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A.孔子和孟子二人的个性不同。 B.《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 C.从孔子到孟子,中国的局势起了很大的变化。 D.孟子所说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D (“《孟子》地位高于《论语》”属于无中生有。)?
小题2:C (C是根本原因,也是最主要原因。D.原文“‘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小题3:B (A.孔子所说的是指他个人的成长经历,而非他的学说。C.战国时代的动乱大大超过春秋时期,但不等于给社会造成了全面的动荡。D.原文是“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去掉比较对象,判断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托尔斯泰传
[法]罗曼·罗兰
①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只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更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是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这神圣的回忆,表示我的感激与敬爱。
②我懂得,托尔斯泰在我的精神上将永不会磨灭。1886年,俄罗斯艺术的美妙的花朵终于在法兰西土地上出现了。托尔斯泰的译本在所有书店中同时发售,而且是争先恐后般的速度与狂热。1885至1887年间,巴黎印行了《战争与和平》等很多作品。在几个月中,几星期中,我们发现了含有整个的伟大的人生的作品,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簇新的世界的作品。
③那时我初入高师。我和我的同伴们,在意见上是极不相同的。在我们的小团体中,有讥讽的现实主义思想者,如哲学家乔治·杜马,有热烈地追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诗人,如舒亚莱,有古典传统的忠实信徒,有司汤达派与华格耐派,有无神论与神秘主义者,掀起多少辩论,发生多少龃龉;但在几个月之中,爱慕托尔斯泰的情操使我们完全一致了。各人以各不相同的理由爱他:因为各人在其中找到自己;而对于我们全体又是人生的一个启示,是开向广大宇宙的一扇门。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家庭中,在我们的外省,从欧罗巴边陲传来的巨声,唤起同样的同情,有时是意想不到的。有一次,在我故乡尼佛纳,我听见一个素来不注意艺术、对于什么也不关心的中产者,居然非常激动地谈着《伊凡·伊列区之死》。
④我们的著名批评家曾有一种论见,说托尔斯泰思想中的精华都是汲取于我们温暖的浪漫派作家乔治·桑和维克多·雨果。不必说乔治·桑对于托尔斯泰没有影响,托尔斯泰是决不能忍受乔治·桑的思想的,也不必否认卢梭与司汤达对于托尔斯泰的实在的影响,总之把他的伟大与魅力认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以怀疑,是不应当的。他的力量并不在于思想本身,而是在于他所给予思想的表情,在于个人的素养,在于艺术家的特征,在于他的生命的气息。
⑤不论托尔斯泰的思想是否受过影响,欧罗巴可从没听到像他那种声音。除了这种说法之外,我们又怎么能解释听到这动人心魄的音乐时所感到的情绪的激动呢?——而这声音我们已期待得那么长久,我们的需要已那么急切。流行的风尚在我们的情操上并无什么作用。我们之中,大半都像我一样,只是在读过了托尔斯泰的作品之后才认识特·伏葛著的《俄国小说论》,他的赞美与我们的钦佩相比已经逊色多了。单是赞赏作品是不够的,我们生活在作品中间,他的作品已成为我们的作品了。我们的,由于他热烈的生命,由于他青春的心。我们的,由于他苦笑的幻灭,由于他毫无怜惜的明察,由于他与死的纠缠。我们的,由于他对于博爱与和平的梦想。我们的,由于他对于文明的谎言加以剧烈的攻击,也由于他的现实主义,由于他的神秘主义,由于他具有大自然的气息,由于他对于无形的力的感觉,由于他对于无穷的灵感。
⑥这些作品之于今日,不亚于《少年维特之烦恼》之于当时:是我们的力量、弱点、希望、恐怖的明镜。我们并未考虑把这一切矛盾加以调和,把这颗反映着全宇宙的复杂心魄纳入狭隘的宗教的与政治的范畴;我们不愿效法人们,学着浦尔越(Paul Bourget)于托尔斯泰逝世之后,以个人的党派观念去批评他。仿佛我们的朋党竟能成为天才的度衡那样!…… 我们会顾忌到但丁与莎士比亚是属于何党何派的吗?
