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3-15 16:09:30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①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②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①会计:指征收钱谷之事。②揖:拱手行礼,这里引申为“观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大王之雄风耳——独:仅仅
B.而人有遇不之变——遇:遇到
C.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穷:穷尽
D.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者——胜:经得起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亭子命名为“快哉”原因的一组是(? )
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②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③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④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⑤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⑥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快哉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快哉亭”的名字。
B.第二自然段写出了在快哉亭上所能见到的让人感到愉快欢乐的长江美景、山川草木及故城遗迹以及“快哉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写楚襄王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君王富贵者的那种快乐,不是普通百姓所能共享的。
D.文章最后写张梦得不以贬谪为患,表达了作者对他自放山水之间的旷达行为的赞许之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C
4.(1)假如他的心中坦然舒适,不因外物的影响而伤害感情,那到什么地方会不快乐呢?
  (2)即使他用蓬草作门,用瓦瓮作窗,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濯,观赏西山的白云,穷尽耳目所见的美景更能使自己安闲快乐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犬救幼女
  
  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俄大雪,母薄暮(傍晚)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终)不见女。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死),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凌晨,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此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祯的年号)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母未时上山采薪()
  ②.幼女随之不及()
  ③.母薄暮负薪归()
  ④.或堕井()
  2.翻译: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文中那只犬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砍柴②.赶上③.迫近④.或者
  2.邻里们帮助她找,也没有什么办法找到她女儿。
  3.文中的狗忠诚,讲义气,重情感。


本题解析:
1.①.砍柴
②.赶上
③.迫近(课文中有“薄暮冥冥”的句子)
④.或者
  2.相助应为“助相”,课文有“及时相遣归”的诗句
  3.文中的狗忠诚,讲义气,重情感。
【翻译】
呈贡县村民养了一只狗.一天一位母亲上山打柴,小女跟不上,一下子落后了母亲几里.突然大雪,母亲在傍晚担柴回来的时候,女儿和狗都不见了.母亲非常惊恐在村中,来回奔走大声呼叫,始终见不到女儿.附近的村子协助找寻,还是无济于事.晚上父母伤心极了,认为女儿可能被水淹死了,可能掉进井里了,也可能被狼狗吃了,天刚刚亮,父母又请附近的村子帮助找.终于见到女孩卧在一棵树下,狗依偎在旁边,居然还没有死.这是雍正十一年十一月的事,同县的人没有不感到惊奇的.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故宋太尉进十一代孙,冯翊人。父纯睦,泰安军录事参军,卒官,妻子不能归,因家焉。少颖悟,日诵千余言。与辛尚书弃疾少同舍属。师于亳州刘瞻,能诗文,时号“辛党”。金初遭乱,俱在兵间。辛一旦率数千骑南渡,显于宋;党在北方,应举不得意,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晏如也。大定十年,中进士第,调莒州军事判官,累除汝阴县令、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
