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八)
2019-03-15 14:50:37 【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很深。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2)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3)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 依托 未免
B.感触 依附 未免
C.感触 依托 不免
D.感受 依附 不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卑躬曲膝降龙伏虎彗星大材小用
B.偷工简料文采竹篙凋蔽
C.老生常谈山清水秀不假思索喋血
D.绿草如荫钩玄提要撕杀精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曲一屈B.简一减 蔽一敝D.荫一茵 撕一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在下列常用词语中字形不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A.相题并论 脍灸人口 大声急呼 契而不舍
B.鞠躬尽粹 自惭行秽 膛目结舌 为虎作胀
C.鳞次节比 流言诽语 落绎不绝 毛骨竦然
D.吊销牌照 头戴斗逢 豆付西施 睹博成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题一提 灸一炙 急一疾 契—锲 粹一瘁 行一形 膛一嘡
胀一伥 节一栉 诽一蜚 落一络 竦一悚 付一腐 睹一赌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提取下面文字的内容要点,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3分)
日前,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原执行主编尼古拉斯·卡尔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指出:“我们的思维控制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正在被互联网所摧毁。”卡尔这番话随即在美国引发一场“互联网是否改变了我们的思维?”的探讨,109位哲学家、神经生物学家和其他领域的学者为此争论不休。
2011年,是个人电脑(PC)诞生30周年。而在这个本值得人类庆幸的时间点上,更多人却在担忧:在丢掉了报纸杂志,丢掉了传统生活方式之后,被网络“毒化”的人类恐怕正在丢掉头脑。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系的阿布贾乌德在其新书《虚拟的你》中指出,网络营造的虚拟空间让人们沉迷其中。对一些人来说,人们沉迷网购、社交网络和游戏的“网瘾”不亚于酗酒,已不是简单的追求娱乐。长此以往,人们容易沉醉在弄虚作假、自欺欺人当中,易形成“E-型人格”。具有“E-型人格”特征的人缺乏耐性,容易动怒,倾向于用简短词语和符号表达感受,变得幼稚化,极端情况下容易付诸暴力。(摘自中新网)
?


参考答案:示例:专家(1分)称沉迷网络会改变性格,或称沉迷网络会改变人格(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文学常识填空。
  司马迁是我国____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____。在____前后完成《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____多年的历史。全书____篇,包括____篇本纪,____篇世家,____篇列传,____篇表,____篇书。鲁迅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西汉 子长 公元前91年 纪传体 3000 130 12 30 70 10 8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