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标点符号的使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3-15 15:47:56 【

1、单选题  选出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B.说起科学,还应当想到它的一门嫡亲——文学。
C.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D.瑞士雀巢有限公司在中国作广告宣传时,用了一句精妙的也是地道的中国普通话——味道好极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中破折号的运用。A项是解说;B项是解说;C项是转换话题;D项是解说。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它喷射出金光闪闪的清流——他的音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流。
B.也有人想起,曾几何时,连肖邦的音乐也成了违禁品!
C.我们恰好能在肖邦的玛祖卡曲和夜曲里找到这平原的歌声——凡是他那些直接留下了这儿时之国画面的作品,我们都能发现一缕乡音。
D.既然他在自己生命的末日,在那遥远、寒冷的爱丁堡又怀念起“我的家、我的母亲、我的姐妹,”我们就有理由想象,故乡的朦胧景色也回到了他的心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我的姐妹”后的逗号应放在引号外。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A.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B.结婚以后,她跟我学认字,我们的洞房喜联横批,就是天作之合四个字。
C.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D.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中的问号应改为句号,因这两句尽管有疑问词,可它不是问句;B项中“天作之合”应有引号;C项中最后一个分号应是冒号。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面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从文体来说,《归去来兮辞》属于辞赋一类,但绝不像一般的辞赋那样典雅奥博、平板滞重。
B.《归去来兮辞》语意浅切、辞意畅达、恬淡旷逸的情致沛然流出,自然成韵。
C.《归去来兮辞》以“已矣乎”的感叹与“归去来兮”相呼应,并通过正面叙述自己委心顺应、乐天知命的人生哲理,总结全文的意旨。
D.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项两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哎呀,蛇!”走在前头的玲玲忽然惊叫起来。兰兰赶上前一看,“咯咯咯”地笑起来:“大惊小怪!蛇?——草绳子!”
B.当年做学生的经历,使我深感: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无奈、无聊、无力、无助,所以立志教学改革,找寻教学规律,力争使学生在经过自己所开辟的驿站时多得到一些补偿。
C.“我们的一切工作是从书本出发呢,还是从实际出发呢?在这个问题上你认识清楚了么?老王同志!”王玉山惭愧地摇了摇头。
D.吴健雄在美国生活了半个世纪,就如他的老友、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说的那样,“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只是有了世界的眼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去掉冒号。C项,“认识清楚了么”后的问号改为逗号,“老王同志”后的叹号改为问号。D项,句号放引号外面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