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三)
2019-03-15 22:52:18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8分)
模范教师
许行
千不该万不该,到这鬼地方来看什么复式教学。县教育局这位女局长有些后悔了。眼前一道平时只踩着石头就可以过去的小溪,不知什么时候涨了水,不深不浅刚好把几块踩着过河的大石头给漫过了。
陪同的乡教育助理,也是个女的。这该死的小溪涨水也不看个时候,闹得她们进退两难,欲进得趟水,欲退又到了村口……
幸好这时她们要看的复式教学跛教员很懂事,已迎过河来:“来吧,我背你们过去。”
局长同跛教员握握手,只手指搭搭边,一看跛教员的手,手指甲很长,里边带着黑泥,便赶紧松开了。她仔细看看这跛教员,三十多岁,面黄肌瘦,一身制服皱皱巴巴,好像刚从箱子里掏出来的。右腿短一点,有点跛脚,走起路来一歪一歪的。光着两只脚,沾满了泥水。让他背,她有些踌躇,他会不会把自己摔在水里?她这略微发胖的身体细皮嫩肉,摔一下准不轻。可不让他背,这五月北方的溪水还扎骨凉……
都怪下边把这跛教员说神了,一个班上同时教三个年级,学习成绩、纪律如何好……
都怪自己耳朵软,弄到这儿来受罪。教育助理似乎看出局长的心理,她说:“没问题,他经常背学生。”背学生过河上学,原也是他先进事迹中很重要的一条。
局长说:“那么 你先过吧!”她想背个大人可跟背个学生不一样,她得看看。
没费多大劲,跛子教员就把教育助理背了过去。
局长忸忸怩怩趴在跛教员身上,立即闻到一股打鼻子的汗味,她不由皱起眉头,屏息着鼻子,强忍着恶心。
进村到了一间平房前,二十多个高矮不齐的学生,都痴呆呆地在那里列队等着呢。局长心里又一阵翻腾,这也算个学校?
局长、教育助理被让到跛教员家里休息。一间草房黑咕隆咚,女人孩子一铺土炕。女人用衣襟擦擦碗给倒杯开水,局长未敢动。教育助理连忙把那碗水拿起来摇晃了半天,然后倒掉,又重新给局长倒了一碗,局长依然未动。跛教员吩咐女人赶紧杀鸡做饭,局长忙着制止,教育助理也说不用做,局长回乡里去吃。
就听了一堂课,局长的屁股在巴掌宽的长凳上早就硌痛了。尽管跛教员教得很认真,学生觉得很认真,跛教员有些精彩的讲授和安排,把二十多个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调动起来,却没有把局长的注意力,从对长凳的诅咒上吸引过来。
可局长往那儿一坐,跛教员就受宠若惊、感激涕零了。他觉得这是一种殊荣,一直到送走局长后,他还长时间处于一种荣耀感的兴奋状态。
年终县里评选模范教师,乡里把他报了上去,并且去开会的教育助理还特意跟局长提了提。不过,局长一想到那次下乡听课就很不舒服,那讨厌的溪水,那带黑泥的长指甲,那腥咸的汗臭味,那脏衣襟擦过的喝水碗,那硌痛屁股的长条凳……
局长说:“中小学教员拔尖人多,县里有些有有头有脸的老教师都摆不平,让他好好干,下次再说吧!”
教育助理把这话捎给跛教员,他很受鼓舞,连说“那是,那是……”
下次他依然没有评上,他想自己总有不够的地方,特别是跟县里那些资深望重的老教师比,自己还上不得台面,便更加努力。
这年小溪涨水,跛教员背学生,不慎摔倒在水里,腿瘸得更厉害,就拄着拐杖上课了。村民感到不平,怎么这么好的老师连个模范都不给?找到教育助理,教育助理也很同情,说等到年底评选时再争取争取。到了年底跛教员已病倒了,病得很重。教育助理从县里参加表扬模范教师大会回来,敲锣打鼓捧了一张“模范教师”的奖状,来到了跛教员家。村民们也很高兴,他终于得了他该得到的。跛教员于朦朦胧胧中看了一眼,面色一阵晕红,嘴角上绽出来个欣慰的笑容,但随即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睁开……
教育助理顿时号啕大哭。把那奖状一下子摔在了地上,众人一愣,捡起来看时,那奖状上连个红印巴巴都没有。
(原文略有改动)
小题1:概括小说中“跛教员”的形象特点。(4分)
小题2:第四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效果?(4分)
小题3:“教育助理”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结合文本,分析本文以“模范教师”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共2分)
可是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而贝多芬所做到的一点,也是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子,有时清醒就出些洋相或者显示出格调不高的一点,在于他把音乐完全用作了表现心情的手段,并且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着旧的乐式:但是他加给它们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思想高度的那种最高的激情,使得产生于感觉的激情显得仅仅是感官上的享受,于是他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之下竟还有什么样式存在着了。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时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用了另外几个很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从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他抛出了同时使用音阶上所有单音的可怖的和弦。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萧伯纳《贝多芬百年祭》)
小题1:对上面文段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乐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创造乐式带来感官的享受,也在于表达出感情。
B.贝多芬会有出洋相或格调不高的行为,以致别的音乐家把他当做疯子。
C.贝多芬音乐里蕴含的激情达到思想高度,远超于带来感官享受的激情。
D.贝多芬既能设计出好乐式,又能根据感情的需要突破旧有乐式的限制。



3、阅读题  阅读《发明与发现的国家》中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由于现代科学是从17世纪在欧洲兴起的那个运动中诞生的,因此也许有人在评价过去的科学和技术时,会以它是否曾对这个运动作出过直接贡献来作为标准。中国的发现和发明在这一方面的贡献实际上究竟有多大,还有待研究。可是,即使假定研究的结果证明中国在这方面并未作出什么?贡?献,那么,是不是有任何理由贬低?研究中国?的发明创造的价值呢?不管怎样,事情就是这样:世界只有一个。全世界人民必须共同生活在这个由于飞机和无线电的发明而日益缩小的世界内。如果一个人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先驱者们的成就能像了解他们自?己的文化先驱者们的成就那样清楚,那他就必定能对其他民族的成就给予应有的了解和赞赏。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一种新的大同世界的黎明时期。假使人类能战胜那些掌握着前所未有的强权而不负责任的人们所?带来的危机,那么,大同世界的观念便能把一切国家的劳动人民团结成一个共同的、合作的社会。这座大厦的柱石就是相互间的谅解。
1.选段第一句中“那个运动”指什?么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谈谈作者心中的“大同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5分)
这个问题这几天我们学堂里头大家讨论得很热心。自然我们大部分都是赞成剪发的。有两三个同学很想把辫子剪去,但是又怕发生别的问题,所以终于没有剪。大家都没有决心,又没有勇气……做一个先锋,的确很不容易。我们应该在报纸上多多鼓吹……
小题1:小说中的这个“先锋”是谁?
