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3-15 16:41:37 【

1、写作题  以“不寻常的春天”为话题作文写一片文章,文体不限,800字左右。


参考答案:迟到的春天
冬 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黎明前的黑暗是为了等待破晓的曙光;密林下的绿荫是为了抵挡夏日的骄阳;或许那寒冬中的冰雪正是为了验证生命的重量!
第一场白雪飘下,欣喜。
第二场风雪袭来,惊奇。
第三场暴雪肆虐,震憾!
暴雪把江南的土地覆盖,但风中却飘起了绿丝带,那是冬与春的相牵的纽带;暴雪把南方的电路断开,但是空中却站起了营连排,那是春天的力量在抗灾。
寒风中,有站着熟睡的脸庞,那是除冰的战士在风中屹立,他们再累,却也舍不得躺下。雪地上,有三个落下的安全帽,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主人身边,因为主人已将满腔热血洒向了大地,于是它成了雪地中独树一帜的风景。电塔虽然倒下,但是有不惧生死、奔赴抗击冰雪一线的中华儿女让它重新站起,那输送的不仅是电,更是颗颗真心与真心的串联。
因为我们万众一心,于是看到了除夕夜的万家灯火;因为我们十指连心,于是春风中开动了畅行的列车。
大雪纷飞,纷飞的还有人民抗灾的激情;傲雪迎春,春天早已提前在中国人的心里扎根。
今天,冬去春回。
四季轮回,这是不变的法则;但多久的轮回才能有今天这样的一次心动?站在冬天与春天转角的地方,站在一段生命与另一段生命的罅隙,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春天来了,虽然今年的春天来得很迟,但春天毕竟是来了。
请看:
春风已把柳梢染绿,大雁在天空写下了回家的惊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花的洪流,奔泻着酩酊的芬芳,冲毁了冬的镣铐。握着阳光的手,叩响了春天的门环。
点评
初读本文,似乎有离题之嫌。细想,感叹作者的构思的巧妙。题为“迟到的春天”,本就赋予春天不寻常的意义;从名句开篇,开始对冬雪的描写,引出“抗冰救灾”的时事,作者用高度概括的文字展示了抗冰救灾中几个感动中国的细节。而“大雪纷飞,纷飞的还有人民抗灾的激情;傲雪迎春,春天早已提前在中国人的心里扎根。”一句则巧妙过渡,转入对春之叙说,简笔绘春景,而重在写迟到的春天带来的感动。也许,正是因为经历一场暴雪寒冬,迟到的春天便因此而有了更为不寻常的意义。
春天的故事
“现在播送天气预报……后天晴,东南风,五级……”电视机里传来播音员柔和的声音。
书桌旁,女孩正埋头写作业,黄黄的灯光将她的身影倒映在墙上,一串风铃淹没在影子中,一动也不动。隔壁,妈妈坐在沙发上看完了天气预报,等着电视剧的开始。然而,在电视剧即将开始的前一秒,她反射似的跳起来,拖着鞋噼哩叭啦地进了厨房。
一会儿,浓浓的奶香弥漫了整个房间。她端着牛奶,轻轻踱到门口,慢慢开门。女孩听到动静,抬头看了一下,重重地打了一个哈欠。
牛奶放在桌上,女孩怯怯地问:“我能睡了吗?”
“作业做完了吗?”
“做完了。”
“拿来,给我检查。”
女孩把作业本递过去,封面上清晰地写着“初中二年级”。
“我布置的呢?”
“差不多了。明天做吧,我好困。”
“不行,只有一年就中考了,不勤奋怎么行呢?”
她关了门出去,临走时看了看闹钟:9:30。
吊着的风铃依旧躲在黑暗中不肯晃动一下。
女孩拿着书本随意翻了一下,可脑袋里已灌不进任何东西了。
“妈,已经是春天了,明天又是周六,几个同学邀我去放风筝。”
“放什么风筝啊?明天抓紧时间复习,迎接考试!”