⑦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因为我们本能地感到在这样的心魄中,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有关联。
(选自《名人传》,有删改)
小题1:分析“这是 1886年,俄罗斯艺术的美妙的花朵终于在法兰西土地上出现了”一句的表达效果。(4 分)
小题2:在评价托尔斯泰时,文中提到了哪些不妥或错误的做法? (5分)
小题3:请从托尔斯泰的作品内容方面,概括作者 “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的原因。(6 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本句运用了比喻; ②用“花朵”比喻托尔斯泰的作品; ③突出了托尔斯泰作品的伟大(含有整个的伟大的人生,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簇新的世界); ④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法兰西对俄罗斯艺术的期盼、惊喜、赞赏。 每点 1分,意思答对即可。抓住“美妙”“花朵”“终于”进行分析。
小题2:①认为托尔斯泰思想中的精华是借鉴的结果,他的伟大与魅力源于他的思想。 ②只是从文学的角度赞赏作品,没有全面理解托尔斯泰的伟大。?③把托尔斯泰的复杂思想纳入狭隘的宗教的或政治的范畴去评论。 答对 1点得 1分,答对两点得 3分,答对 3 点得5分
小题3:①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的热烈的生命,青春的心。(从 “由于他热烈的生命,由于他青春的心”概括) ②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博爱与和平的追求。(从 “由于他对于博爱与和平的梦想”概括) ③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坚持正义;(从 “对于文明的谎言加以剧烈的攻击”概括)?④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世界、生命客观、理性的认识;(从 “由于他苦笑的幻灭,由于他毫无怜惜的明察,由于他与死的纠缠。也由于他的现实主义,由于他的神秘主义,由于他具有大自然的气息,由于他对于无形的力的感觉,由于他对于无穷的灵感”概括)
评分标准:答到 1点得2分。答对任何 3 点得6 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这句的表现手法很明显,用了比喻的手法。在解答该题时要将本体和喻体都找出来,然后说一说比喻这种手法在这个句子中达到的表达效果即可。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小题2:试题分析:1、“他思想中的精华是汲取其他作家的”或者“把他的伟大与魅力认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以怀疑”。(第④段中的原句略有改动。) 2、单是赞赏作品本身,不知道我们生活在作品中间,他的作品已成为我们的作品了。(第⑤段中的原句略有改动。)? 3、人们愿意效法他人,以个人的党派观念去批评托尔斯泰。(第⑥段中的原句略有改动。) 亦可每个要点给 1分,要注意本题题干中“不妥或错误的做法“,若考生没有注意答题的角度,应该扣分。若考生将参考答案和上述增加三例穿插起来答,答对四个方面即可给5 分。
点评:对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确定了答题范围后,根据分值划分出相应的层次,尽量用原文当中的原句筛选整合出答案。如果原句太长,要加以概括总结,一定要体现出原文中的关键词语。
小题3:试题分析:1、 在他的作品与心魄中,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有关联。(第⑦段)2、 他的作品反映了伟大的人生、一个民族、一个簇新的世界。(第②段) 3、 他的作品是开启广大宇宙的一扇门,能唤起广大读者的共鸣。(第③段) 4、 他的作品能充分彰显思想的表情、个人的素养、艺术家的特征、生命的气息。(第④段)? 5、 他的作品是我们的力量、弱点、希望、恐怖的明镜。(第⑥段)亦可每个要点答对给 1分,若考生仅答第⑤段的相关文句而不加归纳,视其作答的全面程度酌情给2-3分。若考生将参考答案和上述增加五例穿插起来答,答对4 点即可得6分。
点评: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①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②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爱而不见(xiàn)乘彼垝垣(guǐ yuán)
肇锡余以嘉名(cì)伶俜萦苦辛(líng pīng)
B.渐车帏裳(jiàn)汩余若将不及兮(gǔ)
腰若流纨素(zhí)盈盈一水间(jiān)
C.搔首踟蹰(zhí)将子无怒(qiāng)
乘骐骥以驰骋兮(chí chěng)便言多令才(biàn)
D.夙兴夜寐(mèi)及前王之踵武(zhǒng)
绕树三匝(zā)?摧藏马悲哀(cáng)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渐车帏裳(jiàn)jiān,腰若流纨素(zhí)wán,盈盈一水间(jiān)jiàn
C.搔首踟躕(zhí)chí,便言多令才(biàn)pián
D.摧藏马悲哀(cáng)zàng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文学类作品阅读
新闻现场
魏柏林
吴贵平因抢救落水小学生被村长知道了,村长报给了镇里,镇里请来了本市电视台的摄像记者,打算把这件事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来抓。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有现场感,镇里打算再现一下当时救人的场面。也就是说,让当初落水的那个小学生再落一次水,让吴贵平再去抢救一次。?
一切准备就绪,可是,报道的主角却不肯出镜。那个小学生上次已经尝够了呛水的苦头,这次说什么也不下水了。他的家长也不同意,理由很简单:水火无情,虽然有些保护措施,万一失手怎么办啊!村镇两级领导一合计,为了保险起见,决定请一个会水的孩子来替代。替身小学生找好了,可是吴贵平却又扭扭捏捏不愿合作。村长给他做了老半天工作,从精神文明建设到集体和个人荣誉等等,大大小小的道理讲了个遍,最后吴贵平竟憋出一句:“要我下水可以,但必须给我套个救生圈。”?
