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A.薄弱 / 泊位卑鄙 / 匕首阙秦 / 乐阙 B.偏袒 / 地毯游说 / 劝说逢迎 / 逢孙 C.氾南 / 模范拜谒 / 偈语创伤 / 创造 D.仓猝 / 士卒肄业 / 肆虐衣冠 /冠军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C
小题5:D
小题6:A
小题7:D
小题8:B
小题9:B
小题10:A
本题解析:
小题1:选项A没(mò),徵(zhǐ),於(wū);选项C刎(wěn),遗(weì);选项D眩(xuān),佚(yì)。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此题全都来自课本,考核的重点是生僻字和形声字误读,这两类字要特殊记忆,也是字音考核的难点。
小题2:选项A bó,bǐ,quē/què;选项B? tǎn,shuì/shuō,féng/páng;选项C? fán/fàn,yè/jì,chuāng/chuàng;选项D cù/zú,yì/sì,guān/guàn。这是一道考核多音字的题目,注意一些字在文言文中的特殊读音,此题答案有问题,待商榷。
小题3:谢:道歉。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实词注意积累,尤其注意一词多义的词语。
小题4:微:稍微。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实词注意积累,尤其注意一词多义的词语。
小题5:选项A 说——悦;选项B 卒——猝;选项C 还——环。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此题就是一道专门考核通假字的题目,通假字要注意积累,通假主要有同音通假和形近通假。
小题6:例句和选项A是名词作状语,选项B和选项C是名词动用,选项D是意动用法。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此题考核的是词类活用,平时要注意积累,探究规律。
小题7:选项A“顾”,回头看;选项B“既”,已经;选项C“就”,成功;选项D“见”被/出现。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实词注意积累,尤其注意一词多义的词语。
小题8:《国语》是国别体史书。
小题9:①②为定语后置句,③为省略句,④是被动句。古汉语中要求掌握的句式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句、判断句、被动句和省略句。要归纳整理,寻找规律。
小题10:这是一道文章内容分析的题目,顺序应为“厚遗蒙嘉——顾笑武阳——图穷匕见——倚柱笑骂”。
【参考译文】
到了秦国以后,(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重重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先在秦王面前说好话道:“燕王实在害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发动军队来抵抗大王,愿意让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和其他诸侯并列,像秦国的郡县一样交纳贡品和赋税,守住祖先留下的国士。燕王惶恐畏惧,不敢亲自前来陈说,谨斩下樊於期的头,并献出燕国督亢的地图,装在匣子里封好,燕王在朝廷上举行过大礼,派使臣前来向大王禀告。一切听从大王的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这番话,非常高兴,便穿上上朝的礼服,设置九宾大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秦武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两个人按次序进人。走到台阶前,秦武阳脸色突然变了,害怕起来,秦国的大臣们都感到奇怪,荆轲回头冲武阳笑,上前替(他)谢罪说:“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宽恕,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把秦武阳拿的地图送上来。”
荆轲把地图取来献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了。(荆轲)乘势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用右手拿起匕首向秦王刺去。还没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大惊,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秦王拔剑,剑太长,只抓住剑鞘。一时惊慌得厉害,剑又插得紧,因此未能马上拔出来。
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大臣们惊慌发呆,事情发生得突然,不曾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按照秦国的法律制度,陪侍在大殿上的臣子,不能携带任何武器;许多侍卫虽然手持兵器,但都守候在大殿之下,没有大王的命令他们是不能上殿的。秦王正在危急之中,来不及召唤殿下的侍卫,因此荆轲能追逐秦王,大臣们仓猝间又惊慌又着急,没有武器来攻击荆轲,便用空手共同和荆轲搏斗。
