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八)
2019-03-15 15:58:10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徐君星标墓志铭
清?袁枚
余尝铭弈国手之范西屏墓矣,今又得一人于吴江梨里,曰徐君星标,名璇。生有心计,以羸废书,性独好弈。父培云,故国手也。四方弈者争来相角。星标衣文葆①,疏双丫髻,哑哑然旁立谛视,竟日不去,亦不言。父奇之,微哂而已。
居无何,西江棋客来,值培云外出,乃抱星标膝上,戏曰:“若能代而翁与我弈乎?”应声曰:“唯。”客怜其幼,问让子若干。星标跽而请曰:“儿主人也,客远来,愿让客先。”客笑而从之,甫数著,觉有异势不能休,攒眉苦思,裁下一子,星标随手支应,即往阶下抛堶②嬉戏。客惧损名,佯作便旋③状遁去。当时,星标年才十有一。
其布局审势虽本家法,而常出意外之奇。或敌人坚壁高垒,万无破法,星标强投数子于闲处,若惹人嘲笑者。俄而近邻远映,若火生积薪中,燎原莫遏;又如降兵内应,伏甲四起。观者且惊且喜且叫绝,而卒莫测其所以然。古称人能数遍天星,则尽其棋势,星标其庶乎?余按六朝人主好弈。有围棋大小中正之官,有以弈得太守者。使星标生其间,当如何荣宠,而竟没没然抱技以终。然则天下事有遇有不遇,类皆如弈耶!呜呼,惜矣!星标有子达源,能诗、能画,偏不能棋,星标亦不教也。
铭曰:天之所相,其生不偶,以故駃騠④生七日而超其母。吁嗟徐君世罕有,能向弈秋⑤借其手,坐隐一枰消永昼。天年终时六十九,我为之铭葬高阜。棋之艺一日不绝,君之名一日不朽。
(选自《袁枚诗文选译》)
【注】
①文葆:文绣的襁褓。葆同“褓”,此指儿童穿的绣花衣。
②抛堶:一种抛砖块的游戏。
③便旋:小便。
④駃騠:即骡,公马与母驴所生,体与力均优于驴。
⑤弈秋:传说中极善于下棋的人。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废书,性独好弈    羸:瘦弱
B.父奇之,微而已     哂:微笑
C.星标投数子于闲处    强:故意
D.客其幼,问让子若干   怜:可怜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徐星标高妙棋艺的一组是(3分)
①以羸废书,性独好弈?
②客惧损名,佯作便旋状遁去
③观者且惊且喜且叫绝,而卒莫测其所以然
④有围棋大小中正之官,有以弈得太守者
⑤棋之艺一日不绝,君之名一日不朽
⑥使星标生其间,当如何荣宠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墓志铭实际上是一篇人物小传,记述了一位平民棋手的生平事迹。徐星标的高超棋艺离不开家庭的耳濡目染,更离不开自己的天赋与勤奋。
B.文章第二段写西江棋客与星标的对弈,笔法曲折,人物的性格也很鲜明,颇有传奇特点,写活了一位天才棋童的形象。
C.作者拿徐星标命运与南朝时期受重视的围棋国手相比较,为他身怀绝技却生不逢时的命运感到惋惜,为他未能尽展报国之志而感喟。
D.徐星标成为围棋高手与 他的性格有关。“生有心计”,也就是生来好琢磨事理。而他的儿子能诗能画“偏不能棋”,并且他也不教。这些都说明教育要顺应儿童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题4:请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俄而近邻远映,若火生积薪中,燎原莫遏;又如降兵内应,伏甲四起。
(2)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矩,可怜焦土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节选自《世说新语》)



2、阅读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
②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
③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若”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②视之,形若土狗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天若有情天亦老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⑦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⑧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A.①②/③⑤/⑥⑦⑧/④
B.①②⑥/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⑥/③④/⑤⑧/⑦
D.①②⑥/③④⑦/⑤⑧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六国互丧,赂秦耶——全都、一概
B.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原来
C.及凯旋而之——接受
D.下沾襟——哭泣



5、阅读题  狱中上母书⑴
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⑵,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明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⑶。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泉,不孝之罪,上通于天。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衰祚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
  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⑷,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⑸,决不肯舍!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⑹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⑺也。
  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注释:⑴此文为作者在清顺治四年(1647)被捕后于南京狱中写给生母陆氏与嫡母盛氏的绝笔书。⑵夏完淳父夏允彝,崇祯十年(1637)进士,南都失守,与陈子龙等起兵松江,兵败沉水死。谥文忠。⑶齑粉:粉末,常用以比喻粉身碎骨。⑷西铭先生:即张溥。张溥无子,死后钱谦益等为他立嗣子,名永锡。此子未能继承张溥的遗风,为人诟笑。⑸诛殛:诛杀;顽嚚:顽固愚蠢。⑹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若敖氏的鬼将因灭宗而无人祭祀。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⑺渭阳情: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之北。渭阳情指甥舅间的情谊。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虐明朝:集中。
B.门衰薄:福分。
C.会稽大:盼望。
D.昭南女弟:妹妹。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则芥之舟
B.淳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彼奚适也?
C.会稽大望,至今零极矣——爽籁发清风生
D.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委之——木欣欣向荣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夏完淳的忠与孝的一组
[? ]

①一旅才兴,便成齑粉
②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
③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
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
⑤大恩未酬,令人痛绝
⑥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
A.①④
B.③⑥
C.②⑤
D.②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的嫡母,在夏允彝死后削发为尼;生母 (夏允彝妾),在夏允彝死后寄居在异姓之家,作者对此深感内疚。
B.“门衰祚薄,终鲜兄弟”二句,语出晋李密《陈情表》,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本应像李密一样在家尽孝,但国难当头,应当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
C.作者在信中表示,如果没有遗腹子,就千万不要另立后嗣。像西铭先生那样地让人立一个不肖的后嗣,为旁人所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为好。
D.作者表示他与父亲在阴间也要诛杀清兵,绝不放过敌人,二十年后转世为人,再出师北伐,驱逐满清。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