村长说:“那怎么行,你当初救小孩的时候可没套,现在也不能套,人家要拍的就是那个真实劲儿,你懂不懂?”?
“可是,可是……”吴贵平可是了老半天,还是没说出个所以然。?
一直在现场督阵的镇长似乎看出点什么,拍了拍吴贵平的肩膀说:“吴贵平同志,我知道你的意思,请放心,我们决不会亏待你这位救人英雄,你的事迹,我们不但要向全市人民做电视宣传,同时也打算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镇里已经决定给你颁发千元现金大奖!再说,你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这是事实,今天这样安排,只是为了再现新闻现场,以便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希望你能积极配合,不要再有什么顾虑了!”吴贵平低头沉思了半天,总算点了点头:“好吧,那我就试试看,不过,万一我没弄好,你们可要帮忙啊!”?
“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好不好,准备下水吧!”村长见吴贵平答应了,兴奋得直挥手,高声喊道:“各就各位,预备——开始!”?
随着村长一声令下,记者扛起摄像机,将镜头对准了河边那处深潭。替身小学生尖叫着跳进水里,小手直拍水面,装出溺水挣扎的样子。吴贵平试探着向小学生走去,可河水刚刚齐脖子,他便脚底发飘,站立不稳,扑腾扑腾连呛了几口苦水,幸亏一直跟在他身边的老婆眼急手快,连忙递了根竹棍给他,总算把他扯上岸来。?
看到这般光景,镇长脸上挂不住了,朝村长大发雷霆:“什么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明明是一个旱鸭子,救什么救?!告诉你,以后再报这样的假新闻我要撤你的职!”村长一脸沮丧地说:“镇长您真是冤死我了,吴贵平抢救落水儿童是我亲眼所见,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事啊!”?
“你别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刚才大家都看见了,他连自己都救不了,怎么能救别人?!”?
“嗨!天知道这小子是怎么搞的,真是狗肉上不了正席!”村长向镇长交不了差,只好把一腔怨气撒向吴贵平,“你小子给我解释清楚,当初你是怎么把人给救起来的?”?
“村长,不瞒你说,我真的不会玩水,只是,只是那一刻我以为那落水的是我儿子,才拼了命去救。”吴贵平挠了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那一千元的奖金我不要了,英雄我也不当了!”?
村长望了望镇长:“这条新闻还拍不拍?”?
镇长沉思片刻,点了点头说:“拍!不过,我建议把那个落水儿童换成吴贵平的儿子来拍。”?
村长面露难色地说:“那也不成,吴贵平的儿子早在一年前就淹死了,并且,好象也是在这个鬼地方!”?
现场一片沉默……
小题1:下面关于文章的解说,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从情节看,镇里打算再现一下吴贵平当时救人的场面是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加真实、感人,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感召他人的作用。
B.从人物看,不会游泳的吴贵平,看到有小学生落水,还是义无返顾地去救人,这只是他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品格使然,没有功利目的。
C.从环境看,小说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没有受太多功利观念的影响,所以吴贵平才没有任何顾虑地救人。
D.从写法看,小说的语言描写很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镇长的官僚腔透露了他的狭隘与急功近利;吴贵平的欲言又止,显示了他内心的矛盾。
E.从主题看,小说讽刺的意味大于赞颂的意味。当前,为了追求政绩,某些领导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为了吸引眼球,某些媒体再造新闻、夸大渲染,这都令人深思。
小题2: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的最大特点是“一波三折”,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小说出现的几次波折。(4分)
小题3:小说的结尾,作者写道“现场一片沉默……”,请你根据作品分析一下,镇长、记者们以及吴贵平的内心各有怎样的心理活动?(6分)
小题4:小说中的吴贵平因以为落水者是自己溺水而死的儿子而去救人,他还能否被称为“英雄”?请联系文本、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E
小题1:①拍摄准备就绪,但被救小学生却不愿出镜,怕再被水呛,家长也不同意,怕有危险;
②找到了会水的孩子愿意替代拍摄,但吴贵平却要带一个救生圈;
③经镇长说服教育,吴贵平同意拍摄,但走到深潭时腿就发飘,原来不会游泳;
④镇长发怒,批评村长,村长批评吴贵平,但吴贵平说当时以为是儿子落水才救的,所以不要奖金、不当英雄了;
