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一)
2019-03-15 15:58:10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回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①城旦②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①司空,管理囚徒的官;②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匡:辅佐。
B.代立践南面践:登上(王位)。
C.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假:给予。
D.薛人公孙弘亦征征:(被)征召。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说明辕固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与黄生争论景帝前
②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③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④此是家人言耳
⑤诸谀儒多疾毁固
⑥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辕固生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汤、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商汤、周武王的做法不应当受到指责。
B.景帝无法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辩论水平的高下,就以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来说明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昧。
C.辕固生因为不喜欢老子的学说而触怒了窦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景帝暗中帮助辕固生,使辕固生摆脱了困境。
D.辕固生具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2)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
(3)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伍举论台美而楚殆
? 灵王为章华①之台,与伍举②升焉,曰:“台美夫!”对曰:“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而以金石匏竹③之昌大、嚣庶为乐;不闻其以观大、视侈、淫色以为明,而以察清浊为聪。”
? ?“先君庄王为匏居之台,高不过望国氛,大不过容宴豆④,木不妨守备,用不烦官府,民不废时务,官不易朝常。问谁宴焉,则宋公、郑伯;问谁相礼,则华元、驷騑;问谁赞事,则陈侯、蔡侯、许男、顿子,其大夫侍之。先君以是除乱克敌,而无恶于诸侯。今君为此台也,国民罢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举国留之,数年乃成。愿得诸侯与始升焉,诸侯皆距无有至者。而后使太宰启疆请于鲁侯,惧之以蜀之役,而仅得以来。使富都那竖⑤赞焉,而使长鬣之士相焉,臣不知其美也。
? “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夫君国者,将民之与处;民实瘠矣,君安得肥?且夫私欲弘侈,则德义鲜少;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而远者距违。天子之贵也,唯其以公侯为官正,而以伯子男为师旅。其有美名也,唯其施令德于远近,而小大安之也。若敛民利以成其私欲,使民蒿焉望其安乐,而有远心,其为恶也甚矣,安用目观?
? “故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故榭度于大卒⑥之居,台度于临观之高。其所不夺穑地,其为不匮财用,其事不烦官业,其日不废时务,瘠硗之地,于是乎为之;城守之木,于是乎用之;官僚之暇,于是乎临之;四时之隙,于是乎成之。故《周诗》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夫为台榭,将以教民利也,不知其以匮之也。若君谓此台美而为之正,楚其殆矣!”
? 【注】①章华:楚地名,当在今湖北监利离湖上。②伍举:楚大夫,为伍子胥的祖父。③金:钟。石:石磬。匏:笙。竹箫管。④豆:盛食品的高脚盘。⑤富都那竖:富,指富于容貌。都,优美的样子。那,美好。竖:小臣。⑥大卒:君王的士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以察清浊为 聪:听力好,听觉灵敏
B.今君为此台也,国民焉 罢:废除
C.举国之,数年乃成 留:治理
D.愿得诸侯与始焉 升:登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灵王为章华之台,伍举升焉?苏子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问谁宴焉,宋公、郑伯?项王曰:“壮士!——刚之卮酒。”与斗卮酒
C.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信也,吾兄之盛德夭其嗣乎
D.故先王为台榭也?臣壮也,犹不如人
