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饥饿游戏》整部电影从画面看,并不像大片,却以剧情主线取胜,从上半年杀出,制造今年第一大冷门,然而故事立意上确实老套庸俗乏善可陈。
B.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调整产业结构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我国面临消费率偏低、产能过剩、现代服务业水平不高等矛盾。
C.机关作风整改不能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如果能切实贯彻这一理念,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之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大家一定有口皆碑。
D.社区民警孙富来6年如一日照顾东大寺社区烧鸡胡同的75岁回族孤寡老人陈同直至因病去世,谱写了一段回汉“父子”情深,警民水乳交融的佳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完成本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C.有口皆碑,碑,纪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纪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对象误用。A乏善可陈,说不出有什么优点,没有什么好称道的。B.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D.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渐减退,使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
B.只是到了这时候,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C.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D.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所有金牌中的32枚,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常见语病的辨析能力,能力等级E
A项,介词滥用,造成无主语,可以去掉“使”;C项,逻辑照应不周,前面是是否,后面应该对应“能否有效开展”;D项,前后矛盾,囊括和其中的32枚相矛盾。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答题。(8分)
门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
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了。?坚韧把苦难的门推开了。
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真诚把爱的门推开了。
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爱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
到处是开门的声音
生活中的“门”形形色色,有形的无形的,开放的关闭的,高贵的卑鄙的……门类多样,内涵丰富。选择其中的一种门如“春天的门”“苦难的门”等,选取一个场景进行形象的描述,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批注”就是写下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是阅读后对文本内容的归纳、挖掘和整理。请参照示例,给《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段写一条批注,要求语言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4分)
[示例]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批注:表现先生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表达作者对先生的敬重。
“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批注:
参考答案:叩不尽的秃头,引不完的知识,挡不住的真情;生动的细节描写(2分),尽显其朴素自然,真诚率真的真性情(2分)。(抓住文本内容理解和体会)
本题解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本题属仿写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在行文时,要注意某些呼应性的语句在格式上协调一致,才能形成一种对称美。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修改其中两个句子,使之符合这一要求。修改时可以调整该句中的语序,可增减一两个字。
前面的路途有多长?这峡道会不会有几千几万里,会不会直通到海底甚至通到地狱?他不知道,也没有想。前面的路途有多险?那高崖会不会劈头盖顶崩落下来?那礁石会不会狼牙一样遍布江底?那江水会不会中途变成直下千仞的飞瀑?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会在前面的路途遇到些什么?会不会遇到百丈的蛟、九头的蛇?会不会遇到双眼似电、头颅如山的妖魔鬼怪?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会不会在前面的路途遇险?如果遇险,他会像一个水泡那样顷刻消散,还是会给人们留下永远的记忆?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他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界。
①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
②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原句是会在前面的路途遇到些什么? 应改为前面的路途遇到些什么?
②原句是会不会在前面的路途遇险? 应改为前面的路途会不会遇险?
本题解析:
这段文字选自《过万重山漫想》,作者刘征。为了命题的需要,略为作了改动。尽管语言材料出自课文,但其命题角度同样能考查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会影响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发现一些“反复语句”的用法。即“前面的路途……,他不知道,也没有想。前面的路途……,他不知道,也没有想。”这是前面的两处反复,而后面第三、四处的“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之后没有用“前面的路途……”这种句式了,但整个语段的内容又是平列的,这就要求调整第三、四处与第一、二处句式不一致的句子,找到了该修改的地方,答案就出来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