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七)
2019-03-15 15:02:57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②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③。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④,决卖酒者宜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①平事: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责券:求取借据。④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数: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吾侪:我辈 C.能偿者捐其息/捐:舍弃 D.贫者立券还之/立:订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 ①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②吾侪保甲贷乙金 ③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④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⑤尽取所偿负还之 ⑥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2、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与……交往 B.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C.辄积年不徙 徙:调动官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看、视察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悌传 [晋]习凿齿 张悌字巨先,襄阳人,少有名理,孙休时为屯骑校尉。 魏伐蜀,吴人问悌曰:“司马氏得政以来,大难屡作,智力虽丰,而百姓未服也。今又竭其资力,远征巴蜀,兵劳民疲而不知恤,败于不暇,何以能济?昔夫差伐齐,非不克胜,所以危亡,不忧其本也。况彼之争地乎!”悌曰:“不然。曹操虽功盖中夏,威震四海,崇诈杖术,征伐无已,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丕、叡承之,系以惨虐,内兴宫室,外惧雄豪,东西驰驱,无岁获安,彼之失民,为日久矣。司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民心归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其威武张矣,本根固矣,群情服矣,奸计立矣。今蜀阉宦专朝,国无政令,而玩戎黩武,民劳卒弊,竞于外利,不修守备。彼强弱不同,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其克乎!若其不克,不过无功,终无退北之忧,覆军之虑也,何为不可哉?彼之得志,我之大患也。”吴人笑其言,而蜀果降于魏。 晋来伐吴,(孙)皓使悌督沈莹、诸葛靓,率众三万渡江逆之。至牛渚,沈莹曰:“晋治水军于蜀久矣,今倾国大举,万里齐力,必悉益州之众浮江而下。我上流诸军,无有戒备,名将皆死,幼少当任,恐边江诸城,尽莫能御也。晋之水军,必至于此矣!宜蓄众力,待来一战。若胜之日,江西自清,上方虽坏,可还取之。今渡江逆战,胜不可保,若或摧丧,则大事去矣。”悌曰:“吴之将亡,贤愚所知,非今日也。吾恐蜀兵来至此,众心必骇惧,不可复整。令宜渡江,可用决战力争。若其败丧,则同死社稷,无所复恨。若其克胜,则北敌奔走,兵势万倍,便当乘威南上,逆之中道,不忧不破也。若如子计,恐行散尽,相与坐待敌到,君臣俱降,无复一人死难者,不亦辱乎!”遂渡江战,吴军大败。诸葛靓与五六百人退走,使过迎悌,悌不肯去,靓自往牵之,谓曰:“天下存亡有大数,岂卿一人所知,如何故自取死为?”悌垂涕曰:“今日是我死日也。常恐不得其死,负名贤佑顾。今以身徇社稷,复何遁邪?莫牵曳之如是。”靓流涕放之,去百余步,已见为晋军所杀。 (选自《襄阳耆旧记》,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败于不暇,何以能济济:成功 B.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苛:烦恼 C.玩戎黩武,民劳卒弊弊:疲惫 D.率众三万渡江逆之逆:迎战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必悉益州之众浮江而下\群聚而笑之 B.晋治水军于蜀久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若其败丧,则同死社稷\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如何故自取死为\子卿尚复谁为乎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悌分析曹魏政权,指出曹操虽有功于华夏,但为人狡诈,连年征伐,百姓并不感念恩德;继任者更是残酷暴虐,早已失去百姓支持。
B.张悌认为司马氏屡次化险为夷,预示他们终将得到民心;而蜀国宦官专权,民不聊生,既穷兵黩武,又不修守备,很可能被晋军攻占。
C.张悌没有接受沈莹的建议,是想渡过长江和晋军决一死战,如果能取胜,就正好乘胜追击攻破敌军;如果失败,就舍生取义为国捐躯。
D.张悌拒绝与诸葛靓一起逃走,是因为平时就担心不能死得其所,辜负名贤的举荐和帮助;现在只有以身殉国才能证明自己内心的忠贞。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昔夫差伐齐,非不克胜,所以危亡,不忧其本也。
(2)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沧浪亭记
(宋)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①舍以处。时盛夏蒸燠②,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③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④,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⑤,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⑥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注]①僦(jiù):租赁。②燠(yù):热。③杠:独木桥。④碕(qí):曲折的堤岸。⑤干:通“竿”,竹子。⑥动物:受外物所感而动。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崇阜广水——崇:高
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适:到……去
C.不亦鄙哉——鄙:庸俗
D.予既废而获斯境——废:(被)罢黜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舒所怀,不可得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杠之南,其地益阔/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译文:沿水而行,在繁花高竹之中找到一条小路。
B.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译文:我因喜爱而在此流连,于是就用四万钱买下了它。
C.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译文:日子就在盘算着细小的利害得失中消磨掉了。
D.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译文:感情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寄托于外物而后得以排遣。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既写了作者刚到苏州时居住环境的恶劣,又表达了他被罢官后内心的郁闷。
B.第二段叙写发现、购置风景胜地和筑沧浪亭的经过,描绘了园中的优美景象。
C.第三段写作者在园.中乘舟畅游,心旷神怡,进而生发出“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
D.在尾段,作者写出了对仕途险恶的彻悟,抒发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傲然自得的情怀。
5.《沧浪亭记》的作者苏舜钦在仕途失意后转而寄情山水,“安于冲旷”。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谈一谈。(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自暴①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言非②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离娄上》)
【注解】①暴:损害,糟蹋。②非: 诋毁。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仁是指一个人内在的真实德性,这种德性是与生俱来的。人总要经常保有它,顺着它,心太会安稳踏实,这就叫做“安宅”。
B.义也是一个人内在真实的德性,是待人处事的准则。人必须遵此而行,才能在这世上与人和乐相处,共成一体,这就叫做“正路”。
C.“安宅”与“正路”是人们不断修行的结果。只要不断修行,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成为真实有意义的存在。
D.不能居于“安宅”,行于“正路”的人,乃是自放良心,不能存养善性的缘故。
(2)文中的“自暴自弃“与人们今天使用的成语“自暴自弃”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之处?孟子以为怎样才能避免自暴自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