正在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赶忙用他捧着的药袋朝荆轲掷去。秦王正绕着柱子跑,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左右的人喊道:“大王把剑推到背后拔!大王把剑推到背后拔!” 于是(秦王)拔出剑迎战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伤残倒地,于是举起手中的匕首向秦王掷去,没有击中,中在柱子上了。秦王又砍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荆轲自己知道任务无法完成了,便靠在柱子上笑,(他)两腿张开坐着傲视着对方骂道:“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要活捉你,强迫你订立一个条约来报答燕国的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了荆轲。秦王(吓得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小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注]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候。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史记?管晏列传》)
[注]:有三归:有三姓女子嫁给管仲,当时女子出嫁曰“归”。反坫:周代诸侯宴会时的一种礼节。坫,音diàn,古代设于堂中两楹间的土台,低者供诸侯相会饮酒时置放空杯,高者用以置放来会诸侯所馈赠的玉圭等物;郑玄注:“反坫,反爵之坫也。……酌毕,则各反爵于坫上。”爵,酒器。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为言
B.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C.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D.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小题2: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A.鲍叔知其贤
B.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候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之声难于上青天
C.知与之为取
D.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小题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B.管仲事∕公子纠
C.尝∕与鲍叔贾
D.与俗同∕好恶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4分)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4分)
(3)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
(1)译文: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2)译文: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3)译文: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
本题解析:
小题1:A项中“以为”今义为“认为”,文中义为“因为(此)做什么”;B项中“时常”今义为“经常”,是一个词,文中是两个词,解释为“……的时候常常”;C项中“无耻”古今相同,不知耻辱;D项中“通货”今义为“法定的通用货币”,文中义为“流通货物”。
小题2:A项中前一个“其”为代词,代管仲,可译为“他”;后一个“其”译为“那。B项中两个“于”均为介词,意为“比”。C项中前一个“之”为助词不译,后一个为取独。D项中前一个“为”为动词,可译为“是”;后一个则为介词,可解释为“替”。
小题3:略
小题4:略
[文言文译文]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常常是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善于识别人才。
管仲在齐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象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
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转败为功。十分注意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利害得失。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袭击蔡国,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征山戎,管仲却趁机让燕国实行召公的善政。齐、鲁两国在柯地盟会的时候,桓公打算背弃同曹沫所签订的归还鲁地的盟约,管仲却坚持归还,让鲁国信重齐国,天下诸侯也因此而归附于齐。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有所获取,这是治理政事的法宝。”
管仲的富足可以同诸侯王室相比,有三归,有反坫,齐国人并不因此而认为他奢侈。管仲死了以后,齐国遵循他的政教,常常强霸于诸侯之中。以后一百多年又出了一个晏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侠幼而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州辟主簿,举秀才。大统三年,领乡兵从战沙苑,先锋陷阵,以功进爵为侯,邑八百户,拜行台郎中。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①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从弟伯凤、世彦,时并为丞相府佐,笑曰:“人生仕进,须身名并裕。清苦若此,竟欲何为?”侠曰:“夫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况我大宗,世济其美,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今吾幸以凡庸,滥蒙殊遇,固其穷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惧有辱先也。反被嗤笑,知复何言。”伯凤等惭而退。有大司空掌钱物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初,侠尝遇疾沉顿,大司空宇文贵等并来伺候侠。侠所居第屋,不免风霜,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
