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①日携棋酒,游林丘间?②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③父愤悒赍恨而死 ④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⑤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⑥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愆:拖延)(3分)
小题1:(③害死父亲④缩减寿数⑥永不超生)(3分)
小题1:(书生跪在梁公面前是乞求梁公不要让勾魂使马夫用绳索捆他的脖子,而非因输棋。)(3分)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罢任后在乡间闲居,每日带着围棋和美酒,在郊野游玩。适逢九月九日登高,与朋友对奕。忽然有个人走了过来,在棋局边徘徊,观看两人下棋,不忍离去。只见他样子贫寒俭朴,穿着一身缝满补丁的旧衣裳。然而气度温文尔雅,有文士之风。梁公对他表示敬意,他才坐下,也很谦逊。梁公指着棋盘对他说:“先生一定精于此道,何不跟客人对一局呢?”他推辞了半天,才开始对局。一局下完他输了,神情懊丧,象是仍然不愿停手。又下了一局,又输了,越发羞惭懊恼。请他喝酒,他也不喝,只是拉住客人下棋。从清晨直到太阳偏西,连小便也没有时间。
正在因为一着棋谁该先下谁该后下争竞不休的时候,忽然这位书生离开座位,惊恐地站了起来,神色十分凄惨沮丧。不一会儿,在梁公座前跪了下来,头叩出血乞求救他。梁公非常惊讶,将他扶起来说:“不过是游戏嘛,何至于如此?”书生说:“请你嘱咐马夫,不要捆我的脖子。”梁公又很诧异,问:“是哪个马夫?”书生答:“马成。”原来,梁公有个马夫叫马成,常去阴司充任鬼吏,经常是每隔十来天去一次,携带冥府文书作勾魂使。梁公因为书生说得很奇怪,就叫人去探看马成,而马成已僵卧在床两天了。梁公于是申斥马成不得无礼,一眨眼之间,书生立即不见了。梁公叹息了很久,才明白他是鬼。
过了一天,马成苏醒之后,梁公把他喊来盘问。马成说;“这个书生是洞庭湖和襄江一带人士,爱棋成癖,家产荡尽。他父亲很担心,把他关在书房里。他却跳墙出来,偷偷地跑到空地方,找人下棋。父亲知道后臭骂了他一顿,他仍旧不知悔改。父亲抑郁苦闷含恨而死。阎王因为书生品行不端,减了他的寿数,罚他进饿鬼狱,到今天已经七年了。适逢东岳泰山凤楼建成,东岳大帝发下文书到各地府,征集文人写一篇碑记。阎王把他从狱中放出来,让他应召作文,以便赎罪。不料他在路上拖延,大大地误了期限。东岳大帝派当值的功曹向阎王问罪,阎王大怒,派我去搜捕他。前次听从您的命令,所以没敢用绳子捆绑。”梁公问:“他现在怎么样?”马成说:“还是交给了狱吏,永远没有转生的机会了。”梁公感叹说:“不良嗜好误人,竟到了这种地步!”
异史氏说:“看见下棋就忘记自己已经死了;等他死了以后,看见下棋又忘记了自己还有机会转生阳世。这不是说他所嗜好的比生命还重要吗?然而嗜好到这种程度,还没有学得一手高棋,只能让九泉之下多个不愿再转生阳世的棋鬼罢了。实在是可悲得很啊!”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 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缙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①。
?甲申②,梦天帝赐之黄冠③,乃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其子曰眉。每日樵于山中,置书担上,休担则取书读之。中州有吏部郎者,故名士,访先生。既见,问曰:“郎君安往?”先生答曰:“少需之,且至矣。”俄而有负薪而归者,先生呼曰:“孺子,来前肃客!”吏部颇惊。抵暮,先生令伴客寝,则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诘朝④,谢先生曰:“吾甚惭于郎君。”或出游,眉与先生共挽车,暮宿逆旅,仍篝灯课读经、史、骚、选诸书。诘旦,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
?戊午,天子有大科⑤之命,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⑥其床以行,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公卿毕至。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许放还山。时征士⑦中报罢⑧而年老者,恩赐以官。于是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蔚州进曰:“止,止,是即谢矣。”次日遽归,众皆出城送之。及卒,以朱衣黄冠殓。著述之仅传者,曰《霜红龛集》。
(选自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有删节)
【注释】①媕婀(ān’ē):曲意顺从,圆通处世。②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是年李自成破北京,清兵入关。③黄冠:道士的冠。后文的“朱衣”指道士服装。④诘朝:明晨。⑤大科:取士之科,其科目由皇帝到场临时决定。⑥舁(yú):抬。⑦征士:旧称被皇帝征招过的隐士。⑧报罢:没有录取。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孺子,来前肃客 揖拜
B.吾甚惭于郎君 羞愧
C.固辞,有司不可 推辞、拒绝
D.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 指责
2.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傅山先生“有气节”的一组是(?)
①不肯少与时媕婀
②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
③抵暮,先生令伴客寝
④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
⑤而眉以病先卒,固辞
⑥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
⑦诏免试,许放还山
⑧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⑥⑧?
D.③④⑤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看到明朝末年那些达官贵人多贪腐作恶,傅山先生非常气愤。清朝入主中原后,傅山先生做了道士。
B.傅山先生的儿子傅眉非常勤奋,每天利用上山砍柴的间隙博览群书,但是他的学问还是被中州的名士轻视。
C.经名士举荐,傅山先生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朝廷赐给他中书舍人的官职。?
