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林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小题1: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本题解析:
小题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贴画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激的精神境界。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掸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丝绸 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化,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___________
“霜天”即___________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
参考答案:1.满江秋天
2.看
3.山、林、江、舸、鹰、鱼
4.万类霜天竞自由。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南乡子·送述古?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
小题1:本词中的“亭亭”和“荧荧”两词极富韵味。请任选一个,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请从“情”和“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亭亭”,直立的样子(1分),在这里作者把高楼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词人不会像高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送客(描绘画面1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去的哀伤,也表达了词人不能像高塔那样目送友人远去的遗憾。(2分,两种情感各1分)“荧荧”,指“残灯斜照”之光(1分),在这里又暗指泪光(1分),因思念而泪流满面(1分)。(补充:或灯光闪烁的样子,描绘画面意象也可给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因思念友人而独守孤灯,彻夜难眠(1分)。(若答叠词,赏析合理也给分。)
小题2:下阕通过描绘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的景象(1分),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1分),以哀景衬哀情(1分),烘托了作者感伤离别,思念友人的凄凉孤寂(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赏析古诗词中的词语,必须结合该诗句甚至全诗进行。一般顺序是:先解释该词语本来意思和在句中的意思,再分析此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比如“亭亭”一词,本来是“直立的样子”,在这里作者把高楼拟人化,用它来形象高楼,就生动地表现出词人不会像高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送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去的哀伤,也表达了词人不能像高塔那样目送友人远去的遗憾。再如“荧荧”一词,本来指“残灯斜照”之光,作者在这里又用它来暗指泪光,写出主人公因思念而泪流满面的样子,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因思念友人而独守孤灯,彻夜难眠的形象。
小题2:回答此题,要扣住题干中“‘情’和‘景’的关系角度”一语,赏析词的下阕。一般先指出所描绘的景,再分析此景所表达的情或所营造的氛围,最后指出技巧。在下阕中,写的景是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的景象,营造出的是清冷孤寂的氛围,以哀景衬哀情,烘托了作者感伤离别,思念友人的凄凉孤寂。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 (5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3)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天下归心。
(5)______________,忧伤以终老。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
(7)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参考答案:
(1)万类霜天竞自由(2)信誓旦旦(3)羁鸟恋旧林 (4)周公吐哺 (5)同心而离居(6)齐彭殇为妄作 (7)凌万顷之茫然 (8)挟飞仙以遨游。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0分)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小题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4分)
【小题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小题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比较容易,只要理解意象其实就是赋予诗人情感的物象,所以答题时,可从前两句中找出名词性的景物即可,如“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第一问,有注释1可知,“泥融”、“沙暖”都是春天的到来的特征,而前面的“迟日”又是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由此可得出“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的“迟日”。第二问,“飞”是描绘燕子翩飞的,“睡”是描绘鸳鸯的,因此答题时,要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尽力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