“嗯!”女孩垂头丧气。
9:40……9:50……10:00……闹钟指针走过的声音在夜晚显得特别响亮。
妈妈又进来了,拿起女孩的作文:“明天,同学们快乐地奔跑着,春风也欢快地吹着,风筝也快乐的飘着……”
“风怎么很欢乐呢?只可能是猛烈的,风筝怎么能快乐地飘着呢?还有明天?”妈妈自言自语着,然后是脚步声、门响声,还有很清晰的叹气声:这孩子是怎么啦。
女孩站起身,打开窗户,一阵风吹来,吹乱了女孩的头发。奇怪的是,悬挂的风铃竟然没有声音……
“现在播送天气预报:明天晴,无风……”
点评
本文似一篇微型小说,平常简洁的故事,不加雕饰的文字,却有着巧妙的构思和耐人寻味的主题。文章通过对女孩周末晚上在妈妈的监督下做作业的描写,展示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的心灵渴望。首尾两次出现的天气预报,文中反复出现的闹钟,还有没有声响的风铃等细节描写精巧别致,极富表现力。“放风筝”的愿望竟然得不到满足,以小见大,意蕴深刻。
心中,春光灿烂
花已开遍原野,我却还不曾察觉。
窗外,忽然一只风筝晃晃悠悠地在蓝天下穿行,在平淡无味的生活中突然多了一丝春意。这才发觉,春天来了,真真切切地来了。
而我却还埋藏在冬天里,过着随意无趣自以为舒服的生活。整天嗑瓜子,与同学聊天,睡觉,这仿佛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了。
整天捧着《郭敬明小说集》看得津津有味,沉迷于虚幻的梦影里,但还是那样的痴迷。此刻有一种东西正从我的手里流逝,我知道那是时间在推移。
四季轮回,不经意的来,不经意的去,而我只是将那逝去的感受模糊成一种迷离。
课堂上,自然是心不在焉,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会下滑,而身旁的一些人……
母亲说,我愿意是甘泉,只愿能滋润你的心田。所以你要加油!
父亲说,你看见我手中的烟了吗?我就像它燃烧了自己的生命而带给你幸福,所以你要努力!
班主任说,当你不知道要怎么读书的时候,你就要看着我是怎样教书的。所以,你们要进步!
物理老师说,在电路图中,只有电池储备好了能量,灯泡才能发出强烈的光,所以,你们要勤奋!
英语老师说,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way,所以,你们要……
几个大大的感叹号让我惊异,可我却还是重复着我自己的生活,耳朵里丝毫未进一句话,虽然,我知道我要加油了。
一节一节的课很快便从我身边溜走了,又是语文晚自习,老师说去五楼看节目抄语录。
我机械地收好笔记本随着人群向上涌,不经意间看见了楼下的一块草坪,都已经绿了。是啊,春意正在蔓延,而我的心还是茫茫冬天。心中泛起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五楼。屏幕上是《情满中国——抗击冰雪专题文艺晚会》。当我看到那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画面时,我惊呆了。“一些汽车上和人的手臂上都挂上了绿丝带,这些都是无偿在冰雪中接送老人和妇女儿童,在微笑中搀扶,在人群中互助,这些绿丝带更飘扬在人们的心中,化成温情,凝固力量,展示信念……冰雪是严酷的,但有着一条绿色将所有人的心系在了一起,互相温暖,那么这个冬天就变得不再寒冷。大雪可以冰封天地,但无法阻挡春天的温暖……”画面还在播放,绿丝带在我的心中蔓延,此时,我的心中一片春光。
不知不觉中,一滴眼泪滑过眼前。是的,那是感动的泪。
我知道,那是心中的春天,开出了一朵灿烂的鲜花。
点评
这篇文章扣住的是“春天的独特情怀”。文章主要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首先浓墨重彩地抒写自己内心的落寞无聊之感,父母师长的教诲与提醒,我的心灵却似冰冻般冷漠。而“情满中国”正如春风般唤醒了我沉寂的心灵。春天不仅显于季节轮回,更重要的是心灵春花灿烂。


本题解析:这个话题,当属条件类话题作文。写作本文,关键是读透两个条件:
关键词一:“春天”,所叙之事,必须发生在春天;抒发感情、生发议论都必须关联“春天”这一季节主题。
关键词二:“不寻常”,就是不同于其它季节,不同于以往的春天。在这个春天里,发生的不寻常的故事,体会到耐人寻味的感受,或者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收获。
这个话题作文的亮点,在于写好这个“不寻常”。
我们可以从“春天的故事”这一角度构思。在某一个春天里,曾经发生过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可以是自我,也可以是他人。这一种经历,这一幕感动改变了我的生活,启迪了我的思想,丰富了我的智慧。这就是一种“不寻常”。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为了追求“不寻常”,而虚构离奇夸张的故事情节,失去了真实的生活基础,反而成为文章的败笔。