怀英能属文,工篆籀,当时称为第一,学者宗之。大定二十九年,与凤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凡民间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忆辽旧事,悉上送官。怀英诗文兼擅,尤长诗。性乐山水,诗文碑记不尚虚饰,因事遣词,通达流畅,平易自然,格调冲淡。著有《竹溪集》三十卷,惜久佚。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尤爱玉箸篆书。泰和四年,书“泰和重宝”,铸于钱币之上,是为“金泰和”。
是时,章宗初即位,好尚文辞,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谓宰臣曰:“翰林阙人如之何?”张汝霖奏曰:“郝俣能属文,宦业亦佳。”上曰:“近日制诏惟党怀英最善。”
明昌元年,怀英再迁国子祭酒。二年,迁侍讲学士。明年,议开边防濠堑,怀英等十六人请罢其役,诏从之。迁翰林学士,摄中书侍郎。时增修曲阜宣圣庙,敕令:“党怀英撰碑文,朕将亲行释奠之礼。”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明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久之,致仕。大安三年九月终,年七十八,谥文献,葬于奉符西旺村。赵秉文作墓志云:“公之文似欧阳公,不为尖新奇险之语;诗似陶谢,奄有魏晋;篆籀入神,李阳冰之后,一人而已。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
(选自《金史·党怀英传》,有增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辛尚书弃疾少同舍属舍:学舍
B.著有《竹溪集》三十卷,惜久佚。佚:散失
C.翰林阙人如之何阙:削减
D.迁翰林学士,摄中书侍郎摄:代理,辅助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党怀英“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的一组是(3分)
①师于亳州刘瞻,能诗文,时号“辛党”
②与凤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
③怀英诗文兼擅,尤长诗
④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尤爱玉箸篆书
⑤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
⑥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党怀英祖籍冯翊,因其父卒于泰安军录事参军而在泰安安家。少时聪颖,悟性极高,
后师从亳州刘瞻,诗文方面在当时与辛弃疾齐名。
B.党怀英担任《辽史》刊修官时,民间收藏的辽代碑铭墓志以及各家的文集及记述辽
代史事的文字,全部被送交到官府。
C.金章宗喜好和崇尚文辞,他认为起草诏书文字,党怀英最优秀,增修曲阜宣圣庙时,
敕令党怀英撰写碑文。
D.党怀英深受皇帝器重,屡得迁职,他文才出众,在许多方面都“独步金代”;担任泰宁军节度使期间,治政有方,人自服化。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晏如也。
(2)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参考答案:
小题1:C?阙,缺少
小题2:A? ⑤是章宗广求有文学才能的人才充任文学侍从,⑥是指为官方面。
小题3:D 只有在书法方面世称“独步金代”。
小题4:(1)(5分)党怀英于是摆脱世俗,尽情游山玩水。吃的喝的都缺乏,他也安然处之。(“遂”“脱略世务”“箪瓢屡空”“晏”各1分,句意1分)
(2)(5分)承安二年党怀英请求退休,朝廷改任他为泰宁军节度使。他处理政事宽容简明不
严苛,而百姓自然而然的顺服归化。(“乞”“致仕”“为政”“服化”各1分,句意1分)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是原来宋朝太尉党进的十一代孙,冯翊人。他的父亲党纯睦,官至泰安军录参军,死于任上。妻子儿女回不了故乡,于是就在泰安落户。他年少聪颖悟性极高,每天能记诵一千多字的文章。他和辛弃疾年少是同学,求师于亳州刘瞻,当时二人才学出众擅长诗文,并称“辛党”。金初遭逢乱世,一起参军。辛弃疾有一天率领数千兵士南渡,名声在宋得以彰显;党怀英在北方,应试不幸落榜,于是他摆脱世俗,尽情游山玩水。吃喝都很缺乏,他也安然处之。大定十年,考中进士,被调任莒州军事判官,历升汝阴县令、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
党怀英很会写文章,又擅长篆书和籀书,在当时被称为第一,学者都很尊崇他。大定二十九年,他和凤翔府治中郝俣担任《辽史》刊修官。凡是民间收藏的辽代碑铭墓志以及各家的文集,或记述辽代史事的文字,全部送交官府。他擅长诗文,尤其擅长作诗。本性喜好山水,所写诗文碑记不崇尚虚华修饰,能就事用语,语言通达流畅,平易自然,格调淡雅。他著有《竹溪集》三十 卷,可惜因时间久而散失。党怀英擅长书法,世人称颂他“独步金代”,他尤其喜好在玉制筷子上以篆书刻字。泰和四年,写了“泰和重宝”,被铸在钱币上,这就是所说的“金泰和”。
当时,金章宗刚即位,他喜好和崇尚文辞,广求有文学才能的人才充任文学侍从,章宗对宰臣说:“翰林缺人,怎么办呢?”张汝霖回奏说:“郝俣很会写文章,政绩也很好。”章宗说:“近来起草诏书文字的,只有党怀英最好。”
