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3-15 15:31:14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林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小题1: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本题解析:
小题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贴画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激的精神境界。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掸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丝绸 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化,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___________
“霜天”即___________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


参考答案:1.满江秋天
2.看
3.山、林、江、舸、鹰、鱼
4.万类霜天竞自由。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南乡子·送述古?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
小题1:本词中的“亭亭”和“荧荧”两词极富韵味。请任选一个,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请从“情”和“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亭亭”,直立的样子(1分),在这里作者把高楼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词人不会像高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送客(描绘画面1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去的哀伤,也表达了词人不能像高塔那样目送友人远去的遗憾。(2分,两种情感各1分)“荧荧”,指“残灯斜照”之光(1分),在这里又暗指泪光(1分),因思念而泪流满面(1分)。(补充:或灯光闪烁的样子,描绘画面意象也可给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因思念友人而独守孤灯,彻夜难眠(1分)。(若答叠词,赏析合理也给分。)
小题2:下阕通过描绘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的景象(1分),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1分),以哀景衬哀情(1分),烘托了作者感伤离别,思念友人的凄凉孤寂(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赏析古诗词中的词语,必须结合该诗句甚至全诗进行。一般顺序是:先解释该词语本来意思和在句中的意思,再分析此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比如“亭亭”一词,本来是“直立的样子”,在这里作者把高楼拟人化,用它来形象高楼,就生动地表现出词人不会像高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送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去的哀伤,也表达了词人不能像高塔那样目送友人远去的遗憾。再如“荧荧”一词,本来指“残灯斜照”之光,作者在这里又用它来暗指泪光,写出主人公因思念而泪流满面的样子,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因思念友人而独守孤灯,彻夜难眠的形象。
小题2:回答此题,要扣住题干中“‘情’和‘景’的关系角度”一语,赏析词的下阕。一般先指出所描绘的景,再分析此景所表达的情或所营造的氛围,最后指出技巧。在下阕中,写的景是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的景象,营造出的是清冷孤寂的氛围,以哀景衬哀情,烘托了作者感伤离别,思念友人的凄凉孤寂。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 (5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3)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天下归心。
(5)______________,忧伤以终老。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
(7)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参考答案:
(1)万类霜天竞自由(2)信誓旦旦(3)羁鸟恋旧林 (4)周公吐哺 (5)同心而离居(6)齐彭殇为妄作 (7)凌万顷之茫然 (8)挟飞仙以遨游。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0分)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小题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4分)
【小题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小题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比较容易,只要理解意象其实就是赋予诗人情感的物象,所以答题时,可从前两句中找出名词性的景物即可,如“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第一问,有注释1可知,“泥融”、“沙暖”都是春天的到来的特征,而前面的“迟日”又是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由此可得出“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的“迟日”。第二问,“飞”是描绘燕子翩飞的,“睡”是描绘鸳鸯的,因此答题时,要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尽力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