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3-15 15:54:31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有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设置的,不是一条通道,而是一堵墙;
有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设置的,不是一堵墙,而是一条通道。
你认为呢?请根据你理解、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一切都是可以突破的。人们需要突破的界限,不是山河,也不是大地,要突破的是自己的头脑和思想。我们从刀耕火种中走来,我们走向工业革命,我们从原子走向太空。我们穿越历史,从诗经到唐诗,从唐诗到宋词,我们突破的是一切的桎梏。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3、写作题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吴洪森的《偷点白开水》中写了一位精神病人,他经常在喝水之前,将别人的水倒一点在自己的杯里。医生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却坚决否认,说自己什么也没干。对此,医生解释说他并非故意撒谎,他偷水的举动完全是下意识的。他年轻时妻子被人拐跑了,不久又被冤枉在监狱里待了20年。他觉得这一生活得非常冤枉非常吃亏,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自我补偿心理冲动,通过“偷”来补偿自己。
  神经病患者偷白开水的行为荒诞至极,我们正常人是绝对不会有此行为的,但是偶尔是否也想偷点什么?比如久居教室的同学想偷点阳关,晒晒发霉的心情;忙碌的人想偷点时间,到海边吹吹风,每天步行5公里崎岖山路上学的穷孩子,想要偷走哪吒的无敌风火轮;长期深陷苦闷的人,想偷点开心;久而失和的家庭,想要偷点欢笑;长期困于轮椅的人,想要偷点健康……
  请联系自身实际和现实生活,以“偷点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补充完整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写作题  雨果有句名言:“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
加拿大物理学家罗伯特在进行环球考察时,来到智利北部一个十分干旱而又荒凉的小村子。他发现一种奇怪现象:这里除了蜘蛛没有任何生物。蜘蛛四处繁衍,生活得很好。蛛网处处密布。为什么只有蜘蛛能在如此干旱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呢?他借助电子显微镜,他发现这些蛛网有很强的亲水性,极易吸收雾气中的水分。而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在这里生生不息的源泉。
在这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只要心灵不曾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
读了这段文字,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与感悟,请自主确定立意,自主命题,自由选择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熟,一般指人或事物发展得相对老到、完备。
  万物均按照各自的顺序走向成熟。演员说:表演若想成熟,先做人,再做艺。设计师说:制造若想成熟,一“仿(造)”,二“改(造)”,三“创(造)”。
  任何一种走向成熟的顺序都有道理。比如成为一名成熟的军事家,有人认为首先要身经百战,然后再阅兵书百部;有人则认为要先阅兵书百部,才能借此百战百胜、百炼成钢。
  ……
  小到一棵草、一个人,大到一片山林、一个民族,都在走向成熟。
  你认为,经过怎样的顺序才能够渐趋成熟?请以“成熟的顺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正确使用词语..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