明昌元年,党怀英又升为国子祭酒。明昌二年,升为侍讲学士。第二年,朝廷计议开挖边防濠沟,党怀英等十六人请求取消这项工程,皇帝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他又升为翰林学士,代理中书侍郎,当时增加修建曲阜宣圣庙,皇帝下令:“由党怀英撰写碑文,我将亲行祭奠大礼”。承安二年党怀英请求退休,朝廷改任他为泰宁军节度使。他处理政事宽容简明不严苛,而百姓自然而然的顺服归化。第二年,又征召他做翰林学士承旨。大安三年九月去世,终年七十八岁,赠谥号为“文献”。死后葬在奉符西旺村。赵秉文为他写墓志铭:“公之文似欧阳公,不为尖新奇险之语;诗似陶谢,奄有魏晋;篆籀入神,李阳冰之后,一人而已。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马亮字叔明,庐州合肥人。举进士,为大理评事,再迁通判常州。吏民有因缘亡失官钱,籍其赀犹不足以偿,妻子连逮者至数百人。亮纵去,缓与之期,不逾月,尽输所负。罗处约使江东,以亮治行闻,擢知濮州。久之,出知饶州。州豪白氏多执吏短长,尝杀人,以赦免,愈骜横,为闾里患,亮发其奸,诛之,部中畏慑。王均反,以为西川转运副使。贼平,主将邀功,诛杀不已,亮全活千余人。城中米斗千钱,亮出廪米,人赖以济。召问蜀事,会械送贼诖误者八十九人至阙下,执政欲尽诛之。亮曰:“愚民胁从,此特百之一二,余窜伏山林者众。今不贷之,反侧之人,闻风疑惧,一唱再起,是灭一均,生一均也。”帝悟,悉宥之。时诸州盐井,岁久泉涸,而官督所负课,系捕者州数百人。亮尽释系者,而奏废其井,又除属部旧逋官物二百余万。还知潭州,属县有亡命卒剽攻,为乡间患,人共谋杀之。事觉,法当死者四人,亮咸贷之,曰:“为民除害,反坐以死罪,非法意也。”徙升州。行次江州,属岁旱民饥,湖湘漕米数十舟适至,亮以文守将,发以赈贫民。因奏:“濒江诸郡皆大歉,而吏不之救,愿罢官籴,令民转粟以相周。“以右谏议大夫知广州。时宜州陈进初平,而澄海兵从进反者家属二百余人,法当配隶,亮悉置不问。海舶久不至,使召来之,明年,至者倍其初,珍货大集,朝廷遣中使赐宴以劳之。仁宗初,迁工部尚书,以太子少保致仕,卒。
? 【注】①诖(guà)误:贻误,连累。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吏民有缘亡失官钱——奏:“濒江诸郡皆大歉……”
B.闾里患——民除害
C.是灭一均、生一均——非法意
D.反侧人,闻风疑惧——而吏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马亮“为政宽和”和“处事果断”的一组是
[? ]
A.罗处约使江东,以亮治行闻,擢知濮州。
  亮发其奸,诛之,部中畏慑。
B.事觉,法当死者四人,亮咸贷之。
  湖湘漕米数十舟适至,亮移文守将,发以振贫民。
C.亮尽释系者,而奏废其井,又除旧部官物二百余万。
  (亮)曰:“为民除害,而反坐以死罪,非法也。”
D.海舶久不至,使招来之,明年,至者倍其初。
  城中米斗数千,亮出廪米裁其价,人赖以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亮任常州通判时,有“吏民”丢失官钱而无力偿还,他们的妻子受牵连被捕的达几百人。由于马亮采取了放人、宽限的做法,不到一月就收回了全部欠款,马亮也因此得到了提拔。
B.马亮出任饶州知府时,州豪白氏由于掌握了官吏的短处,虽然杀了人,却仍然得到了赦免,从此更加蛮横,成为乡里的祸害。马亮揭露了他的邪恶之事,处死了他,从此乡里得到了安宁。
C.马亮曾作为西川转运副使参与了平定王均叛乱,但他不仅不像主将一样为邀功请赏而惨杀不已,而且在“召问蜀事”时进言晓以利弊,使皇上饶恕了受王均牵累的械送至京城的八十九人。
D.马亮以右谏议大夫的身份出任广州知府时,采取了赦免随从陈进反叛的“澄海兵”的家属二百余人,派使者招来已经长久不至的海运大船等利民利国的措施,既稳定了边防,又繁荣了贸易。
4.翻译上文中划线句子:
(1)举进士,为大理评事,再迁通判常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民除害,反坐以死罪,非法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年,至者倍其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宝 绘 堂 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本文有删节)
【注】①锻炼:打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蓄:收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皆以儿戏害其国几以捕系死
B.轻死生而重于画不患贫而患不安
C.然为人取去君为我呼入
D.譬之烟云之过眼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赅,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去”应解释为“离开”,这里引申为“消失”。
小题2:A.均为介词,解释为“因为”;B.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解释为“却”;C.均为介词,前者解释为“被”,后者解释为“替”;D.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小题3:C项为意动用法,其余三项为使动用法。
小题4:D.原文中是说老子认为这四者都是有害的,而圣人却并未废此四者,还暂且用来寄托心意。该项的阐述和原文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