?
小题2:请简述与琴“剪发”相关的情节内容。
?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人们对DNA检测的误解
  我们常常在一些电视剧中看到,那些进行DNA检测的法医们一边聊天,一边摇晃试管,只要按一下按钮,鉴定结果就出来了。然而,真实情况远非这么简单。事实上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即使是在人命关天的特殊案件中,DNA检测至少也要48小时才能加急完成。
  DNA鉴定的检测速度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常常会有一些研究机构声称发明了几小时就能出DNA检测结果的仪器。比如,早在2004年,新加坡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就利用生物芯片技术研制出了一种快捷有效的DNA检测器,它只需一滴血就能在两小时之内获知DNA检测结果。这种仪器的优点是能快速地将含有DNA的白细胞与红细胞进行分离,其生物芯片可以先将白细胞过滤出来,然后从中提取出DNA,再作进一步分析即可。这样,以往长达两天的检测过程可以缩短到不到两小时。这种快速DNA检测仪器听起来很不错,但实际上这样的仪器仅仅适用于医学研究,因为使用这种仪器需要较大血量的样品——一滴鲜血,而在刑案现场通常只留下一些干涸的血迹,很难找到这样的新鲜血滴。事实上,在侦破案件时,能找到几毫微克的血迹样品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一滴血的血量至少有几百毫克!因此,快速检测仪器目前暂时不适用于刑侦工作。?
  DNA检测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DNA检测中,检测人员首先得查找到可用的DNA样本,这意味着他们可能需要找遍调查人员送到实验室的大量证据物品,通常是衣服。他们必须知道谁穿过哪件衣服,谁在上面留下了血迹。一旦查找到合适的样本,就要设法从样本上提取DNA,而且数量必须足够用于检测,一般要1~2毫微克。之后,这些微量的DNA被放入分子复制机中进行复制,顺便被打上标签。之后,这些结果被输入到遗传分析器中,最后得出DNA检测结果。
  即便能进行DNA检测快速分析,也并不意味着就能获得所期望的结果。美国联邦调查局的DNA检测人员发现,日光、加热、湿气和年限都能破坏DNA。尽管他们已经能成功地对警方在室温下保存长达数十年的材料进行分析,但如果材料在太阳下晒过几天,DNA就被破坏了。
  遗传分析器重点检测DNA上13个不同的位点,虽然检测人员并不知道这些位点与人的哪些身体特征相关联,但知道不同个体的这些位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缺少这13个位点的DNA样本不能用来准确鉴别身份,但可用于排除嫌疑犯。在一些案件中,调查人员甚至只能据此区分DNA样本是来自男性还是女性。当然,只要样本完好无损,通常就可以获得13个完整的位点。罪犯的DNA检测结果最终都要被输入罪犯样本数据库中。
1.下列关于“DNA检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DNA检测在目前的条件下,即使是加急也必须至少48小时才能得出结果。
B.DNA检测的速度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可是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C.DNA检测需要可用的DNA样本,而在一些情况下,这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
D.DNA检测不一定能获得预期结果,日光、加热、湿气和年限都能破坏DNA。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物芯片能够过滤出红细胞中的白细胞来,然后从中提取出DNA,这样一来,检测过程就可以大大缩短。
B.医学研究可以得到大血量的样品,而刑事案件通常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DNA快速检测仪器还有局限性。
C.只要找到合适的样本,就能提取到DNA,如果样本数量足够,就可通过遗传分析器,得出DNA检测结果。
D.DNA的检测结果,无法提供罪犯身体特征方面的信息,但可以依据不同个体DNA的差异性来排除嫌疑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在犯罪现场找到了几百毫克的血液,检测人员就能够通过快速检测仪器在短时间内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B.生物芯片技术对DNA检测技术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先进的DNA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会促进刑侦工作开展。
C.长期的日光暴晒,高温炙烤,或湿气侵蚀可以破坏DNA,即使用先进的检测仪器检测,也难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D.只要DNA样本完好无损,就能确定样本主人的性别,还能将DNA检测结果与罪犯样本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名句名篇默写..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