我们也可以从“春天的情怀”这一角度构思。这个思路应该贴近一般同学的写作与生活基础。因为,春天的记忆,总是大同小异,春暖花开,春意盎然,走进春天,拥抱春光,总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那么“感受的不寻常”就有文可写了,每一个人面对大好春光总是有着不同的感受与丰富绚烂的遐想。特别是能结合微型故事生活细节写出别致的春天情怀,文章更为动人。
需要提及的是,对社会时事关注较多,能够及时捕捉到时代焦点、把准时代脉搏的同学,不妨结合“不寻常的春天”写出充满时代气息的鲜活文章来。如“春天”总是与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紧密联系在一起。如“爸爸种田再也不交税”、“家乡开建新农村”、“今春上学不交费”等都是发生在春天的时事身边事。以小见大、扣合时代总是能给人阅读的新鲜。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敬畏,本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指恭敬有礼,“畏”指心存忧惧。
(1)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2)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宋·吕祖谦)
(3)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恢复人对自然的崇敬心理。(汤因比《展望二十一世纪》)
但是如今有些人已经或正在失去敬畏之心,有的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有的失去了对真理的敬畏,有的失去了对人民的敬畏,有的失去了对历史的敬畏,有的失去了对法度的敬畏,有的失去了对道德的敬畏……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感悟及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以“敬畏”为题,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敬畏生命
5月12日14时28分,几万人的生命便在这一刻成为了永恒。灾难就像一只吞噬人生命的魔兽,无论你的生命是贫贱的还是高贵的,无论你是高官还是平民,无论你做了多少造福人类的好事还是做过多少祸国殃民的坏事,灾难的魔兽都会毫不留情的将生命之花摧折。那一刻我真正感到了生命的脆弱。生命就像一茎易折的苇草,一场狂风就变成了飘零的败絮,生命就像易碎的花瓶,经不起一点点碰撞。在自然灾难面前,生命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伤感和悲痛。
然而在生命的悲壮中,总有一些让我们敬畏的东西。
崖缝中的松树,只要有一抔土,便能在最贫瘠的土壤中傲然挺立;巨石下的小草,只要有一点缝隙,便能冲破黑暗寻找到光明;沙漠中的胡杨,只要沙海中有一口水,它便让生命之根深扎地下。面对这些顽强的生命,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敬畏它,敬畏生命的顽强,敬畏生命的力量,敬畏生命的悲壮。
四川地震中,有很多被困在废墟中的生命,都让我肃然起敬!
九天整整216小时,一名身负重伤的女工,靠着吃蚯蚓吃野果,以顽强的毅力和对生命的渴望,与死神做着生命的角逐,当被救出后,她的嘴里还在嗫嚅着:“我要活下去,一定要坚持下去。”216小时,这是生命的奇迹,这是脆弱的生命迸发出的超越极限的力量。
当直升机发现她时,她已经一人在大山里转了七天七夜,跟随乡亲们转移时,她掉队了,由于地震使得整个地貌都发生了变化,她迷路了。她拖着一条假肢,在山里转了七天七夜。救援战士发现她时,她已奄奄一息,但当战士们小心的给她喂了一些水后,她渐渐清醒过来。少量进食后,她便能站起来自己行走。她说,我身体致残后,什么苦都吃过,我什么都不怕。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坚强,看到了让死神却步的威严。
死神能够吞噬人的生命,但死神却无法阻挡人类渴望生命、热爱生命的追求。在困境中,人类迸发出的巨大的潜在能量,会支撑起脆弱的躯体,超越生理极限,超越生命极限,生命在那一刻经历的是考验,获得的是敬畏和生命质量的升华!
生命在悲壮中,让我肃然起敬!


