就治好了。
有一个妇人突然患肚子痛的疾病,痛得在地上翻来覆去。她丈夫请傅青主医治,傅青主就叫他拿一个破瓦罐,放在妇人睡榻前面,用圆木棒捣一千次,捣成粉末让妇人服下去,她的肚子立即不痛了。一个老人痰涌在喉咙中间,不能呼吸,他的家人准备了棺材等着收殓。傅青主诊断病情,说:“没有死。”让家人捣蒜汁来灌他,吐出几升痰就苏醒过来。凡是患腹泻的病人,遇到傅青主没有不被治好的。傅青主使用药物不按照药书,常常用一二味药就取得预期的效果。有被痨病所苦的病人,傅青主教他用胎息法调治,不到三个月病就好了。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常见题型》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