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习惯说
刘蓉
蓉①少时,读书于养晦堂之西偏一室,府②而读,仰而思,思有弗③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④,径尺⑤,浸淫日广⑥。每履之,足若踬⑦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⑧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于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⑨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平⑩其故,则反窒{11}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12}。
【注释】①蓉:刘蓉(1816-1873)字孟容,号霞仙,湖南湘江人,清代文学家。②府(fǔ):同“俯”。③弗(fú):不。④洼:凹陷的地方。⑤径尺:直径一尺。⑥浸淫日广:逐渐地越来越大。浸淫:逐渐,渐进。⑦踬(zhì):被绊倒。⑧蹶(jué)然:跌倒的样子。⑨不与洼适:不能适应凹地。⑩洼者若平:走凹地像走平地一样。{11}窒(zhì):阻碍。 {12}慎始:一开始就慎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命童子取土平之(填平)
B.坦然则既平矣(填平)
C.浸淫日广(一天天)
D.顾而笑曰(回头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然”的用法和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A.蹶然以惊
B.不以为然
C.坦然则既平矣
D.已而复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意思。
①一室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而复然”中的“然”和“及其久,则洼者若平”中的“其”所指代内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上文的主旨理解得正确的一项是()
A.要治理天下,先要从治理身边的小事做起。
B.凡事开头难,要十分重视事情的开始。
C.积习难改,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慎重地对待开头。
D.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单选题 两个并列成分构成的复合词,其中一个成分的意义已经消失,这样的词叫做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
A.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D.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超然台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面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有改动)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服:遭受,忍受
B.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固:坚持
C.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烈:功绩
D.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吊:哀伤,哀吊
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体现作者“超然物外”的一组是(? )
①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②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③始至之日,岁比不登
④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⑤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⑥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曰:乐哉游乎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如不能超然物外,则乐少悲多;如能超然物外,即使在困苦的环境中,也有可乐的东西。
B.这篇文章围绕一个“乐”字,先叙事后议论,语言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收纵自如,得心应手,颇有大家风范。
C.文章详写超然台的美景,是为了说明作者能在既有的景况下获得较大的快乐,突出了他的超然物外的思想。
D.文章篇末点题,借弟弟子由的文章来给台子取名,并表示自己“无所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困境的豁达胸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攫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捷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與,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果马下: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下行走),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耕种之,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子,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坡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徒高谈虚论/徒:只是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堪:胜利
C.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举:全
D.本为羁旅/羁旅:寄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标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
A.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出则车與,入则行步
B.肤脆骨柔,不堪行步/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C.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晋朝南渡,优借士族
D.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多迂诞浮华,不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
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
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
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劳,才能做好其他事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與,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张南垣传
【清】吴伟业
张南垣名涟,南垣其字,华亭人,徙秀州,又为秀州人。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山水,遂以其意垒石,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在他人为之莫能及也。
君为人肥而短黑,性滑稽,好举里巷谐媟为抚掌之资。或陈语旧闻,反以此受人啁弄,亦不顾也。与人交,好谈人之善,不择高下,能安异同,以此游于江南诸郡者五十余年。自华亭、秀州外,于白门、于金沙、于海虞、于娄东、于鹿城,所过必数月。其所为园,则李工部之横云、虞观察之予园、王奉常之乐郊、钱宗伯之拂水、吴吏部之竹亭为最著。经营粉本,高下浓淡,早有成法。初立土山,树石未添,岩壑已具,随皴随改,烟云渲染,补入无痕。即一花一竹,疏密欹斜,妙得俯仰。山未成,先思著屋,屋未就,又思其中之所施设,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主人解事者,君不受促迫,次第结构,其或任情自用,不得已骫骳曲折,后有过者,辄叹息曰:“此必非南垣意也。”
君为此技既久,土石草树,咸能识其性情。每创手之日,乱石林立,或卧或倚,君踌躇四顾,正势侧峰,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借成众手。常高坐一室,与客谈笑,呼役夫曰:“某树下某石可置某处。”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甚至施竿结顶,悬而下缒,尺寸勿爽,观者以此服其能矣。人有学其术者,以为曲折变化,此君生平之所长,尽其心力以求仿佛,初见或似,久观辄非。而君独规模大势使人于数日之内寻丈之间落落难合及其既就则天堕地出得未曾有。曾于友人斋前作荆、关老笔,对峙平墄(台阶的梯级),已过五寻,不作一折,忽于其颠,将数石盘互得势,则全体飞动,苍然不群。所谓他人为之莫能及者,盖以此也。?
君有四子,能传父术。晚岁辞涿鹿相国之聘,遣其仲子行,退老于鸳湖之侧,结庐三楹。余过之谓余曰:“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荡于兵火,没于荆榛,奇花异石,他人辇取以去,吾仍为之营置者,辄数见焉。吾惧石之不足留吾名,而欲得子文以传之也。”余曰:“柳宗元为《梓人传》,谓有得于经国治民之旨。今观张君之术,虽庖丁解牛,公输刻鹄,无以复过,其艺而合于道者欤!君子不作无益,穿池筑台,《春秋》所戒,而王公贵人,歌舞般乐,侈欲伤财,独此为耳目之观,稍有合于清净。且张君因深就高,合自然,惜人力,此学愚公之术而变焉者也,其可传也已。”作《张南垣传》。?(有删节)
注:①谐媟(xiè):诙谐不恭敬。
②粉本:建筑物的草图。
③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
④骫骳(wěibèi):曲折委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举里巷谐媟以为抚掌之资/抚掌:拍手,表示高兴。?
B.经营粉本,高下浓淡/经营:经度营造
C.不事雕饰,雅合自然/雅:文雅
D.尺寸勿爽/爽:差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尽其心力以求仿佛/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则李工部之横云/之二虫,又何知
C.辄数见焉/吴之民方痛心焉
D.与人交,好谈人之善/始可与言《诗》已矣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记述的张南垣尤擅长垒石造山,具有山水画的意境,构思巧妙,师法自然。
B.本文例举了张南垣所建造园林的代表作及其建造过程,说明他的建造风格,并指出他的技艺符合园林建造的规律。
C.本文还描写了张南垣的外貌性格,因为生得黑而矮胖,又喜欢拿街头巷尾荒唐不经的传说作为谈笑的资料,所以他自己也常常被人调笑耍弄,但他从不与人计较。
D.全文语言流畅工丽,结构严谨,写人状物,如在目前。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而君独规模大势使人于数日之内寻丈之间落落难合及其既就则天堕地出得未曾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所谓他人为之莫能及者,盖以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