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3-15 15:30:11 【

1、单选题  加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科举考试的一种身份)
C.欲苟私情,则告诉不许(报告、诉说)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之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王。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干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十二年,亮卒于武功,军退还,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迁后典军、安汉将军,副车骑将军吴壹住汉中,又领军汉中太守。十五年,进封安汉侯,代壹督汉中。延熙元年,大将军蒋琬住沔阳,平更为前护军,署琬府事。六年,琬还住涪,拜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
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余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平曰:“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惟护军刘敏与平意同,即便施行。涪诸军及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如平本策。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
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不戏谚,从朝至夕,端坐彻日,怀无武将之体。然性狭侵疑,为人自轻,以此为损焉。十一年卒,子训嗣。初,平同郡汉昌句忠勇宽厚,数有战功,功名爵位亚平,官至左将军,封宕渠侯。
《三国志·蜀书十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属参军马谡先锋 属:隶属,从属
B.署琬府事 署:布置,安排
C.备知其大义 备:完全
D.子训嗣 嗣:承继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平特见崇显 ②慈父见背
B.①今力不足以拒敌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①涪诸军及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 ②吾尝终日而思
D.①以此为损焉 ②于是焉河伯欣欣然自喜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能表现王平机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②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③魏延作乱,一战而败④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⑤涪诸军及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⑥怀无武将之体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平本来随姓外婆何氏,直到后来才恢复本姓。曾投奔曹操,后追随刘备,屡立战功。
B.曹操先头部队进驻骆谷时,敌众我寡,众将提议固守保全实力,贼军来犯任其深入。为此,王平提出异议,认为应该主动迎战。
C.王平自小在军队里长大,识字不多,但对《史记》《汉书》等本纪、列传评论分析的时候,往往能抓住要旨,完全理解其重要意义。
D.王平生性褊狭多疑,又自轻自贱,为此他的名声有损,但其足智多谋,功勋不凡,死后子嗣也受其恩泽。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3分)
(2)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3分)
(3)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4分)


参考答案:
小题:选B。
小题:选C。
小题:(1)王平特别受到推崇和重用,加封为参军,统领五部兵,又兼当营屯的事,进爵为讨寇将军。
(2)这话不对,汉中和涪距离几乎一千里(怎会那么快赶得来)。贼兵假如得到了关城,那就后患无穷了。
(3)王平自小从军,在军队里长大,不懂得写字,他认得的字不超过十个,但他靠口述请人代写的信,都表意明确条理清楚。
小题:选D。
小题:选B。


本题解析:
小题:(署:代理,暂任)
小题:(而表修饰关系。A“见”分别为“被”;用在动词前表动作指向,可译为“我”。“以”分别为“用来”“用”。D“焉”分别为表陈述语气,用在句中表停顿)
小题:(②说明因功授勋③说明战功突出⑥说明为将不乖张、随和)
小题:(“为人自轻”中“为”是“被”的意思。文中主要表现人物机智多谋的品性,无论作战还是为官,都没有看轻自己的表现,相反处处透露出自信果断)
小题:见译文
附:文言翻译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故城在今四川省渠县东北)人。本来寄养在外婆家,姓何,后来恢复本姓王。曾随同杜濩、朴胡到洛阳,做校尉的官,跟从曹操征汉中,因而投降先主,任职牙门将、裨将军。(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隶属参军马谡为先锋。马谡舍弃临河驻扎的军事常规而领队上山,举动措施烦扰不堪,王平接二连三规谏他,马谡却不听,结果在街亭打了个大败仗。马谡的部队全数零落解散了,只有王平率领的一千人,擂响战鼓稳住阵势,魏将张郃怀疑他设有伏兵,不敢进逼。于是王平慢慢收编各营残余的散兵,率领将士安全退回。丞相诸葛亮诛杀了马谡和将军张休、李盛,免了将军黄袭的兵权之后,王平特别受到推崇和重用,加封为参军,统领五部兵,又兼当营屯的事,进爵为讨寇将军,封为亭侯。(建兴)九年,诸葛亮围祁山,王平单独负责南面的包围网。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懿)攻诸葛亮,张郃攻王平,王平坚守不动,张郃怎样也攻不下。十二年,诸葛亮在武功死了,大军退回,魏延乘机作乱,和政府军才一接战就溃败灭亡,这都是王平的功劳。他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副车骑将军吴壹驻守汉中,王平又兼领汉中太守。十五年,进封安汉侯,代替吴壹督领汉中。(后主)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大将军蒋琬驻守沔阳,王平改任前护军,署理蒋琬大将军府中事务。六年,蒋琬回师在涪驻防,任命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理汉中。
