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小题1:“忧”字贯穿全诗,请概括诗人忧愁的具体内容。(5分)
?
?
小题2:结合首联,分析诗人表现自己“百忧”之情时用了哪些手法,并分析其作用。(6分)
?
?
?
参考答案:
小题1:
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顺,壮志的消散,生命的衰老。
小题2:
借景抒情,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
直抒胸臆和夸张,通过“百忧”一词,直接抒发忧愁之多;
比喻,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
本题解析:
小题1:
此诗妙就妙在借物抒情 的深厚功底,而且可以体会出诗人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叹,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伤。诗人借此诗抒怀,表达对时政的不满,以及对自己不能尽力抱负的伤感。
小题2:
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五铢钱:是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莽代汉时将它罢废。
(1)首联高唱入云,突兀劲挺。请赏析“天下”、“千秋”两个词语的妙处。(4分)
答:?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参考答案:(1)”天下”“干秋”二词,一个从空间上(1分),一个从时间上(1分),突出了英雄气充塞天下,至大无垠,英雄气万古长存,永垂不朽(1分),先主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则其生前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可想而知,境界雄阔绝伦,也表现了诗人面对先主塑像,肃然起敬的崇敬之情(1分)。(意思相近即可)
(2)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1分)。从全诗的构思来看,前四句写刘备的功绩,后四句写刘禅的业衰,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一个深刻教训:用对人才则国盛,远离忠贤则国亡(2分)。作者借古讽今,希望唐王朝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1分)。(意思相近即可)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浣溪沙》是苏轼46岁被贬湖北黄州游清泉寺时所作。
小题1:《浣溪沙》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意象构成的?请简要叙述。(3分)
小题2:白居易《醉歌》中写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呜,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苏词和白诗都写到“唱黄鸡”,两者表达的感情一致吗?请做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幽美、洁净的山林雨景图。(2分)描写了兰牙、溪水、松树、沙路、子规等意象。(1分)
小题2:不一致。(1分)白居易《醉歌》诗中“唱黄鸡”是“嗟老叹衰之词”,感叹人生苦短,表现了“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2分)苏轼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他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贬谪期间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2分)(意思答对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A.第一诗句中的“温柔”描绘了日本女郎的情态美,欲言又止,含情脉脉地低头鞠躬,贤淑,温存,庄重。
B.第二诗句中的“水莲花”是此诗的主要意象,诗人用它来衬托女郎在离情别绪的笼罩下难以忍受的内心痛楚,气氛孤单凄凉。
C.第三诗句运用了重叠的手法,写出了女郎的深情呼唤以及美好的祝愿。
D.此诗以“送别”为题刻画了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更有缠绵的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