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运用题 班上举行节日文化主题班会,李明同学先介绍了“元宵节”,接下来韩梅同学将介绍“中秋节”,这时班会主持人需要说一段话,将前后两位同学的节日介绍串联起来。请你为班会主持人写一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语意连贯,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团圆甜美的元宵,还是圆如明月的月饼,都无法化解游子的羁旅愁绪。重温了李明介绍的“元宵节”,下面再由韩梅引领我们去回味那寄予了无限思念之情的“中秋节”。
(示例二)亲爱的同学们,中华传统节日意蕴丰富。李明介绍的“元宵节”寄予了人们对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期盼,下面再由韩梅同学为我们展示“中秋节”中蕴涵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团圆之意。
本题解析:答题时首先明确主持的场合,是节日文化的主题班会,因此串联时应围绕这一主题,力求简短扼要,衔接巧妙自然,且和谐得体。完成题目时首先要寻找相关的串联点:“元宵节”“中秋节”都是传统的文化节日,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但又各有特点。据此,确定串台词的内容:可先点明二者的相同点,然后由前者的特点引出后者。具体进行表述时,应仔细揣摩语言的形式。
规范导引 解题方法
1.要寻出上下消息或节日内容的异或同。
2.适当使用一些衔接词语,如“刚才……接下来……”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B.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
C.字义丰富是汉字的一大特点,掌握了常用字的字义有利于理解词语,汉语中很多词可以望文生义,望文知义。
D.我们全体女民兵向你们男同志挑战,十天过去,那样赶不上你们,我们甘败下风,自动解散。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贬义。不能表示紧跟潮流。)
(官样文章,讽刺那些空话套话连篇的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贬义。)
(望文生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贬义。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具备 万事俱备 风声 谈笑风生
B、求实 实事求是 世故 人情事故
C、陈规 墨守成规 精心 漫不经心
D、直接 直截了当 剧增 与日俱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组成语和俗语意思差别最大的一项是(?)
A.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
B.心照不宣—打开天窗说亮话
C.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
D.越俎代庖—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直言不讳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扎针/挣扎?
B.累赘/积累?
C.饮料/饮马?
D.道行/内行?
钻研/钻石?
阻塞/塞住?
碑帖/妥帖?
翘首/翘尾巴?
载歌载舞/三年五载?
商贾云集/余勇可贾?
强弩之末/强人所难?
一撇一捺/撇开不管?
惟妙惟肖/不肖子孙
中医诊脉/脉脉含情
长吁短叹/吁请救助
疾风劲草/刚劲有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