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领步兵骑兵共十余万向汉川进发,先头部队已经到了骆谷。当时汉中守兵才不到三万人,敌众我寡,所有将领都大惊失色。有人提议:“现在我们的兵力不足够抵挡敌人,只好顺其自然,我们只须固守汉、乐两城保全实力,贼人来了就让他深入,以空间换取时间,这么来回一拖拉,涪地的援军就有足够的时间赶来救关城了。”王平说:“这话不对,汉中和涪距离几乎一千里,怎会那么快赶得来。贼兵假如得到了关城,那就后患无穷了。为今之计应该先派刘护军(敏),杜参军(祺)占住兴势,我跟在后面支援;如果贼人分兵向黄金谷进攻,我就率领一千人居高临下打他,这么来回一拖拉,涪地的援军就快到了,只有这样才是上策。”在许多将领之中,只有护军刘敏的想法和王平相同,于是马上付诸实行。从涪来的各路援军,和大将军费祎从成都来的援军相继到了。魏军看情形不对就退了回去,刚好应验了王平原先的策略。在那段日子里,邓芝在东,马忠在南,王平在国境北面,都同样出名,同样有建树。
王平自小从军,在军队里长大,不懂得写字,他认得的字不超过十个,但他靠口述请人代写的信,都表意明确条理清楚。他叫人读《史记》、《汉书》的本纪、列传,听着这些,就完全能够懂得里面的重要意义,评论分析的时候也往往不会和原来的主旨冲突。他又遵行法度,说话不随便开玩笑,从早到晚,正正经经的坐着到太阳下山,丝毫没有军人乖戾的作风。可是他个性褊狭,好侵陵人而又多疑,被人看不起,这些是他的缺陷。他在(后主)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去世,儿子王训承继他的爵位。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将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辟左右复问,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
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宿诮之曰:"君辈佐滕侯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阴拱以观,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坐者大惭谢。其后湖学为东南最,宿之力为多。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民号曰胡公塘,而学者为立生祠。
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宿言:"事有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帝悟,追还使者。
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三司使包拯护弗遣。宿曰:"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得为无罪?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拯惧,立遣吏。
拜枢密副使。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治界河事。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宿以老,数乞谢事。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赠太子太傅,谥曰文恭。
(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七十七》,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复问辟:使……避开
B.苟有过,不早正盍:何
C.泾卒固慢悖:谬误
D.宿以老,数乞谢事:事情
小题2:下列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宿疑讯之②拔剑撞破之
B.①旦将田,县吏缚以赴官②下有冲波逆折回川
C.①泾州卒折支不时给②歌赠之
D.①忧患之来,多藏隐微②蜀道之难,难上青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宿在担任湖州知府时,一些官员对前任太守花钱大兴学校,待其离任时,又“疑以为欺”,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胡宿毫不留情地进行责备。
B.胡宿在做宣州通判时,有一个将“囚犯”判为死刑的的案件,经过他单独而仔细地审问,终于弄清事情的真相,使这一冤案水落石出。
C.对于“北方”、“捕鱼伐苇”、“侵诬尺寸”引发的争端,胡宿主张“外和”,不必动用军事力量,必要时让地方官员用文书向对方申明即可。
D.在处理泾州卒欲作乱一案中,包拯本不想袒护相关官吏,当面对胡宿义正词严的告白时,包拯就将相关官吏赶走了事,免得授人以柄。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1)乃阴拱以观,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
译文:?
??
(2)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
译文:?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
(1)(你们)竟然暗中围观,等待他离开就指责他,这难道是古人想批评指责人
的意思吗?
