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九)
2019-03-15 16:11:59 【

1、阅读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昭明太子统,字德施,小字维摩,武帝长子也。
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做剧韵,皆属思便成,无所易。年十二,于内省见狱官将谳事,问左右曰:“是皂衣何者?”曰:“廷尉官属。”召视其书曰:“是皆可念,我得判否?”有司统幼,绐之曰:“得,其狱皆刑罪上。”统皆署杖五十。有司抱具狱,不知为,具言帝,帝笑而从之。
太子自加元服,帝便使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前。太子明于庶事,每奏,谬误巧妄,皆即辨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天下皆称仁。
时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尝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不答,咏左思《招隐》诗云:“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轨惭而止。
普通中,大军北侵,都下米贵,太子因命菲衣减膳,每霖雨积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及有流离道路,米密加振赐。若死亡无可敛,则备棺椁。四月乙巳暴恶,时年三十一。谥曰“昭明”。都下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氓及疆徼之人,闻丧者哀痛。
(取材于《南史·列传四十三·萧统传》)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所易点:评点
B.帝便使万机省:察看
C.多所全宥:宽恕
D.四方氓及疆徼之人庶:百姓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是皂衣何
B.有司统幼
备棺椁米密加振赐
C.不知
D.具言
奏?填塞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或做剧韵,皆属思便成
有时用险韵,都能稍加思考便可作成。
B.是皆可念,我得判否
都是可怜惜的人,我能判决吗?
C.太子因命菲衣减膳
太子便命令(给他)减衣缩食。
D.都下男女,奔走宫门
京城中的男男女女都跑到宫门外(致哀)。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昭明太子萧统是武帝的长子,读书一目数行,过目不忘,才思敏捷,每当出游宴会或饯别亲友时,赋诗可达十数韵。
B.太子十二岁时,在宫内看到司法官员准备判案,就征得同意,接过案子,把司法官员认为要判徒刑以上重罪的都批为杖五十。
C.太子自行冠礼之后开始理政,能明辨是非真伪,并宽以待人;审理案件,所有人都得到赦免或从宽处理,天下都称颂太子仁德。
D.太子关注民生,每逢雨雪不停的天气,就派心腹左右巡视街巷,看到贫困的家庭和在道路上流浪的人,就私下赈济。



2、阅读题  
2009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3月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
假①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②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阁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③,与中国侔④。 (《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假:代理。②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③称制:自称皇帝。④侔:相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足:值得

B.秦为无道,天下苦之苦:痛苦

C.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 稍:逐渐,渐渐

D.败数县而去焉 去:离开,离去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5分)
译文:
②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5分)
译文: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薛万均,本燉煌人,后徙京兆咸阳。父世雄,大业末为涿郡太守,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与艺归款,高祖授万均上柱国、永安郡公。
建德帅众十万寇范阳,艺迎拒之。万均曰:“众寡不敌,宜以计胜。”即教艺羸兵阻水以诱之,万均自以精骑百匿城左。建德师度水,邀半度击之,大败其众。明年,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堞,万均与万彻率死士百人出地道,掩击其背,众惊溃去。 柴绍之讨梁师都也,以万均为副,万彻亦从。距朔方数十里,突厥兵骤至,王师却,万均兄弟横击之,斩其骁将,虏阵欢,乘之,俘杀相。突厥走,遂围师都。诸将以城险未可下,万均曰:“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既而贼果斩师都降。俄从李靖讨吐谷浑。军次青海,万均、万彻各以百骑行前,与虏遇,万均单骑驰突,无敢当者。还语诸将曰:“贼易与。”复驰进击,斩数千级,勇盖三军。追奔至积石山,大风折旗,万均曰:“虏且来!”乃勒兵。俄而虏至,万均直前斩其将,众遂溃,追至图伦碛乃还,与靖会青海。副侯君集击高昌,曲智盛坚守未下,万均麾军进,智盛惧,乃降。进潞国公。
会有诉万均与高昌女子乱,太宗欲穷治。魏徵曰:“君使臣以礼,若所诉实,罪且轻,虚则所失重矣。”诏勿治。后帝幸芙蓉园,坐清宫不谨下狱,忧愤卒。帝惊悼,为举哀,诏陪葬昭陵。后尝赐群臣貘皮,及万彻而误呼万均,怆然曰:“万均朕勋旧,忽口其名,岂死者有知,此赐乎?”因命取焚之,举坐感叹。
(选自《新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堞缘:向上爬,攀援
B.各以百骑行前,与虏遇  卒:通“猝”,猝然,突然
C.乘之,俘杀相藉:抚慰
D.岂死者有知,此赐乎冀:希望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薛万均作战勇猛的一项是(?)(3分)
①邀半度击之,大败其众? ②万均兄弟横击之
③既而贼果斩师都降? ④万均单骑驰突
⑤万均直前斩其将? ⑥万均麾军进,智盛惧,乃降
A.②④⑤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万均本是敦煌人,而且是隋朝官员的后代,但后来他同弟弟跟罗艺一起归顺了唐朝,并和罗艺迎击过窦建德入侵范阳的十万军队。
B.柴绍出讨梁师都时,命薛万均为副帅,万彻也随同出征。离朔方数十里地时,突厥兵马突然而至,唐军退却,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薛氏兄弟却扭转了战局。
C.随同李靖抵达青海征讨吐谷浑时,薛万均所向披靡,还鼓励诸将说贼寇是容易对付的,并第二次驰马杀回敌阵,斩杀敌兵几千人,勇冠三军。
D.有人控告薛万均,虽经魏征劝说,太宗没有追究他,但已心存怨怒,以致后来为一点小事,把他囚禁。薛万均忧愤而亡后,太宗却又非常悲痛。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5分)
?             
(2)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5分)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琊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年十三,遍通《五经》。十五,冠而见其父,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外兄王晏责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飧覆醢。及晏诛,其亲戚成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防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之,遂愈。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或以问孝绪,孝绪曰:“青溪皇家旧宅。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节选自《梁书》卷五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松子于瀛海——迹:追寻踪迹
B.以免尘——累:劳累
C.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颠覆:倾败
D.欲而不敢——造:拜访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阮孝绪有“隐士”风范的一组是(? )
①幼至孝,性沉静
②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
③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
④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⑤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
⑥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阮孝绪不是阮胤之的亲生儿子,胤之的母亲周氏死时,有遗产百万,但孝绪一点没留。
B.阮孝绪之所以少与表哥王晏交往,是因为他不喜欢表哥的为人。
C.阮孝绪为人至孝,母亲有病,他心有所感,不需兄弟召唤,就主动返回。
D.阮孝绪不贪财这一性情,主要通过他对待遗产和亲友馈赠两件事的态度上来表现的。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见”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相常日稀
②君既若
③路转溪桥忽
④风吹草低牛羊
⑤渐愁煎迫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⑤/③/④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