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3-15 15:06:46 【

1、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逸事 急就章 时过境迁 花岗岩脑袋
B.起迄 出岔子 磨拳擦掌 天机不可泄露
C.羁拌 破天荒 唇枪舌剑 英雄所见约同
D.跳槽 磨洋工 声败名裂

打破砂锅问到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迄——讫,磨——摩;C拌——绊,约——略;D声——身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几千年来,长城以北的广袤沃土一直被中原视为偏僻荒蛮的苦寒之地。                      
                     !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①辽宁的北票、义县一带富产硅化石、鱼鸟化石,便是这一带当年万物生机勃勃的证明
②红山文化之所以能够在辽河流域诞生,并由此缔造出黄帝这样的中华始祖
③令人惊讶的是,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竟一夜之间神秘消失了
④但在万年前,这里却河流纵横、植被繁茂、气候温和
⑤等到此后接续的夏家店文化出现时,中间的文化断层长达整整1000年
⑥是与当时辽河流域适宜人居,具备可供人类繁衍生息的优良条件密切相关的
A.②④①③⑤⑥
B.④①②⑥③⑤
C.②⑥④①⑤③
D.④②①⑤⑥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语句衔接试题,注意上下文的前后照应就很容易做出。由①中的“便是”可以看出,①在④之后,排除D;由⑥中的“是与”可以确定,⑥在②之后,可以排除A;再看横线前面的句子,可以确定其后接④,排除C。故答案为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李宁来了,马燕红来了,李小双来了,刚刚在奥运会上狂扫9金、l银、4铜的中国体操队来了!中国体操队四个不同时代的英雄们共饮喜酒,踌躇满志。
B.新课标所采用的新的高考模式要求考生复习时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偏科,那种目无全牛的复习方式,使不少考生在2009年的高考中吃了大亏。
C.一年下来,他花了很大力气在工作上,业绩斐然,没想到自己却成为上级领导勾心斗角的牺牲品,被排挤出了公司。
D.就在央视准备重播老版《三国演义》时,一向喜欢跟央视掰手腕的湖南卫视也宣布将于23日推出高希希导演的新版《三国演义》,浙江、江苏等电视台也纷纷跟进,这不免让人产生联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目无全牛”,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得心应手的境界。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学校在这一天开展“淘宝书市”活动,就是号召同学们把自己家中不读的书拿到学校“书市”,供大家交换阅读。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请你为学校的“淘宝书市”活动写一则宣传语,要求体现活动特点,有一定的文采和号召性,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4分)


参考答案:
示例1:“世界读书日”到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书!交流你我的书,你的阅读我来分享;沟通彼此的心,我的感动你来收藏。(4分)
示例2:一本好书就是一个朋友,把你的朋友介绍给我,把我的朋友推荐于你。世界读书日里,我们一起读书,共享友谊。(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关于某中学学生学习压力情况的调查统计表。请分析表格,归纳出两条结论,并向学校提出相应的建议。要求:语言简明、准确。

有压力吗压力很大压力较大?没有压力
49.4%44.8%?5.8%
采取何种宣泄方式
自己默默承受
向父母倾诉
向好友倾诉
听音乐/上网
其他方式
26.7%
10.1%
25.2%
27.4%
10.6%
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结论:(1)近一半中学生面对学习感觉压力很大。(或者“大部分中学生面对学习有不同程度的压力”)(2)只有一成学生选择向父母倾诉,可见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还存在较大问题。(意对即可)
  建议:学校应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并健全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