(2)忧患来的时候,大多隐藏在隐蔽细小的地方,生于人们不重视的地方。


本题解析:
小题1:但根据语境分析,数次乞求辞去的是职务,官位。
小题1:表示承接;B动词,到;助词,“的”; C原因;目的;D在;表比较
小题1:"包拯本不想袒护相关官吏"不对,包拯是想袒护相关官吏的;"赶走了事"不对,而是立即对相关官吏作出处理。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首先要确定关键词的含义,再联词成句,使之词达句顺。得分点:(1)乃在这译为竟然,与上文相衔接。俟译为等到。非译为指责。谤译为指责比较合适。(2)之,用在主谓之间,"忧患之来",译成"忧患来的时候";隐微,隐蔽细小的地方;忽,不重视的地方
【参考译文】
胡宿,字武平,是常州晋陵人。胡宿为人清廉谨慎,忠诚朴实,内刚外柔。考中进士,担任扬子县尉。县内发大水,老百姓被淹,县令不能救援,而胡宿率领公家以及私人的船只施以援救,使数千人活了下来。因为这件事,有人推荐他担任馆阁校勘,又升任为集贤校理。担任宣州通判时,有一个杀人的囚犯,将要处以死罪,胡宿对案件有怀疑而审问他,囚犯害怕遭受杖刑而不敢讲话。胡宿就支开身旁的人再问他,过了很长时间囚犯才说:"早晨我准备到田里去,县里的差人就把我绑起来送到官府,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胡宿就调出案卷细细审阅,研究他原来的供词,原来是一个妇女与她的姘头一起杀害了自己的丈夫,却抓住了一个平民来告状。
  胡宿担任湖州太守,前任太守滕宗谅大力兴办学校,花费钱财几十万,宗谅离职后,通判、部属都一起怀疑他的动机,认为是欺诈,不肯把这件事写入州志。胡宿讥诮他们说:"各位先生们协助滕侯很长时间了,如果他有过错,为何不及早纠正呢?却暗中围观,等待他离开就指责他,这难道是古人想批评指责人的意思吗?"于是在座的那些议论的人都非常惭愧而道歉。这以后湖州的学校在东南一带最有名气,胡宿出的力最多。他又带领百姓修筑了百里石塘,防止水患,老百姓称之为胡公塘,读书人为他修建了生祠。
唐介被贬到岭南,皇帝派遣朝中使护送他前往。胡宿说:"事情有不可预测之处,唐介如果不幸在半路上死了,那陛下就要承受杀了正直大臣的名声。"皇帝悟过来,派人追回了使者。
泾州的士兵因为军饷不能按时发给,放出难听的话,并且想扇动作乱,事情发生后交给法律处理,朝廷命令弹劾三司的官员。三司指使包拯袒护不弹劾。胡宿说:"泾州的士兵固然犯了法,然而应当发给他们的军饷,超过了八十五天不给,负责发放军饷的官员怎能没有罪呢?包拯不知道自省,公然抗拒命令,纲纪更被荒废了。"包拯害怕了,马上就弹劾了有关官员。
胡宿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曾亮任雄州太守,赵滋专门负责管理界河事务。胡宿上奏英宗说:"忧患一来的时候,大多隐藏在隐蔽细小的的地方,产生在人们不太重视的地方。自从赵滋担任守边官员,北地人捕鱼伐苇草,一概禁止,因此常常与北地人争斗。南北之间交往友好六十多年,国内国外都没有忧患,但近年来边境有事的报告不断,其实不过是是错占了一点点地方,这些问题一个守城或守寨的官员发一个公文就足以询问辨明清楚,何至于刀兵相见呢?现在,官员中有人以燕州、蓟州被外族占领为耻,但天时人和的时机未到,却胡乱猜测难以恢复美好的局面。希望两朝的法令制度,来滋养百姓,那就是天下人最大的幸运了。"胡宿因为年老,多次请求辞职。治平三年,被降职为观文殿学士,杭州太守。第二年,凭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还没有接到任命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二岁。朝廷追赠他太子太傅之职,谥号叫文恭。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9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翻译下列语句。(共4分)
①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②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小题2:节选语段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2分)
小题3:第二段文字主要在写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一个人的心思 ,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啊。?