——《周书·卷三十五》
【注】①丁庸:丁,成年劳力。庸,通“傭”,出卖劳力的人。
1、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侠幼而聪慧,有异常童 B、裴公贞惠,为世规矩
C、所掌官物,多有费用 D、侠闻之,许其自首
2、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
A、领乡兵从战沙苑,(乡兵)先锋陷阵
B、朝野叹服,(侠)号为独立君
C、(我)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D、帝矜其贫苦,乃为(侠)起宅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裴侠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
① 所食唯菽盐菜而已 ② 去职之日,一无所取 ③ 肥鲜不食,丁庸不取
④ 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⑤ 所居第屋,不免风霜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裴侠自幼在父亲的教诲下,聪明仁慧。后因作战勇敢,受到朝廷重视,开始做官。任河北郡守时,裴侠不按郡中旧有制度享有特殊权利,深受百姓敬仰。
B、裴侠曾与各州牧守一同拜见太祖,各州牧守一致推举裴侠为最优秀的官员。太祖因此重赏了裴侠,并封裴侠为“独立君”。
C、裴侠的从弟裴伯凤、裴世彦对他身为高官,却生活清苦感到很不理解。裴侠的一番话令两位从弟幡然悔悟,痛改前非。
D、裴侠安于贫困,从不抱怨。一次,大司空宇文贵等人前去裴侠家中探望,发现他的生活很苦,回来后告诉了皇帝,这才引起皇帝的同情和关注。
某 公 为 官 修 身 廉 洁?动 必 循 绳 墨?以 为 非 其 道 而 行 之 虽 劳 不 至 非 其 有 而 求 之 虽 强 不 得 其 家 尝 与 邻 家 争 地 基 而 不 下 报 之 欲 借 其 权 势 公 答 一 诗 曰 驰 书 千 里 只 为 墙 让 他 三 尺 又 何 妨 万 里 长 城 今 犹 在 不 见 当 年 秦 始 皇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加线文字。
参考答案:
1、D(A项中的“异常”在文中应解释为“不同于平常”;B项中的“规矩”应解释为“标准”;C项中的“费用”应解释为“耗费占用”。)
2、D(A项省略的是“侠”;B项省略的是“朝野”;C项省略的是“大宗”。)
3、D(①和⑤两项只能表明裴侠生活简朴。)
4、D(A项错在,裴侠少年丧父,而且他在作战之前已经为官;B项错在,是太祖提出裴侠为天下之最的,不是诸牧守;C项错在,两位从弟听完裴侠的话后,只是感到惭愧,文中并未提到他们幡然悔悟,痛改前非。)
5、某公为官,修身廉洁,动必循绳墨。以为非其道而行之,虽劳不至;非其有而求之,虽强不得。其家尝与邻家争地基而不下,报之欲借其权势。公答一诗曰:“驰书千里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6、有个人做官,(注重)用清廉高洁来修身养性,一举一动一定要遵循规则。(他)认为不符合道义的却偏要去做,即使劳苦也不会成功;不应该拥有的却偏要追求,即使强求也不会获得。他的家人曾经与邻居争夺一处地基没有成功,(就)报告给他想借助他的权势。这个人用一首诗来回信:“送信千里却只为一堵墙,让给邻居三尺远又有什么妨碍呢?万里长城依旧存在,可现在谁也看不到当年筑墙的秦始皇了。”(秦始皇修建了万里长城,尚且随着时间消失无踪,家人即使多占了三尺,几十年后,也会消失无踪。)
本题解析:
裴侠字嵩和,是河东解县人。裴侠年幼就很聪明,跟一般的儿童不同。十三岁,父亲去世,他像成年人一样悲哀过度而伤害了身体。(后来)州里征召他做主簿,推荐他做了秀才。大统三年,(他)带领乡兵在沙苑随从作战,亲自冲锋陷阵,(后)因功劳提升为侯爵,封邑八百户,任命为行台郎中。(后来)任命为河北郡太守。裴侠自身生活俭朴,爱民如子,他吃的东西只有豆子和咸菜而己。官吏百姓没有不敬仰他的。这个郡先前有个制度,要安排三十个捕鱼打猎的人来供应郡守鱼和肉。裴侠说:“用嘴和肚子(指吃的东西)役使别人,我是不能这么做的。”于是全都免除了他们(的徭役)。裴侠离开官职的时候,什么都不拿。百姓歌颂他说:“肥美的鱼、肉不吃,成年的劳力不要。裴公坚贞仁惠,可成为世人的标准啊。”裴侠曾经和几个州的州长太守一起拜见(北周)太祖。太祖命令裴侠另外站着,对几个州的州长太守说:“裴侠清廉谨慎奉公行事,是天下最好的(州长),如今你们中有像裴侠这样的人,可以和他站在一起。”众人都沉默着,没人敢应答。太祖于是重赏裴侠,朝廷和民间都赞叹佩服裴侠,人们称裴侠是“独立君”。裴侠的堂弟裴伯凤、裴世彦,当时都做丞相府佐,讥笑(裴侠)说:“人生做官进取,应该自身和名声全都富足。像你清苦成这样,究竟想要干什么呢?”裴侠说:“清廉是做官的根本,节俭是修身的基础。况且我们的先人,世代成就着他们的美好名声,所以能够做到:活着,被朝廷称赞;死了,在史册中流传好名声。现在我侥幸凭着平庸的才能,得到了不该得到的特殊待遇,(我)坚持处在那种贫困之中,不是想得到好名声。我志向在于自我修养,害怕羞辱了先人。这样反被嗤笑,知道了又能再说什么呢。”裴伯凤等人惭愧退下。孝闵帝登基,提升裴侠做民部中大夫。当时有不法官吏,主管管理仓储财物,多年隐瞒贪污达到千万钱。等到裴侠到官任,振作精神,揭发检举,几旬之内,不法的官吏受惩处,大略没有了这类事情。后来裴侠调任工部中大夫。有个大司空掌管钱物的叫李贵的在府中悲伤哭泣。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掌管的官府财物,有很多我耗费占用了,裴公的清廉严明是很有名的,(我)害怕遭到罪过责罚,这是我哭泣的原因啊。”裴侠听说这件事,允许他自首。起初,裴侠曾生病疲惫不振,大司空宇文贵等人一起来探问裴侠。裴侠所住的房屋,不能躲避风霜,宇文贵等人回来,向皇帝说及此事。皇帝怜悯裴侠贫苦,于是为他建造房屋,并且赐给十顷良田。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