3.用“/”给文段中加粗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周/诗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B.故周/诗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C.故周诗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D.故周诗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4.本文中伍举论述的美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君以是除乱克敌,而无恶于诸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而远者距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君谓此台美而为之正,楚其殆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隋书,字君山,河南洛阳人也。岩好读书,不治章句,刚鲠有器局,以名节自许,少与渤海高颎、太原王韶同志友善。仕周,释褐宣威将军、武贲给事。大冢宰宇文护见而器之,以为中外记室。累迁内史中大夫,昌国县伯。宣帝嗣位,为政昏暴,京兆郡丞乐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言甚切至。帝大怒,将戮之。朝臣皆恐惧,莫有救者。岩谓人曰:“臧洪同日,尚可俱死,其况比干乎!若乐运不免,吾将与之俱毙。”诣阁请见,言于帝曰:“乐运知书奏必死,所以不顾身命者,欲取后世之名。陛下若杀之,乃成其名,落其术内耳。不如劳而遣之,以广圣度。”运因获免。后帝将诛乌丸轨,岩不肯署诏。御正颜之仪切谏不入,岩进继之,脱巾顿颡,三拜三进。帝曰:“汝欲党乌丸轨邪?”岩曰:“臣非党轨,正恐滥诛失天下之望。”帝怒,使阉竖搏其面,遂废于家。
高祖为丞相,加位开府、民部中大夫。及受禅,拜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邑二千户。岩性严重,明达世务,每有奏议,侃然正色,庭诤面折,无所回避。上及公卿,皆敬惮之。时高祖初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王室,以为磐石之固。遣晋王广镇并州,蜀王秀镇益州。二王年并幼稚,于是盛选贞良有重望者为之僚佐。于时岩与王韶俱以骨鲠知名,物议称二人才具侔于高颎,由是拜岩为益州总管长史,韶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高祖谓之曰:“公宰相大器,今屈辅我儿,如曹参相齐之意也。”及岩到官,法令明肃,吏民称焉。蜀王性好奢侈,尝欲取獠口以为阉人,又欲生剖死囚,取胆为药。岩皆不奉教,排阁切谏,王辄谢而止,惮岩为人,每循法度。蜀中狱讼,岩所裁断,莫不悦服。其有得罪者,相谓曰:“平昌公与吾罪,吾何怨焉。”上甚嘉之,赏赐优洽。十三年,卒官,上悼惜久之。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岩好读书,不治章句治:研究,分析
B.其况比干乎况:情况
C.汝欲党乌丸轨邪党:结党
D.于是盛选贞良有重望者为之僚佐望:名望,声望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名节自许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B.①平昌公与吾罪,吾何怨焉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①大冢宰宇文护见而器之 ②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D.①陛下若杀之,乃成其名②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元岩“刚鲠”的一组是(?)
陈帝八失,言甚切至? ②若乐运不免,吾将与之俱毙? ③不如劳而遣之,以广圣度
④脱巾顿颡,三拜三进? ⑤庭诤面折,无所回避?⑥岩皆不奉教,排阁切谏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岩在北周任官,一做官就做到宣威将军、武贲给事的官职,宇文护见到他后很器重他,就让他担任了中外记室的职务。
B.面对宣帝的责难,元岩说自己不是要与乌丸轨结党,只是担心皇帝滥杀会使天下人失望才劝谏的,宣帝发怒,让宦官抽打了元岩的脸。
C.元岩与王韶都以耿直出名,人们议论说二人才干都与高颎相等,因此拜任元岩为益州总管长史,王韶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
D.蜀中的官司案件,凡是元岩所判决的,没有谁不心悦诚服。那些得罪过元岩的人们互相说:“平昌公判了我的罪,我又有什么不服气的呢。”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岩好读书,不治章句,刚鲠有器局,以名节自许(3分)
2.知书奏必死,所以不顾身命者,欲取后世之名(3分)
3.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王室,以为磐石之固(4分)



4、单选题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
②当其欣所遇 ?
③故列叙时人,录其述 ?
以兴怀,其致一也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①,硁硁②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③,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注】①果:果断、坚决。②硁硁(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③斗筲(shāo)之人: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孔子看来,“士”可以分为三个等次,其中最低一等的是“言必信,行必果”之人。
B.孔子认为,行事能有知耻之心,奉令出使各国能不辱使命,可称得上是最合乎标准的士。
C.在孔子看来,能够孝敬宗族中的长辈,能够尊重同乡里的同辈,仅能算作次一等的士。
D.孔子认为,由于执政的人器量过于狭小,所以尽管他们身居高位,但也够不上士的标准。
(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结合选段中的相关内容,请概述孔子对“信”的看法。 (3分)
答:?
?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