⑤镇长要求把落水孩子换成吴贵平的儿子,但村长说吴贵平的儿子一年前就淹死了。
小题1:①镇长:应该是尴尬加上羞愧。为自己有悖为官之德、为人之情的不合理要求尴尬羞愧;
②记者:羞愧与感动。为拍摄“再造的新闻现场”却伤害他人而羞愧,为吴贵平的爱子之情而感动。
③吴贵平:伤心痛苦。为儿子的死伤心,伤心到误认别人为自己的孩子;因被迫为官员的面子而“再现”救人场景、被迫重念旧事而痛苦。
小题1:①可以称为英雄。不管吴贵平救人时出于什么目的救人,但毕竟有了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行为;当今社会,很多人自私冷漠、见死不救,相比之下吴贵平的行动已经让人很敬佩了,为亲人敢于舍弃生命也是英雄之举,也该被宣扬和提倡,以带动更多的人将真情、善良、道义化为行动。
②不能称为英雄。英雄应该是为大义勇于牺牲的人,而小说中吴贵平的救人之举,毕竟出于一己亲情,不能算作义无返顾的道义之举。而且当今社会被我们称为英雄的人物,也多为牺牲个人利益、为他人、社会、国家奉献的人。所以吴贵平的救人令人感动,但不算英雄之举。
本题解析:
小题1:A,“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加有现场感” 不等于“真实、感人”,且“感召他人的作用”会有,但不是主要目的;B,吴贵平勇救落水儿童的原因主要还是出于亲情,出于父母对于孩子不惜生命代价的守护;C,说“小说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没有依据,且对吴贵平救人原因的分析也不当。
小题1:答出三处波折即可得满分,但每处应包含正常情况和意外情况两个信息点,且不能把不同的波折混答在一起。
小题1:分析符合小说的情节发展、符合人物的性格,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1:首先确立观点,可不可以称为英雄,结合文本,2分;理由分析,3分;联系实际,3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
何德铭
平安里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当年是棉布同业工会的人集资建造的,所以住在这里的十二户人家全都是棉布店或者小棉纺厂老板的后代。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这些人下岗的下岗,失业的失业,混得都不大如意,房子年久失修,也没有能力翻修,平安里成了名副其实的贫民窟,而其中最为穷困潦倒的要算是谢恒涛家了。谢恒涛下岗后由于身体不好没能重新上岗,全家就靠老婆的一点儿工资过活,因而被定为低保户,享受着政府发放的低保金。
去年,平安里被划定为城市历史建筑,政府出钱修缮了一番,平安里的小楼顿时身价百倍,据说每幢楼都价值百万以上,谢恒涛他们全都成了“百万富翁”,虽然这房子是他们唯一的住房,即使再值钱也丝毫不能改变他们拮据的现状,但还是给他们增加了不少底气,他们走路时脊梁都挺直了许多。
不久,南方发水灾,社区号召大家向灾区捐款。谢恒涛代表平安里参加了动员大会。平安里多数人都比较困难,社区干部就好心地说:“平安里的就不要捐款了。”
谁知,谢恒涛猛地站了起来:“不行,人家捐多少,我们也捐多少。”可是他没想到,这次捐款大家都很慷慨,最少的也捐了一千元,谢恒涛话已说了出去,只得硬着头皮代表十二户人家每户都捐了一千元。回来后他把情况向大家一说,大家都表示支持,说道:“我们平安里既然都是‘百万富翁’,就不能让人瞧扁了。”
但志气归志气,事实上多数人家都是量入为出的,一下子要拿出一千元钱来还真不容易,最后好不容易才凑了一万块钱。这时,住在谢恒涛对门的严益文老师插嘴道:“我的条件稍微好一点,剩下的两千元钱就由我补上吧。”
大家都说:“严老师,你的收入是比我们高,但你们家还有个大问题没解决,怎么能要你多出钱呢?”
严老师说:“大家都别说了,我也是为了我们平安里共同的尊严。”
大家所说的大问题,是指他的儿子严弘。严弘毕业后找工作一直四处碰壁,最近两年,他索性连工作都不找了,天天把自己关在家里。
儿子的事成了严老师的一块心病,但他还是拿出钱来凑齐了捐款。当谢恒涛把这笔钱拿到社区去时,他的脊梁挺得笔直,脸上写满了骄傲,好像他们真的都是乐善好施的百万富翁。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不久谢恒涛的女儿被查出患了白血病,医疗费需要三四十万元。谢恒涛只得忍痛决定卖房子。消息传出后,平安里的住户们又聚集到严老师家里。大家都觉得他们这十二户“百万富翁”是一个光荣的整体,如果谢恒涛把房子卖了,这个整体就有了残缺,所以大家都认为应该捍卫这个整体,保持“百万富翁”的尊严。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番,最终决定:“明天把房产证拿去医院,证明我们都是‘百万富翁’,让医院先放心治病,钱我们一定会交。”
等他们都走后,一直站在角落里的严弘对严益文说:“爸,明天你们去医院,如果事情不顺利,千万别走掉,一定要等我到。”
第二天,平安里十二户人家的户主都穿上最好的衣服,带着价值百万的房产证来到了医院,但医院却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就在大家不知所措时,严弘赶到了,还带来了四十万元。
严益文不相信地说:“弘儿,你哪来这么多钱?”