(2)戍边的战士呐喊起来,函谷关被攻破,楚国人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小题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小题3:(1)指出秦亡的历史教训,警示后人。(2)借古伤今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文言翻译要读通句意,准确解释关键词句,正确处理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翻译语言尽可能做到信和达。信,可靠;达,通顺。重要词句(1)判断句式;(2)举:被攻破,被动词;可怜:可惜,古今异义;焦土:成为焦土,名动。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中心句的能力。最能概括节选语段的中心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亦即文段论点。
小题3:本题考查归纳段意的能力。回答文本写什么,就是概括段落大意。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和意图就是以秦亡的历史教训警示后人,运用的表现手法自然就是借古鉴今。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宁波袁太守,故明之循吏也。有二客昆季①,长曰钟燕,次曰钟薡,举司衙务,人因以大小钟别之。方公为某县令,大钟即从公,及公历任丞、牧,小钟适来省兄,见其醇谨,亦留之,公任之如左右手。两人事公以忠,待人以礼,苞苴②不行于冷面,关说③莫移其刚肠。公虽未以宾礼待之,而置腹推心,不啻骨肉,僚友咸庆公得人
  时郡中有疑狱,久而不决,公将揭宰而不忍,因谋之于大钟。对曰:“士人攻苦十年,始克出宰百里。某令非无才者,但事属暖昧,仓猝难明论。公予薡旬日限,或可以白。”公知其侠且才,笑而许之。大钟故多髭,虑人识之,乃截须拔眉,衣敝衣,乘昏出署,变姓名为人佣。未及期果得其奸状。盖邑有豪家,素习强横,以其居近清溪,托言凿池,引水入囿,凡奴仆及佃人,有不适意者,辄生而纳之沟中,既毙而后弃之溪内,急流迅下,瞬息数十里,人因莫测其致死之由,毙者且不一人矣。
  一日,主私美婢,主妻见而怒,乘主外出,挞之无算,亦如其法淹毙之,遽投诸清流。邑人见尸,投首于宰。宰验之有伤,无敢判为自溺,且系外乡人,绝无尸亲,因榜于通衢,而行路皆知。于是前所受害诸家,咸疑死者之不明,群起赴诉,又不知婢出豪家,莫敢指为怨府。豪益自得,所为愈暴,而狱更经年不结。幸大钟见及于此,出署即投豪家,以金赂其左右,为之先容,使为粪除之隶。暇与豪家群儿戏,诱之使言,遂如犀烛,并悉婢之姓氏由来,遁归告公。公以它事命役驰召婢家,既至,躬亲听论。婢之冤雪,众之死遂可类推,豪因尽伏其罪。案定,公以功归宰,宰得无患,深感大钟之德,馈以百金,义不受。(选自《萤窗异草》,有删改)
  【注】①昆季,兄弟。长为昆,幼为季。②苞苴(bāojū),指贿赂。③关说,代人陈说,从中给人说好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钟来省兄——适:恰好
B.始出宰百里——克:战胜
C.衣敝,乘昏出署——衣:穿
D.而狱更经年不结——经年:多年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钟薡“侠”“才”的一组是(? )
①苞苴不行于冷面
②事属暖昧,仓猝难明论
③变姓名为人佣
④暇与豪家群儿戏,诱之使言
⑤以金赂其左右
⑥馈以百金,义不受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燕、钟薡兄弟二人因为忠心正直而得到袁太守的信任,袁太守把他们看做是与自己关系最亲密的人。
B.袁太守因疑案难决准备撤掉负责案件的县令的职务,但却于心不忍,于是征求大钟的意见,大钟不同意撤掉县令并主动要求查清案件的真相。
C.大钟为调查案件,乔装打扮,以仆人的身份深入豪绅家中,通过与豪绅家中小孩的谈话,巧妙地摸清了事件的真相。
D.大钟在豪绅家中弄清情况后,逃回官署,借口别的事情派遣差役快速召来女婢的家人,终于使女婢的冤屈得以昭雪。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虽未以宾礼待之,而置腹推心,不啻骨肉,僚友咸庆公得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郡中有疑狱,久而不决,公将揭宰而不忍,因谋之于大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D
4.(1)袁公虽然没用待贵宾的礼节来对待他们,但对他们推心置腹,把他们视为亲人,同僚朋友都祝贺袁公找到了得力的助手。
  (2)当时郡中有一桩疑难案件,很长时间都没能审理结案,袁公想撤掉负责案件的县令的职务,但又不忍心,于是就和大钟商量这件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