本题解析: “敬畏”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但用它来作文,却非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可。我们从小听得较多的是一往无前、勇敢无畏这些充满英雄气概的词句,其实人还是应该有所敬畏的。
西谚说:“上帝要叫谁灭亡,必先让他疯狂。”纵观古今,多少曾经辉煌的才俊豪杰,都是因为变得心中无所敬畏而招致失败、走向没落的。
作为一个民族,如果真的做到了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一点敬畏心理,则必会做出许多愚蠢之事。敬畏就是对规律的尊重,就是对自我的约束,就是对理性的崇尚,就是对自由的追求。
有所敬畏是一种很好的心态,它可以使人多一份冷静理智,多一份从容平和,多一份谦卑审慎,多一份安详宁静。在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时候须留一份敬畏。
写作此题,可评史、议事,也可诉说体验、抒写感想。
参考立意:
1、敬畏生命(自然、知识、科学、风俗、宗教、理想……)
2、敬畏是一种良好的心态
3、生命中要所敬畏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40分)
在《韩非子·喻老篇》里有这样一个故事:箕子发现纣王的生活越来越腐败,便经常通过宫中的侍从打听消息。一天,他问侍从:“现在,纣王吃饭时还用竹筷子吗?”侍从说:“不再用竹筷子,已经改用象牙筷子了。” 箕子说:“用象牙筷子,还会再使用陶琬吗?必然要配玉器啊。用象牙筷、玉器皿,还会吃一般的饭菜吗?必然要吃山珍海味啊。吃山珍海味,还会住芦苇屋子吗?必然要盖阁楼啊。”侍从说:“你分析得很对,现在大王正准备盖楼阁呢。” 箕子说:“商朝怕是不会长久了。”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有过类似的故事吗?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与材料相关。(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欲壑难填,知足常乐
在《韩非子·喻老篇》里有这样一个故事:箕子发现纣王的生活越来越腐败,便经常通过宫中的侍从打听消息。一天,他问侍从: “现在,纣王吃饭时还用竹筷子吗?”侍从说: “不再用竹筷子,已经改用象牙筷子了。”箕子说: “用象牙筷子,还会再使用陶碗吗?必然要配玉器啊。用象牙筷、玉器皿,还会吃一般的饭菜吗?必然要吃山珍海味啊。吃山珍海味,还会住苇草屋子吗?必然要盖楼阁啊。”侍从说: “你分析得很对,现在大王正准备盖楼阁呢。”箕子说: “由此看来,商朝怕是不会长久了。”箕子能够从商纣王用筷子的变化,预见商朝的灭亡,在于箕子明白“欲壑难填”“贪婪亡国”的道理。
是啊,人们的欲望是无尽的,得到之后总想再得到更多,就如同赢了钱的赌徒,总希望再赢更多的钱。其实,赌场上是没有真正赢家的,那些暂时的赢家,因为贪得无厌,最终血本无归。人生也是如此,对物质的占有欲愈强,就会愈不满足,最终只能沦为物欲的奴隶而远离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因此,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诱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知足,不要掉进贪婪的陷阱。衣,可以蔽体保暖,足矣,何必非要穿金戴银;食,可以果腹充饥,足矣,何必非要山珍海味;住,可以遮风挡雨,足矣,何必非要富丽堂皇……
然而,很多人却不能悟透知足常乐的道理。究其原因,是攀比心理在作祟:看到别人穿名牌,自己也要穿;看到别人换了大房子,自己也要换;看到别人买了高档车,自己也要买……比来比去,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那么也永远体味不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其实,物质的富足给人们带来的多是安逸享受,而精神的充实却能为人的灵魂找到一个美丽的栖息地。挣脱物欲的羁绊,我们的心灵才会更加舒展自如。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 “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比如最好的房间,就是必需的物品一个也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我想每一个人都要好好去品味哲人的话,莫使物欲羁绊我们前行的脚步。
贪欲的背后有魔鬼
