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②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③茶。
【注释】①箨龙,就是笋。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③瓯:一种茶具。
小题1:诗人如何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从全诗看诗人抒发了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①以景写“幽”,通过“湖山胜处”“槐柳阴阴”“野径幽幽”等景象写出了环境之
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通过描写白鹭不时自蓝天飞到湖边悠然觅食,安详不惊的
场景,突出环境清幽 ③以声衬“幽”,绿草丛中,鸣蛙处处,体现环境之幽。
小题1: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的闲适之情。②尾联“叹息”,叹往日
旧交零落殆尽,顿生寂寞惆怅之情。(各2分,共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能力,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题1:同是描写春天,这两首诗在内容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说明。(5分)
小题2: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见功夫,如韩诗中的“惊”或“嫌”,高诗中的“拂”“醉”或“忙”。请从两诗中任选两字分析其妙处。(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5分)(1)地点不同,韩诗写庭院,高诗写野外。(2)时间不同,韩诗写初春,高诗写盛春。(3)天气不同,韩诗写雪天,高诗写晴天。(4)景物不同,韩诗写雪、草(芽),高诗写草、莺、杨柳、儿童、纸鸢等。
小题2:(6分)“惊”表现了作者初见草芽时的惊讶与喜悦。
“嫌”运用拟人手法,明写雪,暗写人,表达了盼春早来的急切之情。
“醉”运用拟人手法,明写杨柳,暗写诗人,表现了作者陶醉于春天的美景。
“忙”表现了儿童急切的心情,同时也描绘了一群儿童放风筝的热闹场面。
“拂”表现了杨柳枝条的柔媚多姿。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可结合着两首诗歌的具体语句,分析它们在内容上的不同。可从时间、地点、天气、景物等角度分析作答。例如,在地点上的不同,可分别从韩诗中“庭”、高诗中的“堤”得出前者在庭院,后者在野外。以此类推即可。
小题2: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先从“惊”“嫌”“拂”“醉”“忙”中任意选出两个字,然后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如拟人等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小题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小题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驿站秋夜难眠图
【小题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诗的题目——葛溪驿以及诗句“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等加以分析概括,得出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首联落笔就从情上布景。“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行役之人每于独眠客舍之夜最易萌生思乡之情。而天公不作美,今夜悬挂于天庭的,意是半轮“缺月”,且月色“昏昏”.“漏未央”是诗人侧耳枕上之所闻,“未央”两字,不仅暗示入夜已深,且摹写诗人对漏声的敏感与厌烦心情如见。更兼一灯如豆,忽明忽暗,独卧秋床的诗人辗转反侧可想而知了。颔联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乡思之愁。颈联另出一意,写忧国之思,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似直而曲,有含蓄不尽之妙。尾联中“行人”实即诗人自指,诗人挨到天明,重登征途,顾视四野,仍无可供娱心悦目之事,惟有一片鸣蝉之声聒噪耳际。全诗以作者的深情敏感为契机,抒写了强烈的忧国忧家的感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南?邻?
杜甫(唐)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小题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诗歌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的隐士。(2分)
小题2:分析作者是如何刻划这个形象的。(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答到“安贫乐道”或“清贫”、得1分,再答到“诚恳热情”或“热情好客”“不孤僻”等方面再得1分)
小题1:从正侧面角度。正面刻划:如直接写他的装束“乌角巾”;虽有“园收芋栗”,境况却不富裕。侧面刻划:从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常常有宾客至家,平时不孤僻;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居家环境清幽,可见他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竟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侧面四点写出两点即可? /?从锦里先生的装束、家境、家人、环境、待客等多个角度谈也可以,内容与上面大致相同,谈到三个角度即可得满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斜月沉沉藏海雾,__________。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__________?,____?__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
(3)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参考答案:
(1)碣石潇湘无限路。落月摇情满江树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3)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潇湘”、“修”、“ 舸舰”、“ 舳”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