D.傅山先生死后,是按照道士的丧葬仪式安葬的。他一生只写过一部著作,叫《霜红龛集》。
4.断句
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
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A?
4.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
5.翻译:①(吏部郎)跟(他)谈中州的文献典籍,(傅眉)才学渊博,滔滔不绝,吏部郎有时还不能完全回答他的问题。(意思对即可。)②益都强行架着他让(他)谢恩,(傅山先生)就倒在地上不起来。(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龙渊义塾记
(明)宋濂
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十亩有奇来为之助。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后敞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甓其修途,以达于东西。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郁然云。
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日用有籍,月考盈亏,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此其大凡也。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 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
(选自《文宪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卜地官山之阴卜地:选择地点
B.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受业:传授学业
C.俾无有所与俾:使
D.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植:培植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章君办学之义举的一组是? ( )
①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②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
③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④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
⑤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⑥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章君秉承先辈遗志,设法筹资,在陈京兄弟的帮助下创办了龙渊义塾。
B.章君订立了义塾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并有专人负责财务,一年结算两次。
C.章君担心来义塾读书的人不能坚持到底,因此派使者请宋濂作这篇记。
D.章君的办学举动得到了官府的支持,本文作者也希望义塾能一直办下去。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3分)
⑵?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4分)
⑶?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1)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甚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句中重要词语:去(距离)、或(有的)
(2)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句中重要词语:以(来)。“子之幼者”是定语后置
(3)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
句中重要词语:丰(使……富足)、自私(自私自利)。
本题解析:
小题1:B项“受业”应解释为“接受学业”。
小题1:①是章君先人所为;②是办学之前的语言。
小题1:C项“因此派使者请宋濂作这篇记”错,原文“请濂记之”内容应指章君制定的条教。
小题1:参考译文:龙渊就是龙泉,避唐高祖李渊的名讳更改成现在的名字。相传这个地方就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至今还有一条溪水叫做剑溪。这个地方山高深,河流险恶,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甚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乡间子弟没有求学的地方。章君的先祖曾经因此苦恼忧虑,谋划创建桂山、仙岩两座书院,因为没有土地、田园、房屋等固定不变的产业,不久就停办了。章君为之深深忧虑,和儿子们商量说:“没有田产就没有书院,那怎么可以呢?”于是节省日常的开销,用节余下来的钱置办了一百五十亩田地。他妻子娘家亲族里的陈京兄弟听说这件事后,用曾祖父适斋先生所留下来的二百三十一亩多地来帮助章君办学。章君说:“我办学的事情成功了!”于是选择官山北面的土地,创建燕居堂来供奉先圣孔子,先师颜回享受配祀。春秋行舍菜之礼。后面开设正义堂,月初、十五鸣鼓,集聚众多贤士,来告诫五伦之教义。前面建一个大门,匾额上题字“龙渊义塾”,修了一条路,使东西畅通。丛生的灌木,美丽的竹林,前前后后遮蔽成阴,很茂盛的样子。
每年聘请经行修明的贤士来做讲师。诸位学生中学业有进步的,每月有奖赏;才能出众,家庭贫穷,不能缴纳粮食的,章君就资助他完成学业;那些不遵循政教的就惩罚他。田赋的进出,由主管书院的人来掌管。每天的用项都有账本,每月查考其盈亏,每年核算两次数字,有剩余就保存起来,增添置办田产来扩大其事业。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等他们长大了,就到龙渊义塾去从师学习。这是大概的情况。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听说这件事后很赏识章君,写信给本郡官员免除章君他们的徭役,使他们不再缴付什么。章君就列出条文教令,按着次序把它们刻在石头上,又害怕后来的官员不能始终贯彻,派使者去请宋濂记下这件事。?
古代人建立学校,虽然建立的学校规模有大小之分,但其教导百姓正派,扶正世间风气这方面是一致的。章君对此有自己的见地,不效仿当时的风气,聚集钱财、吝啬贪婪、谋划发家之计的风气,竟开设书院,聘请老师,来继承先祖精妙的计谋,其立志甚是宏大,其功劳也甚是广大。陈京兄弟乐善好义,来资助章君成事,假若不是适斋先生的恩泽的滋润,岂能达到这样的地步?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不要做蛀虫,蛀蚀枝节开启争端,不要培植朋党一争高下,希望不辜负章君的志向。如果真的像这样,章君的书院可以永久地传承下去。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孔子所提倡的孝,就是不仅要__________,而且要________。
2、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义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孔子所提倡的孝,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的孝敬父母。
2、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孔子曾说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话。所以在孔子看来,臣不臣、子不子的现象固然不能允许,君不君、父不父也同样应该反对。当然孔子从维护周礼着眼,强调的是臣下和子女应尽的义务。后世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则把君臣父子的关系片面化,把君权和父权绝对化,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父的责任。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下面的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负栋之柱/支负
B.使天下之人/致使
C.使六国各爱其人/爱护
D.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依次
2.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A.倚歌而和之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客逾庖而宴
D.某所,而母立于兹
3.对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秦人不暇自哀
A.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B.妪,先大母婢也
C.戍卒叫,函谷举
D.而今安在哉?
参考答案:1.C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