原来,严弘找工作时发现没有一个单位能实现他的抱负,于是决定自己创业。这两年他埋头钻研,搞出了两项发明,并且都申请了专利。他本来打算时机成熟时将专利投入生产。现在为了给谢恒涛的女儿交医药费,他决定先卖了它们再说。
了解到严弘的这番苦心,大家欷歔不已。谢恒涛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说:“弘儿,既然你需要创业资金,我就用我的房子去银行抵押,从银行贷款给你如何?”他这么一说,其他人也都纷纷表示赞成。
严弘听了,赶紧说:“创业是有风险的,如果失败了, 我岂不是连累大家都当不成‘百万富翁’了?”
谢恒涛说:“我们信得过你。我们把钱投给你,说不定几年以后,我们都成了真正的百万富翁了呢。”屋里顿时响起了一阵热烈而爽朗的笑声。
小题1:请根据文意简要解释标题“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中“百万富翁”的含义。(4分)
小题2:概括平安里住民的群体形象特点并作简要说明。(5分)
小题3:小说善于设置悬念,故事情节发展一波三折。试举三个例子说明。(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指平安里居民的房子价值百万。(2)指平安里居民精神富足。(答对1个要点2分,共4分。答案包含要点即可。)
小题2:(1)物质贫穷但是精神富足。他们虽拥有价值百万的房子,实际上生活贫困拮据,但是人穷志不穷,追求活着的尊严。
(2)互帮互助,乐善好施,富有爱心。虽然贫困,但他们为灾区捐款不落人后,竭尽所能为谢恒涛的女儿筹钱治病,齐心协力帮严弘创业。
(3)有集体荣誉感。为了共同的尊严,他们合力为灾区捐款;为了捍卫集体的光荣,他们抵押房子卖掉专利,帮助要变卖房子为女儿治病的谢恒涛渡过难关。(3个得分点中,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给5分。考生能答出特征给1分,结合文本举出一个相应情节作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其它说法只要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小题3:(1)平安里一开始是贫民窟,房子年久失修无力翻新,却不想因被划定为城市历史建筑政府出资修缮而身价百倍,住民成了百万富翁。(2)平安里居民为灾区捐款,不想捐款数远远超出预想,正愁捐款不够,严老师主动多捐解决了难题。(3)谢恒涛无力为女儿治病而想变卖房子,众邻居决定以房产证抵押助其渡过难关。(4)被医院拒绝众人不知所措,严弘卖掉专利,带来四十万元解决了问题。(5)严弘缺乏创业资金,众人决定抵押房产证帮助他解决了难题。(答出一个要点2分。共6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可先整体感知小说内容大意,然后通过梳理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即可。由小说第三段“平安里被划定为城市历史建筑…据说每幢楼都价值百万以上,谢恒涛他们全都成了‘百万富翁’,”可得出“百万富翁”是指平安里居民的房子价值百万。由平安里居民为灾区捐款,帮助谢恒涛的女儿治病等情节可得出“百万富翁”还有平安里居民精神富足的含义。
小题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描述性、议论性语句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形象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由标题便可知,平安里居民群体物质上贫穷,但他们一系列的行为又表现出他们精神上的富足。平安里居民为灾区捐款,帮助谢恒涛的女儿治病等情节表现了他们互帮互助、富有爱心。“大家都别说了,我也是为了我们平安里共同的尊严。”“大家都认为应该捍卫这个整体,保持‘百万富翁’的尊严。”表现出他们具有集体荣誉感。
小题3:可从文中找出那些在叙述故事情节和描写人物时,为引起读者关注和激发读者好奇心而巧秒安排的一些关子,简要概括即可。如小说开始描述平安里是贫民窟,后来却成为成了百万富翁。再如,为灾区捐款数额不够时,严老师主动多捐解决了难题。再如“严弘对严益文说:‘爸,明天你们去医院,如果事情不顺利,千万别走掉,一定要等我到。’”“就在大家不知所措时,严弘赶到了,还带来了四十万元。”以此类推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