有一匹马,它嫌磨坊活多而乞求到农夫家,嫌农夫给的饲料少而转到皮匠家,到皮匠家不干活,饲料又好。好不惬意。然而好景不长,它的皮被剥下来做了皮料。这匹马只为了少干一点活,多吃一些饲料而付出了生命做为代价,只为了一丝薄利而陷入泥潭,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所以我认为贪欲的背后有魔鬼。
宋朝秦桧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卖国贼,他为了使自己官职得到保障,给民族英雄岳飞加上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并将岳飞之子岳云一并斩首,想必他是要斩草除根以免岳家人报复,却在不久之后因为惧怕此事大病而死。秦桧得到了一个小小的官职却付出性命做为代价,连愚人都会知道不值得,何况他秦桧乎?但是在贪欲的引诱下做错选择,反而落入魔鬼手中。
贪欲问题不只存在于中国还发生在太平洋对岸的美国。
庞氏骗局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招数,一旦提款便止不住洪流。麦道夫以自己从事金融投资业的背景吸引了不少钱,并且由小到大,用大数目填补小提款,钱多得不亦乐乎。如果到死都没有人识出他使用的庞氏骗局,那么他就是上帝,可他偏偏不会成为上帝。2008年金融海啸冲击华尔街,银行倒闭,哀鸿遍野,在客户给麦道夫打电话要求提款时,麦道夫呆住了,他把人家的钱挥霍一空,哪还能给人家回款,只好接受法律制裁。麦道夫因为贪图钱财而惹祸上身,受到150年的监禁,永世与外界隔绝,这样做就是因为没有控制住自己,贪便宜吃大亏。
虽然贪欲后面有魔鬼,但是也分伤害的程度,有些人贪图利益会受到警诫,有人会受惩罚,不管受到什么样的压制,都是遇到魔鬼。所以,魔鬼无论大小都藏在贪欲后面。
古人云:君子不食嗟来之食。因为那样做虽然得到一顿饱饭的利益,却会撞到丧失尊严这个魔鬼,得不偿失。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有贪欲,因为它的背后就是魔鬼。


本题解析:材料主要涉及两个写作对象,一个是箕子,一个是纣王。相对而言,纣王更重要的写作对象,从他的得陇望蜀的行为,以及箕子对他的评价来看,本文审题立意最佳角度是“贪婪和欲望”;当然也可以从箕子这个人物入手立意,谈论“见微知著”。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父亲的背影是朱自清一生的思念,母亲的守望是史铁生永远的温暖,梁任公的神采是梁实秋珍贵的回忆,大堰河的手是艾青幸福的呵护,荆轲的不顾而去是易水诀别的决绝,志摩的挥手是再别康桥的定格……总有一些特征成为一个人在我们心目中永恒的标志,从而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给我们真情,给我们思考。
  你身边也一定有这样一个人,他(她)的某一个特征会触动你的心灵,带给你深刻的影响,请以“某某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注意记叙要选好角度有波澜,刻画人物凸显个性。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作文:(60分)
请以“知足让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填空补全题目。2、字数不少于750字。3、文体为议论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关于题目的理解。这是个半命题作文。“知足”的“足”是足够、充足的意思,知足,就是一种满足。因此,本作文命题实际上就是来回答满足的作用。对此,我们应该围绕满足带给人哪些方面的影响来考虑问题。横线上所补充的部分,就是我们所思考的结果。它可以指向积极的,也可指向消极的。指向积极的,比如知足让人常乐,知足让人知不足,知足让人上进等;指向消极的,比如知足让人平庸,知足让人不思进取等。
本篇要求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50字。写议论文,就要弄清写这篇议论文的论点是什么,用什么论据,采用什么论证方法等。本文作文题目是个主谓短语,这篇议论文的论点就是文章的题目。因此,在补写题目的时候就要考虑好了,自己补写出来的题目就是自己论证的论点,那就要考虑自己的可操作性。那就是这个题目,自己好不好写,对这方面的相关问题熟悉不熟悉,有没有什么好的材料。这些考虑清楚了,就可以定题目,着手考虑文章的结构,开始写作了。
点评:作文形式分为命题、半命题、材料、漫画、话题作文等几种形式。从为文范围来讲,命题作文的范围是较狭窄的,半命题作文则有了一定的自由度。这种自由度,主要来自于自己补充的那一部分。在自己补充作文题目时,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明白作文题目有无要求和限制,没有明确提出的,是否有隐含的条件和限制。一是有利于自己的写作,有利于自己写作能力的发挥,不能作茧自缚。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